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物理教育杂志官网 使用多媒体技能优化物理教育

点击:0时间:2019-07-04 23:00:08

陈明华

摘 要:文章针对初中的物理实验课程,就密度常识论述运用多媒體设备标准学生的实验操作标准,使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更能够了解、把握学习内容,培育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的爱好,丰厚学生的实验根底常识,一起紧记课程所需的常识点。这种优化办法不只添加了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并且活泼了讲堂气氛,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必定的根底。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课 多媒体 优化办法

导言

因为多媒体技能能够运用文本、图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对教育内容进行表现,变笼统为具体,使教育愈加形象、直观。所以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使得单调的讲堂变得图文并茂、生动传神,能突出重点,便于学生了解和把握,让学生感同身受,使得教育的信息愈加简单被学生承受;其间某些艰深笼统的常识点能够经过多媒体直观地展现出来,然后增强学生对常识点的了解,促进学生积极考虑,与所学内容进行联络贯穿,一起处理了难点。与日常教育形式的比照,多媒体的教育办法遭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并取得了传统教育办法更好的教育效果。[1]

在初中的物理课程中,密度的学习是知道世界万物的根底之一,密度联络着体积、质量、物质的存在状况等,对学生感知实际事物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章节的教育中,教师就运用多媒体教育进行进行扼要的讨论。[2]

一、密度的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的教育,教师运用文本PPT展现,结合小实验进行直观性的具体阐明,促进学生对讲义常识点的了解。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世界主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3),常用单位还有克/立方厘米(g/cm3),它们有这样的联系: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1 g/cm3=103 kg/m3),其表达式为ρ=m/V。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改动而改动,只随物态(温度、压强)改动而改动。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为这种物质密度。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必定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以水为例,水的密度在4℃时为1000103 kg/m3或1 g/cm3。物理含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00kg,密度通常用“ρ”表明,即ρ=103 kg/m3。

2.视频实验展现1:水与水的固体形状冰。实验中把两杯相同体积相同质量的水,其间一杯放在冰箱中结成冰块后(时刻较长),将此冰块放入另一个水杯中,可见冰块浮在水面上。

以上实验表现出: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和体积的改动而改动,所以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状况的条件下,其密度能够是不相同的。实际上,在相同条件下,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

视频实验展现2:相同体积100cm3的铝块和铁块,首先用双手掂一下,感觉物体的轻重,然后进行称量,成果显现铝为270.2g,铁为787.4g。

以上实验能够表现出: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自身具有的而又能彼此差异的一种性质。人们往常感觉物体“重”,物体“轻”一些,这儿的“重”和“轻”实质上指的是密度的巨细,而不是质量。依据密度的巨细,人们能够辨别物质的品种。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含物质削减,质量就削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动而改动,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变,它只与物质的品种和物质的状况有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一般是相同的。

视频实验展现3:两个相同体积100cm3的铝块,其间一个为空心的;现将两个铝块放入水中,一个沉入水底,另一个则悬浮在水中。

以上实验能够表现出:半悬浮的铝块是空心的。

上述实验能够使学生在视觉上直接感知物体的密度与体积、质量和物质状况的联系,使学生对密度的了解愈加深入,还能够从实际的小事情中联想到密度及其相应的常识点,为今后的教育拓宽打下了杰出的根底,一起添加了学生的爱好,让他们领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二、密度公式

密度的公式 :ρ=m/V,其间ρ表明密度、m表明质量、 V表明体积。

密度公式改动:m=ρV 、V=m/ρ。正确了解密度公式时,要留意条件和每个物理量所表明的特别含义。

从数学的视点看有三种状况:

(1)ρ必守时,m和V成正比;(因为ρ=m/V,ρ必定,m增大几倍,V也增大几倍,所以成正比)。

(2)m必守时,ρ与 V成反比;(因为m=ρv,m必定,V增大,ρ变小,所以成反比)。

(3)V必守时,ρ与 m 成正比。(因为m=ρv,V必定,m增大,ρ增大,所以成正比)。

结合密度的物理含义,三种状况只要(1)的说法正确,(2)、(3)的说法都是过错的。因为在相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必定的,密度不随体积和质量的改动而改动,所以在了解物理公式时,不能脱离物理现实,不能单纯地从数学的视点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联系,这也是物理和数学不同之处之一。

