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病人的情感及个性特点之我见

点击:0时间:2021-01-24 03:45:36

李洋+++王福顺

【摘要】心身疾病的原因可总结为气血不畅通、负性情绪和认知问题3个层次。心理病人的最大特点是不在乎自己身体感觉和需要,为了虚荣的名利,忘记了身体的需要。中医认为人们有五种基本情绪:喜、怒、(悲)哀、思(忧)、恐。心理病人容易夸张地看待恐怖担忧等负面情绪,意图从根本上去除这种情绪,从而形成了追求完美主义、在超我和自我的斗争中跟自己过不去、既自卑又看不起别人、既对自己做听话懂事的“自律”严要求又苛刻地“律人”,甚至达到忘我和较真的境界。

【关键词】心身疾病;心理病人;情绪情感;个性特点

心身疾病的原因可总结为气血不畅通、负性情绪和认知问题3个层次。心理病人为了超我的要求,经常忽略了身体的需要,甚至使身体负担过重,导致气血不畅,部分肌肉疲劳。其次,心理病人容易产生一些无端的敌意和由此而来的负面情绪,比如恐怖、担忧等。最后,从认知层面上来说,这些病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垃圾,而且试图清理,这是他们完美主义的性格所致。

一、忽视身体的感觉和需要

心理病人的最大特点是不在乎自己身体感觉和需要,为了虚荣的名利,忘记了身体的需要。这和弗洛伊德的原我和超我联系上了,但是,弗洛伊德只是看到了原我的性的要求,而没有看到其他方面。人作为一个完整机体,性只是其传宗接代的一部分。离开性,生物的人可以生存,但是离开食物、水和空气,人就不能生存。所以,身体健康才是人的第一需要,而不是性。恰恰就是这一点,心理病人最忽视了。他们到底是心理疾病还是躯体疾病?《黄帝内经》也并没有把二者分开。《黄帝内经》认为,人的疾病主要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

通过对影响人注意力的肾上腺素的研究,我们发现这种神经递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大脑、身体活动的部位更加活跃,静止的部位更加静止。因此,当工作、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身体之外的思维中的事:宇宙之外的星辰、细小的看不见的原子、大脑中的神经元等。这些物质的东西不会给人带来太多的情绪改变,然而,最糟糕的是操心于人际关系的是是非非,如今天赵家的狗瞪了我一眼,明天谁说了我的不是。当人操心于这些事情的时候,身体的其他部位就如同待命的臣子一般,一动不动。长此以往,其功能越来越弱,身体自然也越来越弱。而这些人却善于拼命,肾上腺素分泌极多。虽然平时温柔得要命,性情上来,却有拼命三郎的脾气,因此对躯体功能的要求就更高。实际上,我们发现许多心理病人的确具有躯体衰弱的表现,许多社交场合体力不支,而这些人却又想完美地表现自己而去硬撑,提出身体不能承受的要求,最后出现的是身心疾病。所以,心理病人的简单原因为忽视最为主要的身体的需要。

心理病人不仅忽视身体的感觉,甚至忘记呼吸。“气的功夫”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赋予它许多神奇的内涵。实际上,气也不复杂,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气。2012年8月在洛杉矶举行的国际神经科学大会上,英国卡迪夫大学的一位教授介绍了他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内容为神经胶质细胞对呼吸的调节。在引言的时候,他说:人生病的原因是因为你忘记了呼吸。当时全场人都在笑,有谁忘记了呼吸?空气是身体的能量来源,没有人会忘记呼吸,可是我们的确有许多人长时间屏息工作,导致身体长时间处于缺氧的状态,因而处于容易疲劳的状态。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实际上,只要经常深呼吸就可以使体力恢复。人就是一个气球,千万不要忘记了充气。总之,心理病人一定不要太“忘我”,不论何时何地时刻注意给身体充气。气是人的根本,整部《黄帝内经》就是一部气的著作。先人们已经感知到气是由血液携带的,因此,气和血是不可分的。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之父,从朴素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了人类正如宇宙中的其他部分一样,是由土、气、水、火4种元素组成的,这4种元素和人体中的4种液体(黑胆汁、黄胆汁、血液和黏液)相对应。这四种液体处于平衡时,人就是健康的;失衡时,人就会得病。这种理论几乎一直延续到19世纪。

