首页

早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生存质量和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

点击:0时间:2021-06-21 22:00:18

许红 吕春苗 叶莉芬

[摘 要]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青年患者生存质量和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青年AMI患者50例,分成对照组合观察组,两组均按AMI临床路径规范治疗与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程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及精神心理状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总体健康状况(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精力(VI)五个维度的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有利于提高青年AMI生存质量,改善其精神心理状态,实现社会与职业的早日回归。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青年,心脏康复,早期,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症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年心肌梗死(<45岁)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入临床稳定期(第2~3天)所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性干预措施,包括医学评价、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心血管危险因素矫正、教育、咨询和行为心理干预,以期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减少再次发作和猝死的风险,改善期生活质量[1-2]。如何做好青年AMI患者早期康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恢复。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青年AMI患者进行早期的心脏康复,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青年AMI患者50例,其中男44例,女6例,年龄28~45岁,平均38.16±2.54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8例,Ⅱ级22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公布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和治疗指南[3]。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心功能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按AMI临床路径规范治疗与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第1周绝对卧床休息,第2周以卧床为主,开始床边坐起,关节活动,并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床边活动、室内活动等。观察组采用早期心脏康复程序进行护理:第1~2天,严格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床上洗漱、进食、更衣等生活护理,被动活动肢体。第3~4天,床边坐起,自行洗脸、进食,坐起3次/天,20~30分钟/次。第5~6天,可自由坐起,床边坐位吃饭,饭后适当室内活动,3次/天,15~20分钟/次。第7~8天,延长室内活动时间,并可转向室外活动,上下台阶。以上活动均需在医护人员监护下进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度,在康复训练中出现以下情况,应减缓运动进程或停止运动:①活动中出现胸痛、心悸、气喘、头昏、恶心、呕吐等;②活动时心率变化超过20次/分或血压血压变化超过20mmHg;③活动中出现心律失常或心电图ST段缺血型压低≥0.1mV或抬高≥0.2mV。

1.3 观察指标

1.3.1 生存质量评价采用简明健康量表(SF一36)[4]。从总体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GH)、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精力(vitality,VI)、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8个维度概括生存质量。共包括36个条目。生存质量各维度运用累加法计分,再换算为0~100的标准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

1.3.2 精神心理状态(SAS评价和SDA评分)。评分标准:(1)SAS 焦虑自评量表含有20 个条目,评分分为4 级,用于评估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分數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2)SDS抑郁自评量表 含有20 个条目,评分分为4 级,用于评

估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见表1

3 讨论

临床青年AMI发病率逐渐升高,由于青年群体正处于事业高峰和家庭的核心,是身心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且平素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常在不知情的状况下突然发病而急诊抢救,当这类群体一旦面临AMI事件时,其内心是处于极度悲观、抑郁状态的,对于家庭其他成员的身心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年轻AMI患者的早期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通过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并不能有效持久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只有通过综合干预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坚持循证药物治疗,可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在延长寿命的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作为自身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在冠心病治疗和康复中已成为评价药物、康复或其它方法对难治性疾病疗效的重要指标。

传统的理念认为AMI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6~8周,甚至更长,随着心脏病学的发展,AMI患者的心脏康复已从早期的绝对卧床逐渐发展到早期活动的综合康复工程。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相关报道表明,心脏康复训练对于AMI 患者的效果主要表现为降低运动心率、促进冠脉侧枝的建立,显著改善心绞痛的症状,使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下降30%~40%以及改善生活质量3 个方面[5] 。随着运动耐量的提高和心脏功能的改善,为此引起的心理障碍也会随之减轻,开始越早、时间越久的运动训练对心室重塑的意义越大。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SF一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总体健康状况(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精力(VI)五个维度方面(P﹤0.05)。

青年AMI患者多为A型性格[6],常处于中度焦虑状态,其行为特征为脾气比较火爆、易激动、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缺乏耐心等。临床研究发现AMI患者大约30%左右伴有抑郁症,抑郁与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抑郁越明显,出现心血管事件越早、越重,,文化程度高和冠脉狭窄程度重是AMI患者并发症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患者发生AMI后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差,出于对自己的声誉、前途、经济等方面的考虑同时关注AMI对生命的威胁,心理负担较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阎秀梅等[7]研究表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情绪比较不稳定,容易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很小的事情也能导致强烈的情绪反应,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冠心病患者致命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危险度随焦虑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发生致命性冠脉事件的危险度明显增加[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国内相应量表常模值相比要高,表明青年AMI患者的心境状况较差,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围手术期,减轻焦虑的程度。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干预措施后,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之,对AMI早期进行早期心脏康复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减轻家庭负担,实现社会与职业的早日回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心脏康复需要在严密监测下进行,通常由护士承担,临床护士应充分重视青年AMI患者,并提高护士对心脏康复中护士角色和重要价值及对心脏康复效益的认识,引导患者在最合适的时间、进行最合适的康复,从而既保证患者安全,又能最大适度地促进患者康复。

参 考 文 献

[1]Hendrix C,Tepfer S,et al .Transitional Care Partners:a hospitial-to-home support for older adults and their cardgivers[J].J Am Assoc Nurse Pract ,2013,25(8):407-414

[2]郭媛,杨天,许丹焰,等,心脏康复措施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1(7):668-672.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心梗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4]Wang Q,Zhou S,Wang L,et a1.ALDH2 rs671 Polymorphism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among Asian populations:a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J].DNA Cell Biol,2013,32(7):393—099.

[5]张丹凤.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J].护

理研究,2008,22(07):1696 -1698

[6]吴学勤,朱 霞,羅正学,等.A型行为因子与冠心病患病关系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0):1885-1887.

[7]阎秀梅,王丽敏,刘春义,等.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情绪、人格特征及其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5):530 -531.

[8]Kwaci I,Colditz GA,Ascerio A 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phobic anxity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esease in men[J] .Circulation,1994,89(5):1992-1997.

标签: 运动 生活 家庭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