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T灌注成像在老年人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点击:0时间:2021-03-06 15:06:00

宣浩波 郑屹峰 李凤琪 钱海峰

[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CT灌注成像(CTPI)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诊为脑梗死的患者50例,在发病1天内给予CTPI检查和16层cT平扫,对兴趣区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峰值时间(TIP)以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测定,同时和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进行对比;3~10天后全部患者均予MRl随访。结果全部50例患者,20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发现缺血灶,47例患者经CTPI检查发现异常灌注。和对照区域相比,缺血区CBF显著降低、TIP、MRT显著延长(P<0.05)。结论CTPI能准确反映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状态,可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老年性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老年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R743.3;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7)02-0103-03

doi:10.3969/i.issn.1009-816x.2017.07

脑梗死是指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被完全中断或者减少,进而影响脑组织的供氧和供血,是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但中老年人群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脑梗死就显得尤为关键。现代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完善,也为研究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多层螺旋CT技术的应用。本研究主要分析了CT灌注成像(CTPI)在老年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现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拟诊为脑梗死的患者50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偏癱、失语、单侧肢体感觉麻木、肢体无力、中枢性面舌瘫、一过性黑朦以及发作性言语不利等。排除严重心、肾、肝疾病患者;通过经头颅CT平扫排除颅内感染、肿瘤以及脑出血患者等。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5~79岁,平均(63.8±1.4)岁;发病时间1~22小时,平均(11.5±0.5)小时。

1.2方法:(1)CT扫描:选择飞利浦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机,首先对患者实施常规CT平扫,层厚和间隔均设置为5mm,将基底节区域或梗死区域当成靶区域,给予CT灌注成像。选择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5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注射液,注射速率为每秒5ml。对比剂注射后,延迟5秒后给予持续动态扫描,进行50次连续扫描,每次扫描的间隔时间为1秒;管电流、电压分别设置为140mA和120kV,FOV设置为380mm,重建层厚和准直则分别设置为12mm、1.5mm。(2)分析、处理灌注图像:完成扫描后,应把灌注图像传输到EBW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中,图像后处理则选择随机CT灌注分析软件。在上矢状窦行感兴趣区域,该区域形状为椭圆形,对全部动态图像上的感兴趣区域强化值进行分析,获得上矢状窦的最大强化值和时间一密度曲线;将上矢状窦最大强化值的10%~14%当成阈值,定义血管,全部图像均给予平滑处理,处理次数为2~4次,让噪声能有效减少;之后对全部动态图像进行计算和分析,获得脑灌注参数图。灌注图像的分析工作应选择两名神经影像诊断专家来完成,在灌注异常区域达到一致后,则测量最大层面,对感兴趣区进行手工勾画,选择镜像方式来对正常对照侧、病变侧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对比剂峰值时间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进行测量,对对比剂峰值时间的延迟值进行计算。

1.3统计学处理:数据纳入SPSS19.0版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Y2检验,敏感度与特异度计算采用四格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测特异度、敏感度分析:全部50例患者在3~10天后进行MRI随访发现,46例患者为脑梗死;CT平扫结果显示,19例患者为脑梗死,占41.3%(19/46);CTPI检查结果显示,43例患者为脑梗死,占93.5%(43/46)。7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和CTPI检查均没有发现缺血性异常,MRI随访发现,3例患者存在脑梗死病灶,4例患者并没有发现异常信号。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时,CTPI的诊断敏感度为93.5%(43/46),诊断特异度为100.0%(43/43)。在缺血性病灶的检出敏感度方面,CTPI显著高于CT平扫(P<0.05)。

2.2对照侧和缺血侧的灌注参数值观察:和对照区域相比,缺血区脑血流量(CBF)显著降低、对比剂峰值时间(TIP)、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显著延长(P<0.05);在脑血容量(CBV)方面,对照区和缺血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发病初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细胞毒性水肿,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表现为血管性脑血肿,在这一阶段,常规CT平扫结果仅仅显示局部脑沟消失、变浅或者没有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在缺血24小时后才能对梗死灶进行清楚显示,所以在对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时,常规CT平扫的作用存在明显不足。随着CTPI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在诊断和预防急性脑梗死时,CTPI的作用也更加显著,是现阶段筛查急性脑梗死的一种主要方式。

CTPI是通过给予对比剂静脉团注,CT机多次连续扫描定位感兴趣层面,获得示踪剂通过感兴趣层面脑组织的时间一密度曲线,进一步得到数字模型,然后通过后处理软件来对脑血容量、脑血流量、流空时间、血流到达峰值时间以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等参数进行计算,最终对脑组织灌注状态进行评价。CT灌注成像能对活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有效反映,同时进行半定量、定量和定性分析,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及时和全面的血流动力学和影像学信息。与磁共振增强灌注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比较,CTPI在对缺血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时,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检查时间也更短。随着图像后处理技术以及CT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在对缺血心脑血管病脑供血状态进行评估时,CTPI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特别适合基层医院无磁共振仪时的应用与诊断。

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快速发展和完善,显著提升了扫描设备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同时随着高压注射器的广泛应用,进而充分展现了CT灌注成像的价值和作用。本研究选择飞利浦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机,其准直和机架旋转速度分别为1.5mm、0.5s,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较高,并选择高压注射器进行造影剂团注,注射速率为每秒5ml,持续扫描50次,每次扫描间隔1秒,能对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准确反映,为诊治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研究发现,在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时,常规CT平扫的敏感性非常低,诊断准确性小于50%;本研究中,全部50例患者在3~10天后进行MRI随访发现,46例患者为脑梗死;CT平扫结果显示,19例患者为脑梗死,占比为41.3%(19/46)。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时,CTPI的诊断敏感性为93.5%(43/46),诊断特异性为100.0%(43/43)。在缺血性病灶的检出敏感性方面,CTPI显著高于CT平扫(P<0.05)。和对照区域相比,缺血区CBF显著降低、TIP、MTT显著延长(P<0.05);在CBV方面,对照区和缺血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结果显示,CTPI能对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有效反应,进而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老年人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