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念减压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点击:0时间:2021-02-12 07:51:55

韩缘峰

[摘 要]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5)和干预组(n=35)。两组均进行冠心病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8周的正念减压训练。干预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最终样本35例,对照组最终样本32例。正念减压训练后,干预组HADS-总分、HADS-焦虑、HADS-抑郁均低于训练前,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关键词] 正念减压疗法;冠心病;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5;R74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6)06-0479-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与冠心病如影随形,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康复和预后紧密相关。虽然医疗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仍未得到重视。而消除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尤为关键。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是由乔·卡巴金在1979年创立的用来缓解压力的一套严格、标准的团体训练课程。其以“有意识地察觉”(On Purpose)、“注意当下”(In the Present)与“不作评判”(Non-judgementally)作为思想核心与基本技术,主张以一种开放的、接受的、顺其自然的态度来接受当前的想法、情绪、病症[1]。尽管有些学者仅关注正念的注意特征,但是大家有一个共识即正念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态度的自我调整和对某种经历采用特殊态度。特别是第一部分涉及到对眼前即刻经历态度的自我调整;第二部分则涉及到采用被好奇心、开放性和接受性标记的方针[2]。正念干预主要应用于心理障碍,包括情绪障碍、焦虑障碍,物质滥用,边缘型人格失调;还可用于包括慢性疼痛、减少癌症患者的心理症状。尽管早期关于正念干预的研究经常被批评为缺乏科学严谨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关于正念干预能使临床患者获奖的结果越来越多地被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所支持。为了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我们进行了本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招募自愿参加研究的冠心病患者。参与研究者共70名,其中男42名,女28名,年龄(46.63±2.17)岁。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例)与干预组(n=35例)。采用成组设计的方法。纳入标准:①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者;②意识清楚,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③自愿参与并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脑、肾等躯体疾病;②有精神病病史;③服用精神类药物;④正在接受其他运动或心理治疗者。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冠心病的常规护理,包括疾病知识的指导、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病情自我监测以及用药指导等。给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及时鼓励和疏导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正念减压疗法。由经过培训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施。采用团体训练课程的形式。本研究中将干预组的35例患者分成5组,每组7例,每天1次,每次2.5h,每次课程中半小时为课程讲授,一个小时为练习时间、半小时为小组讨论及分享时间、半小时为个人家庭中的练习情况问答,课后每天练习50分钟;共8周。每天训练后,记录并分享自己的身心感受。如果患者出院,则与之沟通,要求其出院后继续参加训练,完成8周的训练[3]。

1.2.2 评价工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是1983年由Zigmond和Snaith编制[4],适用于评估医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有研究表明中文版HADS可作为医护人员量化评估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评估量表,可作为冠心病焦虑抑郁筛查的较为可靠工具[5]。该量表共14个条目,包括焦虑和抑郁2个亚量表,分别针对焦虑和抑郁问题各7个。问卷应用1~5分的Likert型计分。焦虑和抑郁亚量表的分值区分为:0~7分属无症状;8~10分属可疑存在;11~21分属肯定存在。在评分时,以8分为起点,即包括可疑及有症状者均为阳性[4]。

1.2.3 资料收集:干预前1天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调查。8周干预后对患者再次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调查。问卷调查由经过培训的研究者执行,使用研究的统一术语向患者解释,指导患者自行填写如有疑惑及时解答,填写完毕当场收回。对照组3例未能坚持8周,最终完成者32例,干预组均能配合研究,最终35例全部完成研究。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数据采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数数据: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否行PCI术以及所安放支架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两组干预前后HADS得分比较:见表3。

