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药坐浴治疗肛瘘术后患者80例的效果观察

点击:0时间:2020-08-28 19:17:33

朱冬+李萍

【摘 要】 目的:探究针对肛瘘术后患者行中药坐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肛瘘手术治疗患者1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8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术后高猛酸钾坐浴治疗,研究组患者行术后中药方剂坐浴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0%(78/80)显著高于参照组77.50%(62/80),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14.629,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时间(12.8±2.6)天显著短于参照组(19.2±3.4)天,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74,P<0.05)。结论:针对肛瘘术后患者实施术后中药方剂坐浴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优化患者的围术期过程中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关键词】 中药坐浴治疗 肛瘘术后患者 临床效果

2012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针对收治的部分行肛瘘手术治疗患者实施了术后中药方剂坐浴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2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肛瘘手术治疗患者1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中国国家中药管理总局于1995年制定发布的《中医肛肠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列示的肛瘘疾病临床诊断标准,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80例患者,参照组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介于16-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4.1)岁,研究组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29例,年龄介于17-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3.9)岁,参照组患者和研究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中,全部患者均接受肛瘘疾病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环节结束后,参照组患者行术后高猛酸钾坐浴治疗,其应用的主要药剂是1:5000的高猛酸钾溶液。研究组患者行术后中药方剂坐浴治疗,其应用中药方剂的主要成分为:黄柏15g,朴硝30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0g,苦参10g,红花10g,五倍子10g,将上述方剂水煎后,取药汁为患者患病部位实施浸泡治疗。每次治疗的持续时间为15.00min,每天选取早晚时点各治疗1次。

1.3 临床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中,观察比较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选择(x±s)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证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0%(78/80)显著高于参照组77.50%(62/80),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14.629,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时间(12.8±2.6)天显著短于参照组(19.2±3.4)天,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74,P<0.05)。

3 讨论

肛瘘(amal fistula),是人体肛管生理结构或者是直肠生理组织,通过与肛周皮肤组织的相通过程而具体形成的肉芽肿性病理通道结构,其基本组成结构通常包含内口、瘘管以及外口三个部分[1-2]。肛瘘是现代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路径中最为常见的直肠肛管组织病变现象之一,其在青壮年人口群体中具备较高水平的发病率,且临床中通常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病程表现特征,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实践活动,造成程度显著的不良影响[3]。手术治疗是现阶段临床中治疗肛瘘疾病的主要方法,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创口愈合问题正在逐步成为预期治疗效果能否顺利取得过程中的重点问题[4]。根据肛肠科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获取的基础经验,患者一旦形成肛瘘病理组织,通常无法单纯通过口服或者是外用药物的方式实现疾病治愈目标,因而必须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处置过程[5]。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中药方剂,同时包含了多种中草药成分,其药理作用的协同发挥对于改善肛瘘患者术后治疗过程中的整体效果水平具备显著价值。对于中药饮片而言,其在经历水煎处理的技术背景下通常能具备更大强度的热力渗透能力,能够借由刺激患者肛门组织周围的皮肤,加快药物有效成分的渗透,加快病理组织的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从而发挥消炎止痛、去腐生肌的治疗效果。黄柏、蒲公英、苦参能够清热去湿和解毒止痛;朴硝、紫花地丁能够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红花、五倍子能够杀虫止痛和活血通脉,给上述方剂临床应用过程中最佳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创造了支持和保障条件。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0%(78/80)显著高于参照组77.50%(62/80),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14.629,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时间(12.8±2.6)天显著短于参照组(19.2±3.4)天,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74,P<0.05)。以上研究数据结果表明,对肛瘘术后患者实施中药坐浴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优化患者的围术期过程中的生存质量,提升和改善我国肛肠科医师对肛瘘疾病的治疗处置能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结语

针对肛瘘术后患者实施中药坐浴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优化患者的围术期过程中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戴娜,郭蓉.中药坐浴配合艾灸治疗肛瘘切除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136-137.

[2]赛尔格玲.中药坐浴治疗肛瘘术后60例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07):56-57.

[3]赵炳会,刘国涛,王焕伶.坐浴方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11):1523-1524.

[4]杨惠,李建明,张翻翻.中药坐浴治疗肛瘘术后6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09):104-105.

[5]孙锋.55例中药坐浴治疗肛瘘术后的临床效果探讨[J].北方药学,2015,12(12):55-56.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