自我和忘我也是现代人本主义研究的主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思潮,他们把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首位。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层次论(need hierarchy theory),即自下而上的生理、安全、归属感——爱、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的一般模式。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人首先要满足低级需要,然后才有高级需要。正如马斯洛所说:“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但是高级需要是人生的根本目标。因此,自我实现论(self-actualization theory)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个性发展理论的核心。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以人的生理需要等基本需要为物质基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成为自我实现论的心理动力学基础。他还提出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的概念,它是人们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时体验。高峰体验是通向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因此人本主义以自我为出发点,从内向外,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通过对自我的超越,即超越自私,超越自我中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假设他的理论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忽略了低层次的需要,高层次的需要也就是空中楼阁。

人都有一个自我,我们常说“倾听内存冲动的声音”,其含义就是要让自我出来。然而,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儿童和青年,不是倾听自己的声音,而是倾听妈妈爸爸的声音,倾听权力机构的声音,倾听老人的、权威的或者传统的声音。作为迈向自我实现的简单的第一步,闭一下眼睛,默不做声,这时就可以努力挡住外界的声音,朝内看,并听从自己身内“最高法庭”的判决。只有在此时,才可以最终说“我喜欢”或“我不喜欢”。发现自己是谁,是哪种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对自己有好处,什么对自己有坏处,自己要向何处去,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也就是向自己敞开自己,这一切意味着心理的暴露。只有达到真正自我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忘我,可以看到某些儿童般的天真的恢复,当他们一心一意地投入某一时刻、全神贯注地体验它时,脸上又出现一些单纯、可爱的表情。表达这种体验的关键词语是“忘我”。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就意味着充分忘我、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在这种时刻,体验者完完全全成为一个人。这种时刻就是自我实现的时刻,这种时刻就是自我在实现自己的时刻。

二、夸张地看待恐怖等负面情绪

我们提出人们有五种基本情绪:喜、怒、(悲)哀、思(忧)、恐,类似味觉的酸甜苦辣咸。五种情绪分别对应于酸甜苦辣咸五种味觉:思念的人醋意很浓,愤怒的人比较火辣,喜悦的人非常甜蜜(sweet),哀怨的人比较凄苦。负面情绪,比如恐怖、担忧等。恐怖情绪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绪,是人的一种本能情绪,就像食盐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对人体有保护作用。但是过度恐怖就是一种心理残疾—Hallowell,过恐伤肾。完美主义的心理病人容易夸张地看待恐怖情绪,意图从根本上去除这种情绪。

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个怕字。儿童多动症病人(ADHD)不停地奔跑(on the run),是在寻找一个能够安全退缩的地方。自闭症的病人因为怕而关闭心扉,沉浸于内心安全的地方。安徒生童话中,小老鼠变成了狮子其内心仍然是怕猫的。害怕是一种消极情绪,它会限制观察和思维能力。

中医认为,调和顺畅的情绪是人体各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的保障,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学阴阳平衡的思想是受到了儒家控制与调节情感的“致中和”心理平衡思想的影响。孔子特别重视对情感的控制与调节,力主“中和”,儒家强调“中”,“中和”就是要把握一个“度”,他说:“喜怒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孔子认为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这些性情没有表现出来之前处于一种不偏不倚的平衡状态,就是所谓的“中”;如果表现出来时,则应遵循“道”,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就是所谓的“和”。做到了“中和”也就使情感(绪)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调节,从而使身心健康地发育,即“致中和……万物育焉”(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2001)。从“中和”的心理平衡观出发,孔子对保持正常的心理健康提出了“虽有喜,勿至荡动湛然之性;虽有怒,勿至结滞浩然之气”。这就是说,人之情既不绝对寂静如痴,又不至于动无制节,而应力致保持在动静有常、七情弛张有序的最佳状态。

三、心理病人的个性特点

心理病人的个性特点首先是完美主义。心理病人希望给人留下完美的印象,他们需要一点瑕疵都没有的完美,连一点脸红(赤面恐怖)、肌肉的震颤、一点点的尘埃(洁癖)都不能有。更为糟糕的是这种偏执、固执的人试图用这种完美的标准要求别人,结果是君子和牛生气,多情反被无情恼。

其次,心理病人的个性特点是超我和自我的斗争,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他们太容易忘记自我的要求,而接受别人或社会的要求。他们太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因为没有自我要求,很容易听从别人的安排,甚至是无言的安排。他们应该在对任何事情做出反应之前,先暂停1分钟,不要那么快做出反应,要先听听“我”自己的想法,想想我自己的感受。(心理暗示语:“你们先等等,等我把手头的事情做完”。)

