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点击:0时间:2020-10-02 10:29:31

顾婧 吴春丽 严永兴 刘慧丽 张艳

[摘要]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歹巳(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一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61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64例(对照组),并将ACI组按照患者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各分为三个亚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CI组治疗前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中、大梗死亚组和轻、中、重脑卒中亚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依次增高,hs-CRP水平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84,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而hs-CRP水平升高,两者呈负相关性;且两者的变化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脂联素;高敏c一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7)02-0108-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7.09

急性脑梗死(ACI)因其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已成为目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是急性脑梗死的最常见的病因。研究表明,炎症损伤及血管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脂联素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联素、hs-CRP的关系,从而探讨它们在ACI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ACI患者61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l证实。根据TOAST分型符合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患者,经头颅MRA或CTA证实有急性大血管病变。排除标准:发病前有感染、结核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血液病及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肥胖者(BMI>30k/m2)。所有ACI组患者根据CT片显示与症状相對应的最大低密度影面积,参照Adams分型法分三个亚组:梗死灶面积<1.5cm2为小梗死组(ACI-1组,n=22);梗死灶面积1.5~3.0cm2,累及一个解剖学部位的小血管分支供血范围内的梗死为中梗死组(ACI-2组,n=20);梗死灶面积>3.0cm2,累及两个以上解剖学部位的大血管主干供血区的梗死为大梗死组(ACI-3组,n:19)。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中、重三个亚组,0~6分为轻度脑卒中组(n:14),7~15分为中度脑卒中组(n:23),16~42分为重度脑卒中组(n:24)。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对照组。

ACI组共61例,男32例,女29例,年龄38~87岁,平均(68.44±11.20)岁,病程1.5~72h,平均(27.38±22.91)h;对照组共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35~82岁,平均(65.02±18.2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中合并高血压者42例,高尿酸血症者19例,高胆固醇血症者13例,吸烟者23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17例,体质指数(BMI)为(22.47±3.19)kg/m2。对照组中合并高血压者34例,高尿酸血症者22例,高胆固醇血症者15例,吸烟者2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15例,BMI平均(21.10±2.68)k/m2。本试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所有ACI入组患者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清晨采取空腹肘静脉血5ml,置于抗凝试管内,摇匀,常温离心,分离血清放置于-80°C冰箱内保存。测定前室温下复苏,用同一批号试剂测定,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的水平,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脂联素ELISA试剂盒由美国Assm~pro公司生产,hs-CRP试剂购自法国Orion公司,实验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所有人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版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Y2检验,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CI组和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比较:与对照组相比,ACI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而hs-CRP水平则升高(P

2.2ACI组患者各亚组间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比较:根据梗死面积分组的ACI患者各亚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hs-CRP水平则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1组、ACI-2组和ACI-3组间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hs-CRP水平逐渐增高,各亚组间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分组的ACI患者各亚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hs-CRP水平则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脑卒中组间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hs.CRP水平逐渐增高,各亚组间血清脂联素水平、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脂联素与hs-CRP相关性:ACI患者血清联素水平与hs-CRP呈负相关(r=-0.84,P<0.05),即ACI患者血清联素水平越低,其hs-CRP水平越高。

3.討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基础病因即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个慢性的炎症过程,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使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生,使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脂联素、hs-CRP等炎症因子均参与了这一过程。

hs-CRP是肝细胞内合成的一种非糖基化聚合蛋白,在急性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后水平可明显升高,是反映机体炎症活动的客观指标。已有多项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证实hs-CRP是健康人群将来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强烈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发现,大动脉粥样硬化性ACI患者急性期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通过对不同程度的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hs-CRP水平进行比较后发现,梗死面积大、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者,hs-CRP水平越高,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一致。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重要因子,具有调节糖代谢,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减轻炎性反应等多种生理作用,被认为是唯一有动脉粥样硬化保护性作用的细胞因子。脂联素作用的丧失可使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内皮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密切相关,血清脂联素水平可作为内皮功能受损的标记。故低脂联素血症患者的抗炎能力减弱,对脑血管病危险因子的抑制作用和对血管内皮的直接保护作用减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增加,促进了脑梗死的发生。已有的研究表明,脂联素在肥胖、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人群中表达明显下降,故本研究在ACI患者人选标准中排除了糖尿病、冠心病及肥胖患者(BMI>30kg/m2),且选择的ACI组患者均有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本文结果表明ACI组患者发病时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与hs-CRP的变化恰恰相反,梗死面积越大、神经功能缺失越严重,脂联素水平越低,且血清脂联素与hs-CRP水平变化呈负相关。这进一步说明了脂联素、hs-CRP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两者均可作为神经损伤程度的标记物。

本文仅对ACI患者发病初期的脂联素、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未比较ACI患者治疗后随着神经功能恢复的脂联素、hs-CRP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脂联素、hs-CRP水平和ACI患者预后之间的联系。有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首次缺血性脑卒中发病24小时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5年病死率存在明显负相关。该研究在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后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1年随访期间脂联素几乎维持在基线水平,其微小变化程度与同时测定的hs-CRP水平明显的下降程度形成反比,这说明脂联素参与了一种慢性抗炎反应,相比较hs-CRP反映的急性期损伤,脂联素更能代表潜在的慢性炎症状态。另有国外学者认为,hs-CRP与脑梗死的预后也具相关。因此,我们需要观察ACI患者在更长治疗时间内的脂联素、hs.CRP水平,从而进一步比较分析脂联素、hs-CRP在ACI患者康复阶段的变化情况及它们对ACI预后的指示作用。

标签: 患者 血清 文章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