干预组干预前后HADS总分、HADS-焦虑得分以及HADS-抑郁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干预组干预前后HADS总分、HADS-焦虑得分以及HADS-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干预后HADS总分、HADS-焦虑得分以及HADS-抑郁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干预前后HADS总分、HADS-焦虑得分以及HADS-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45%左右40岁以上健康男性和30%左右40岁以上健康女性在之后的生活中会患有冠心病[6]。冠心病患者多伴躯体性疼痛,而这种疼痛都是精神失调的高危因素。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更易患焦虑、抑郁,反过来,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是心血管疾病致病和致死的独立危险因素[7]。MBSR为一项临床方案,用来促进患者适应疾病,其提供系统的冥想训练作为自律的方式来减轻压力和管理情绪。MBSR的主要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冥想训练技巧,从而培养“正念”的良好状态。“正念”已被广泛概念化为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会高度意识到并且关注于此刻的现实,接受它并且承认它而不陷入对当前情况的思考和情绪反应。MBSR旨在教人用心处理压力情况,所以他们会对情况有所回应而不是自动反应。基于正念的心理干预已被开发并成功应用于不同的患者群体以减少情感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最近的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也表明正念干预对于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有临床益处[8]。MBSR是针对心理困扰、抑郁症状和慢性病焦虑患者的一种治疗方式。MBSR最初用于慢性疼痛患者,后来也用于癌症、风湿性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

Bohlmeijer[9]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MBSR对缓解慢性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和心理困扰起到一定作用。本研究将MBSR应用于冠心病焦虑患者,结果发现干预组干预前HADS总体评分、HADS-焦虑评分和HADS-抑郁评分均高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干预前后HADS各项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而且干预组干预前后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说明MBSR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情绪行之有效。Chinesa等[10]的综述认为正念训练与正念水平的提高存在因果关系。MBSR可改善患者的正念水平,从而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有研究表明正念水平提高可减少焦虑抑郁症状、可感知的压力等[10]。之前的研究表明,不管应用何种工具、针对何种人群、采取何种正念干预措施,正念水平的提高均可显著预测一些临床结局[11~13]。有学者认为沉思,尤其是思考过去的失败,被认为是抑郁症的重要驱动力。同样地,焦虑被认为是未来灾难性的忧虑。在这两种情况下,当进行对过去或者未来的沉思时,人们可能经常遇到这些想法就好像能对他们目前的生活和需求构成直接威胁。总之,MBSR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正念水平,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减少了焦虑抑郁对冠心病患者的危害。为临床工作者开展冠心病患者心理治疗工作提供循证依据。

MBSR虽不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但却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方式,目前受到了国内外临床医学和心理学学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由于时间有限,专业人员有限,研究样本不够大,冠心病患病类型很多,本研究并未详细划分亚组。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细化研究对象,并扩大样本,进一步观察MBSR对冠心病焦虑抑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Kabat-Zinn J. An outpaticent program in behavioral medicine for chronic pain patient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s: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preliminary results[J]. Gen Hosp Psychiatry,1982,4(1):33-47.

[2]Bishop SR, Lau M, Shapiro S, et al. Mindfulness: a proposed operational definition[J]. Clin Psychol,2004,11(1):230-241.

[3]徐慰,王玉正,刘兴华.8周正念训练对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7):497-502.

[4]Leung CM, Wing YK, Kwong PK,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Cantonese version of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Hamilton Rating Scale of Depression[J]. Acta Psychiatr Scand,1999,100(6):456-461.

[5]刘美丽,王文茹.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冠心病患者的适用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30-1332.

[6]Lloyd-Jones D, Larson M, Beiser A, et al. Lifetime risk of develop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Lancet,1999,353(9147):89-92.

[7]Richardson S, Shaffer JA, Falzon L, et al. Meta-analsis of perceived stres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incident cornary heart disease[J]. Am J Cardiol,2012,110(12):1711-1716.

[8]Fjorback LO, Arendt M, Ornbol E, et al.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and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2011,124(2):102-119.

[9]Bohlmeijer E, Prenger R, Taal E, et al. The effects of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therapy on mental health of adults with a chronic medical disease: A meta-analysis[J]. Psychosom Res,2010,68(6):539-514.

[10]Chiesa A, Anselmi R, Serretti A.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of Mid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what do we know[J]. Holist Nurs Pract,2014,28(2):124-148.

[11]Nicastro R, Jermann F, Bondolfi G, et al. Assessment of mindfulness with the French verison of the Kentucky Inventory of Mindfulness Skills in community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samples[J]. Assessment,2010,17(2):197-205.

[12]Deckersbach T, Holzel BK, Eisner LR, et al.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 monremitted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J]. CNS Neurocsi Ther,2012,18(2):133-141.

[13]Stange JP, Eisner LR, Holzel BK, et al.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 bipolar disorder: effects on cognitive functioning[J]. J Psychiatr Pract,2011,17(6):410-419.

(收稿日期:2016-10-11)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