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审美性文学理论 审美优先与文学理论实践教育

点击:0时间:2019-08-05 12:46:18

王熙恩

摘 要:文学理论实践教育的变革,有必要引进审美优先理念,即在解说理论常识之前将模范著作的审美特性、含义显示出来。显示文学性和树立文学审美情境是审美优先教育实践的中心,完结途径则是运用新媒体的前言技能和学习者社区空气仿真著作意境。这种实践教育契合新媒体年代学生学习观念的结构,契合教育理念与文学理论教改准则。

关键词:审美优先;文学理论;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43-02

一、理论教育之难与审美优先理念介入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常识性和理论性最强的一个学科,传统教育办法难以获得杰出的教育作用。学生的常识承受作用取决于知道论信仰中心结构的两大要素:常识的性质和知道(knowing)的性质[1],文学理论的理论性、逻辑性打破了常识性质中的简略性维度和知道性质中的来历直接性维度。这导致在学生的学习观念结构中,难以树立对文学理论现象和经历的直观知道,然后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行为和常识承受作用。

文学理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同样会作用于学生心思的惊骇模块。任何激起个别逃避或逃跑的要素都是激活惊骇模块的外在条件[2],而文学理论的常识难度会常常影响学习个别的躲避心思,然后加强惊骇模块的主动防御性。这是因为,个别面临惊骇灵敏影响时的生理激活同个别对该影响的认识水平是相关联的[3]。假如文学理论教育无视学生惊骇模块的存在,一味采纳常识点体系铺排,那么势必会激活学生的惊骇模块以阻拒文学理论认知的深度。

文学理论教育之难还在于新媒体年代的来临。新媒体年代的中心特征是外景化的符号承受替代了内景化的精力感知,对语词或许其他符号进行的文学性运用功用已被移植进能够制作魔光幻影的长途技能前言中,承受主体养成了慵懒观看的习气[4]。德里达乃至估测,内在性的文学、哲学、精力剖析与情书,都将因感知经历变异和全新人类感触的呈现而消失在新前言年代[5]。

经过以上剖析,咱们基本上能够把握文学理论教育之难的症结,即文学理论在曩昔和现在都不契合学生学习观念的结构。要脱节教育危机,不只需求康复文学理论与文学著作的天然审美直觉性的联络,并且需求慎重处理与新前言感知实践的联络。前者对应的是学生直观性的学习观念结构和惊骇模块,后者对应的是怎么运用新前言感知特性而又避免受其损伤。不过有一点是断定的,即康复文学理论和文学审美的天然联络。这种着重并非是指传统教育中那种以著作剖析注释理论所树立的审美联络,而是要着重审美优先。优先是指在理论常识解说之前把模范著作的审美含义、文学特性显示出来。已有论者注意到此法并使用到文学史教育中[6]。文学理论与文学史同属文艺学的次级学科,都与文学审美有天然的联络,且都被传统教育方法倒置或遮盖。只要将审美优先理念化为一种契合新前言年代的实践教育,文学理论的教育危机才或许得到免除。

二、文学理论教育中的审美优先实践

审美优先理念要成功介入文学理论教育,并非是简略的办法问题。一方面,审美优先的条件是学生具有鲜活灵动的文学感知力和浓郁的文学爱好。文学理论实践教育的方针也是培育学生的文学品读、谈论、写作乃至研讨的才能。但文学审美感知力已然被新前言环境所弱化。另一方面,部分师生的学习观念也处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控制中,以为学习就是回忆、累积并仿制和简略使用常识的进程。这体现在校园情境中,就是师生环绕考试完结常识传输;体现在新前言社会环境中,则是各种突呈现象的仿制与输出。这间隔马尔顿描绘的高水平学习观念——含义了解、改动思想和自我的认知信仰实在太远了[7]。因而,审美优先实践实践上是面临两层应战,要获得打破需求选用体系工程的手法。以下处理办法或可称为这一体系工程手法的纲要和准则。

(一)运用新前言的特性完结审美优先教育

新前言虽然以图画和声响的办法弱化了个别的阅览兴趣和审美感知才能,可是它交融视听与文字的特性也标明阅览行为在新前言空间的持续。多前言交融的新媒体特性现已为教育改造供给了技能手法,但在文学理论的实践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抱负。一方面是多媒体被教师使用成投影机,幕布变成黑板;另一方面则是过火扩展视听以紧缩文学阅览的空间,诸如以单一的电影、戏曲赏识替代文学品读。要真实运用新前言的特性完结审美优先教育实践,首要就是紧缩视听内容和理论常识的份额,强化著作的文学性显示。

