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校才智后勤渠道的展望 高校学生评教的发展及展望

点击:0时间:2019-07-06 05:19:08

徐杰+沈华

摘要:学生评教作为一种点评机制,已被各大高校施行并不断完善。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学生评教的可靠性与有用性、评教方针内容的规划、影响要素及处理评教数据的办法和方针权重赋予办法等方面研讨,并进一步剖析了学生评教研讨的展望。

要害词:学生评教;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48-02

高校教育教育质量点评是为了增强高校教师教育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检查教育方针是否到达预期方针的一种点评机制。学生评教作为点评系统中最重要的办法之一,与专家点评、同行点评和教师自评一起发挥着效果,并越来越遭到各高校的重视。自美国哈佛大学20世纪20年代初次运用学生评教的等级量表开端,学生评教活动开端备受重视,现已成为一种点评高校教师教育效果的惯例作业。经过对现有文献的收拾,本文会集论述了国内外对学生评教可靠性与有用性、评教方针内容的设置、学生评教相关影响要素及处理评教数据办法和方针权重设置办法等方面的研讨。

一、学生评教研讨

(一)学生评教的可靠性及有用性

1.学生评教可靠性研讨。可靠性亦称信度。可靠性与参评人数有关:有50人参评时信度系数为0.95,25人为0.90,10人为0.74,5人为0.6,1人为0.23[1]。参评学生人数为10人时,其点评可靠性为0.70,15人参评时,在大部分项目上点评的可靠性高于0.8,20人参评时,教育点评可靠性挨近0.90,25人时,点评可靠性可达0.95以上[2]。有10人参评时,学生点评教师教育的一致性相联系数只要0.28,20人时是0.72,30人参评时,信度为87%,40人时相关度可达90%[3]。有学者的研讨调查了10名教师的两次点评,成果显现其在0.001的显着水平上,积差相关度为88%,标明不一起期的学生对同一教师的点评在时刻上具有必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4]。

2.学生评教的有用性研讨。当参评学生人数满足多时,取得的点评成果具有可靠性与一致性,这是从横向上对学生评教进行剖析;学生对教师教育的点评不会因为时刻的改动而发生变化,学生日后的阅历对课程完毕后的点评没有显着性的影响,这是从纵向上对学生评教进行剖析比较。

(二)学生评教方针的内容

高校教育教育质量点评方针不尽相同,点评方针在内容设置上各具特色。点评方针三维说:教育安排结构的明晰度、师生互动、讲堂教育技术技巧。四维结构包含课程安排、学生成果完结性鉴定、师生讲堂行为办理。六维点评系统:课程安排结构或方案、教育技巧、师生联系、课程难度与学习担负、评分与查核、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点评。《康奈尔大学教育点评手册》一书中指出最好的教育与最坏的教育在五个方面存在显着差异:教育办法、教育技巧、师生联系、教育空气以及教育热心,因而该书给出的学生评教量表不只包含了这五个方面,一起还包含了课程安排、课程内容、作业与查核等方面[5]。SEEQ包含对学习价值感、教师教育热心、课程安排及教育的明晰性、师生互动、师生人际联系、常识面的宽度、考试查核成果鉴定、作业安置及完结和课外阅读资料、功课量及其难度等九大维度分设32项分级方针。在国内,高校学生评教方针系统内容在规划上仅仅把教师讲堂教育质量作为调查的意图,而忽视了作为评教主体的学生的常识布景、学科差异、心思要素等,形成评教成果信度不高,缺少客观性。

(三)学生评教的影响要素研讨

1.学生要素。学生评教作为查核教师教育才能的首要方面之一,对教师的终究点评成果有着重要的效果。学生作为对教师点评最具有发言权的主体,其特征概括起来首要包含年纪、性别、年级、学习才能、个体差异、心思等。学生评教心思及评教心情对评教成果具有显着的影响。1988年、1990年、1994年研讨发现,性别与评教成果有相关。女教师比较男教师在评教中得分要低[6]。

2.教师要素。教师要素可概括为教师的性别、年纪、职称、教龄等等。有研讨标明教师性别、职称对学生评教成果均无显着性影响,教师教育心情和教育风格对学生评教上有必定的影响。教师年纪和教龄与学生评教成果之间的联系。有研讨发现,年青教师在学生评教上的得分较低,教龄在3—12年之间的教师,学生对其教育点评成果较好;教师教龄低于1年和教龄在12年以上,学生对这些教师的点评成果较差。概括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是年青教师刚刚从事教育作业,教育经历缺少,导致学生对其的认可度较低,而教龄长的教师,因为长时间从事教育教育作业发生职业倦怠心情,投入教育的精力削减,因而评教成果较差。

3.班级规划。班级规划学生评教成果的影响首要表现在:教授小班的教师能够取得更高的点评。还有研讨者发现,班级规划与学生点评之间不是线性联系,而是U形或曲线联系,小班和大班学生给教师的评分要高于中等巨细的班级。班级学生人数少于15人时,评教分数最高;班级学生人数在16和35人之间以及在100人以上的评教成果次之,班级人数在35和100人之间的班级评教分数最低[7]。还有研讨标明:班级总人数和学生评教成果相关性高,班级人数多,点评分数低;班级人数少,评教分数较高。