三、密度的丈量实验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的改动而改动。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必要紧记此特性。 在概念性常识的学习中,教师就基本常识的关键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部分的实验操作,协助学生了解。现在就密度的常识拓宽,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实验的原理公式:ρ=m/V。

1.实验项目与流程

(1)感知实验

要学生将概念常识解说部分的感知实验,进行操作领会。一起学生能够依据自己所想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实验操作。

实验器件:水,冰块,油,实心与空心的铝块,实心铁块,托盘天平各一个,不同量程的量筒三个,烧杯四个(两个大两个小),细绳若干条。endprint

实验操作:在用PPT解说实验仪器的运用标准与要求之后,用视频再次播映具体操作;最终,操作过程可依据上述的实验,让学生自行完结。

(2)称量法

实验器件:托盘天平、不知道密度的实心金属块、量筒各一个、细绳、水。

实验操作:将天平整理洁净并水平放置,金属块放入左面托盘,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右边托盘,读出丈量值,质量为m;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金属块用细绳绑缚住,悄悄放入量筒中,直至金属块被水浸没,读出此刻量筒的体积V2。留意在读取量筒丈量值时,视野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坚持水平。

依据原理公式ρ=m/V,可求出该金属块的密度ρ=m/(V2—V1)。

(3)比重杯法

实验器件:烧杯、金属块、托盘天平、细绳、水。

已知:ρ水=1.0g/cm3。

实验操作:烧杯中装满水,于托盘天平中测出烧杯与水的总质量m1;从天平上取下烧杯,金属块用细绳绑缚,悄悄放入烧杯中直至金属块沉底,放开手,有部分水溢出后将烧杯再次放入托盘天平中,测出此刻的烧杯、水和金属块的质量m2;悄悄拉动细绳,取出金属块,再把烧杯与剩余的水放入天平丈量的m3。

依据原理公式ρ=m/V,因为金属块的体积和溢出水的体积持平,可求该金属块的密度

ρ=(m2- m3)/(m1-m3)ρ水。

(4)阿基米德定律法

实验器件:绷簧称、金属块、水、细绳、大烧杯。

已知:ρ水=1.0g/cm3。

实验操作:用细绳捆住金属块,用绷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G;烧杯中注入适量水,将金属块彻底浸没在水中,并用绷簧测力计测出此刻金属块遭到的拉力F。

依据原理公式ρ=m/V,水的浮力公式F浮力=ρ水Vg,可得ρ=Gρ水/(G-F)。

以上为学生在实验室中的实验操作要求,其间结合了多媒体的教育,使整个讲堂内容直接,气氛活泼充溢趣味。其他丈量密度的办法,用多媒体视频进行播映,加以拓宽学生常识面。

2.视频展现拓宽试驗:教师能够在时刻答应状况下进行视频展现拓宽来进步课题的趣味性,也添加学生课余考虑爱好与才能,真实把学习物理与日常日子严密结合起来,做到学习与运用有用结合。

(1)浮力法(1、2)

此办法触及浮力F浮力=ρ水Vg和F浮力=ρ水Vh。

(2)密度计法

此办法触及到密度计的运用及其原理。

总结与展望

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使讲堂的学习空气愈加活泼,学生的了解也更为直观。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过程中要一味的依托多媒体的辅佐,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能优化物理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多媒体教育的长处,也要防止过于依靠多媒体设备。要切当地做到传统教育与多媒体教育的奇妙结合,并就此方面多加学习、堆集经历,才能将学生的素质教育面向一个新的局势。

参考文献

[1]廖伯琴《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上海科技出版社2012版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物理教育参考书》八年级全一册2012版endprint

标签: 密度 物质 体积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