显示文学性的传统办法,一般是教师以讲读替代学生的直接审美。这种办法有三个缺陷:其一,不管文学创作仍是鉴赏,都存在着不断定性,一种视角简单禁闭学生的思想;其二,教师简单理论先行,约束审美目标的丰厚性;其三,不契合新媒体年代学生的学习感知办法。教师要躲避朴实讲读,可选取适量的、在言语情感和形象方面都富于审美含义的著作,提早安置给学生,并在相关理论常识打开前,将文本中文学性最强的一面,以文字方法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在课件规划上,要把图片、活动印象和音乐等要素的归纳量控制在小于文学言语量的状态下,且需求协作文学性的闪现。显示文学性的第二种办法是运用新前言和言语前言的比照。到现在,文学名著好像都已改编成电影,而某些闻名的影片也被改成文学著作。新前言年代的学生并不拒斥电影。教师能够运用学生的这种感知偏好安置电影片段与文学阶段的比较作业。经过比较,学生不光能够把握不同前言下的文学审美含义,并且能够丰厚对著作的感知与了解。这是一种学习战略和学习风格,学生一旦把握,就会获得不错的学习作用[8]。

(二)运用新前言的感知特性创立审美情境来完结审美优先教育

依据布罗迪(Brody)的研讨,学生学习观念中总会呈现出三种动态的接连倾向,即常识的传递、处理和转化[9]。当学习观念到达转化的水平,一种树立互动性、协作性和充溢开放性空气的学习者社区的要求呈现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认知观念要求树立情境和空气,而新前言的感知特性就能够成为教师树立情境、引导空气的首要手法。此刻教师的人物并非是威望,而是一种运用情境和教育手法促进学生自行转化新常识的人物。此刻的学生也非被迫的承受者,而是在开放性的学习情境空气中,以师生互动、同学协作以及自我调节的办法建构新常识。可见,在整个学习者社区的树立进程中,教师处于导演的方位。文学理论教师需求捉住新前言的感知烘托特性和互动功用,结合学生学习的动态观念特征,尽力投入到文学审美情境的建构中。endprint

三、审美优先与理论常识教育的对立处理

审美优先理念的介入,势必会冲击文学理论教育固有的理论常识教育传统和现已树立的授课标准。但在教育变革和素质教育语境中,这种对立首要要以传统教育方法的退让来处理。这一方面取决于教育者的决计,另一方面也要把握度,文学理论总不能变成名作赏识课。

别的一种处理办法是调整教育模块。教育模块由三部分组成: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学生自学。传统教育几乎没有给予实践教育和学生自学的模块。审美优先的教育办法,无疑是一种实践教育方法,因为文学审美的特殊性,其教与学的难度和精力投入都要大得多。因而,紧缩理论常识的教育模块,将部分易于了解的理论常识放在学生自学模块中,添加实践教育的比重,即可处理审美优先与理论常识教育的对立。至于详细怎么分配三个模块的量,则是另一个需求深入研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Hofer B.K.,& Pintrich P.R.(1997).The development

of Epistemological theories:beliefs about know-

ledge and knowing and their relation to learning.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67(1),88-140.

[2]Epstein,S.(1972).The nature of anxiety with

emphasis upon its relationship to expectancy.In

C.D.Spielberger(Ed.),Anxiety: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nd research(Vol.2,pp.292—338).New

York:Academic Press.

[3]Peira1,N.,Golkar,A.,hman,A.,Anders,S.,& Wiens,

S.(2012).Emotional responses in spider fear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icture awareness.Cognition

and Emotion,26,252-260.

[4][美]J.希利斯·米勒;刘蓓,刘华文译.文学理论的未来

[J].东方丛刊,2006,(1).

[5][美]J.希利斯·米勒;国荣译.全球化年代文学研讨还会

持续存在吗[J].文学谈论,2001,(1).

[6]张志忠.审美优先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育和传达[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07-02.

[7]Marton,F.,Dallpalba,G.,& Beaty,E.(1993).Concep-

tions of lear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

cational Research,19(3),277—300.

[8]Boulton-Lewis,G.(1994).Tertiary studentspknowl-

edge of their own learning and a SOLO taxonomy.

Higher Education,28,387—402.

[9]Berry J.& Sahlberg P.Investigating pupilsideas

of learning[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6(1),

1996,19-36.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