4.课程要素。课程性质不同,评教成果也不尽相同。学生对自然科学课程的点评低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8]。选修课评教得分高于必修课。学生评教分数和开设课程层级呈负相关,低年级学生对课程点评的分数高于高年级学生评教得分。

二、学生评教数据处理办法的挑选

从已有文献研讨看,对学生评教数据处理的办法,首要有均匀均值法、层次剖析法、因子剖析法、含糊归纳评判法等。

(一)层次剖析法

层次剖析法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原则决议计划办法,这一办法的特点是在对杂乱决议计划问题的实质、影响要素以及内涵联系等进行深化剖析之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尽或许全面地考虑一切的影响要素,使用较少的信息,得出比较精确、科学的定论。有研讨者运用层次剖析法,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评教打分表为例,详细介绍对方针权重的设置。还有研讨以某高校的评教系统为依托选用层次剖析法,对各级评教方针赋予合理的参阅权值。

(二)因子剖析法

《学生评教数据的处理与剖析》一文运用因子剖析办法从交互相关的点评方针中,找出两个起决定效果的因子,到达简化方针数量的意图,得到教师的因子剖析排名。有研讨者选用主成分剖析、加权均匀法以及数学软件的办法,对方针权重进行合理分配与核算。还有研讨者经过因子剖析法得出:学生对教师的点评成果是根据对任课教师的主体形象而与所评教方针系统所设置的内容没有显着性联系。

(三)含糊归纳评判

运用含糊归纳评判法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片面判别的含糊性。比较算术均匀数,使用含糊归纳评判法对教师讲堂教育效果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剖析,既考虑了各方针的权重值,也能够核算得到一级方针的得分,就能够使得信息的反应愈加全面详细。有研讨使用含糊数学的办法经过构建教师绩效含糊归纳点评模型,对研讨型大学教师绩效点评方针系统进行设置,将定性描述定量化,然后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作业绩效状况。

三、学生评教研讨展望

纵观现有研讨,不难发现还存在一些缺少,在往后的研讨中,咱们应该更多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一)评教方针的改善研讨

endprint

树立一套科学合理有用的方针系统是进行有用评教的重要保障。现在,我国高校学生评教问题杰出表现在方针系统在内容设置上过于单一,“一表多课”现象非常遍及,重视着重对教师讲堂教育过程中共性要素的点评,无法反映出大学课程多样性的特征,教师本身的教育风格与教育效果。因而,在往后的评教中,高校应根据本身的详细状况,开发合适不同学科类别和课程安排形式的点评方针,将课程特性与共性点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出点评方针系统的针对性。

(二)影响要素的实证研讨

学生评教在我国呈现以来,开始对学生评教影响要素的研讨仅停留在理论和经历上,研讨不行深化,也很难让人服气。因而,在往后的研讨中,不断加强学生评教影响要素的实证研讨,经过对客观点评数据的剖析,验证各种或许的影响要素对学生评教成果的影响以及这些要素对评教成果影响力的巨细,以期能从许多影响要素中找到首要的影响要素,更好地控制变量,终究使点评成果更具服气力。

(三)学生评教的办法改善研讨

现在有关学生评教办法存在的问题首要体现在:首先是单一的点评办法,只重注完结性点评,缺少形成性点评。其次是对评教数据的处理不行科学。运用均匀值法,只简略对评教成果取均匀值,即按必定份额去掉部分数值再取均匀值。尽管现在各高校把层次剖析法与含糊决议计划法相结合,树立教师教育质量水平点评的数学模型,使用含糊归纳评判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有用的处理,这些办法尽管提高了评教数据的有用性和精确性,理论依据较强,成果也相对科学合理,但比较烦琐,难于操作。因而,在往后的研讨中应将多种办法相结合,寻找出愈加简略易操作、理论依据强的办法,终究使评教成果愈加有用和可信。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评教的研讨成果已很丰厚,但经过已有文献收拾发现,国内外从学科及教师入职年限维度来对学生评教成果的研讨,只在影响学生评教的要素中稍有提及,没有杰出学科和教师教龄差异对学生评教成果的影响剖析。为补偿现有研讨的缺点,在已有研讨基础上,应专门讨论学科和教师入职年限差异对学生评教的影响,找出问题的要害,并提出建设性定见。

参阅文献:

[1]中心教育科学研讨所比较教育研讨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上册[M].北京:教育与科学出版社,1990.

[2][7][美]JohnA.森特拉;高远译.大学教师作业点评[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2.

[3][4]魏红.高校学生点评教师教育质量的可行性研讨[J].高级师范教育研讨,1993,(6).

[5]http://www.elt.cornell.edu/resoures/teh/ch4.htmlsteval.

[6]饶燕婷.美国大学学生评教的影响要素研讨述评[J].比较教育研讨,2009,(8).

[8]王龙.谈“学生评教”[J].高级师范教育研讨,1997,(1).

收稿日期:2013-11-11

作者简介:徐杰(1987—),女,陕西西安人,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讨生,首要从事高级教育办理研讨。

endprint

标签: 学生 教师 评价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