也就是说,他们自我太渺小,超我太强大。这里所说的自我和超我是和弗洛依德精神分析中的自我和超我是一致的。但是我在这里要提的是,弗洛依德认为心理病人发病原因来自于原我和自我的矛盾。原我是本能的我,他的需要主要是性的需要。因此,弗洛依德认为心理病人的主要原因是性压抑。相反,我们认为心理病人发病的原因是超我太强大,他们的超我、社会的我太完美。当然,他们的病因不是自己的完美,而是长大之后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的时候,发现别人那么不完美,不追求完美。痛苦来自于自己完美与别人行为的道德标准不一致。

第三,心理病人的个性特点是自我特别渺小,甚至到了没有的地步。因此他们特别自卑。俞敏洪先生说过:“一个自卑的人可以从别人看他的一个眼神中读出千万种含义。” 其中任何一种含义都可能刺痛其自尊,于是自卑者为了获得让自己立足的一丁点自信,常常向周围的人夸张地吹嘘自己的某方面如家庭成员有多厉害,只是好景不长,在谎言被识破时候的那种无以言状的羞耻感只会让其更深陷自卑的泥潭。

自卑也没有关系,麻烦的是自卑投射出去就是他卑:看不起别人,尤其是和自己类似的、接近的人,包括以前的同学、身边的朋友、家人等。因此,他们是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可不是真正的一个好同学、好姐弟。

第四,心理病人的个性特点是具有强烈的自律性、他律性

心理病人非常自律,善于自我约束。他们从小就特别听话,特别是听老师的话,是父母和老师的乖孩子、社会和亲戚朋友无不夸奖的特别自律的好孩子、特别懂事的好孩子。

心理病人的神经体液原因归为肾上腺素(NE)缺乏症。NE的作用就是说“不”,心理病人不敢说不。因此,心理病人恐惧、担忧的性格多些,其NE分泌就如同棉花(DA——多巴胺)里的针(NE),不是没有,却是散在。

关键问题是,长此以往,“自律”会转化为以同样的原则和标准(包括完美主义)来“律人”,“针”就会内扎自己外刺别人。也就是说他们的问题出现在就是变自律为他律,用自己的行为标准来约束他人。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后却螳臂当车、以卵击石。这些人因此表现出“不尊重人”的态度。实际上,他们不但不尊重人,也不尊重自己。在他们心中,人不重要,事情更重要!社会和集体更重要!他们绝对是共产主义的好战士。反过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主义,实际上不是不考虑人,而是出发点不同。只考虑自己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It is not your business”不管你的事情就不要去操心。

第五,心理病人的个性特点是性格软弱,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善于“忘我”(社会的我)和“较真”。

心理病人的自我特别渺小,以至于被完全忘却,我们称之为“忘我”。心理病人的确是达到了“忘我”的最高境界。他们特别自卑、特别看不起自我。如何知道他们看不起自己?这一点很难衡量,有一个最好的鉴别办法。根据李宗吾先生的学说,爱‘我的人也会爱其亲人,因此,不爱‘我的人首先不爱的就是他的亲人。因此,心理病人的最大特点是“六亲不认”,他们的人际关系首先体现在和他最亲近的人身上。我曾经和学生讲授恋爱心理学,我说,如果你想你的男女朋友以后对你怎么样,就看他现在对他的父母、兄弟姐妹怎么样。这一点是经过了验证的真理。

心理病人不但不尊重自己,他们更不尊重别人。他们常常强迫性地思考一个问题,躯体执着地僵硬某块肌肉,睡眠时也执着地兴奋着大脑。他们总是特别“较真”。他们是事情主导型,名义上对事不对人,他们眼中事情大于人。不论是谁,只要违反他们的做事标准,他们就会兴师问罪。他们做事的标准大于任何人,是典型的包公,不论父母、亲戚、朋友,他们都大公无私。事是大家的事,是社会的事,是社会道德标准,是社会的我,是超我,因此他们内心是超我和自我的矛盾。

总之,心理病人个性的最大特点是善于“忘我”地以完美主义心态发现别人的缺点,善于“较真”地以“超我”身份去和他们认为的坏人坏事做斗争。而现实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心理病人学会正视自我、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刘立. 论心身疾病的人格心理特征与中医情志的相关性研究思路[J]. 中医研究, 2010,(03).

[2] 雷伶,周路平.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心身疾病的影响[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01).

[3] 刘康声. 高职院校大学生情绪自主管理状况调查[J]. 教育与职业, 2014,(01).

[4] 彭文涛. 阅读疗法对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作用[J]. 考试周刊, 2014,(16).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