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职院校创业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般工科院校经管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

点击:0时间:2019-06-16 11:55:08

崔艳娟 张健东 许晓冬

摘 要:一般本科高等校园转型开展是教育供应侧结构性变革,而运用型课程系统构建则是高校转型开展下的实践之一。在剖析一般工科院校经管专业课程系统开展现状的根底上,提出运用型课程系统构建的底子理念,解析运用型课程系统构建的内容,并提出施行的确保办法,为进步一般工科院校经管专业的运用型人才培育质量供给课程系统建造的根底。

关键词:一般工科院校;经管专业;运用型课程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5-0029-02

以培育运用型人才为方针的一般工科院校的经管专业开展,与研讨性和归纳性大学(以培育理论研讨人员为方针)、工作技术院校(培育工程技术人员)有着显着的不同。怎么进步一般工科院校的经管专业教育质量、进步学生的运用才能,使其更好地习惯社会开展需求,其关键环节就是表现工作工业开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建造要求的运用型课程系统,这对进步一般工科院校经管专业人才培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一般工科院校经管专业课程系统现状

为人才培育效劳的一组课程所构成的独立且相关的全体,称之为课程系统。在确保学科相关的前提下,高等院校往往依据教育心思和方针规划课程系统,以完结人才培育方针。

(一)课程系统规划缺少特征与适用性

受传统办学思维的影响,一般工科院校经管专业的课程系统仿照要点院校的痕迹较为显着,缺少特征和效劳当地经济的适用性。趋同的课程系统使得课程内容极易表现为理论有余而实践缺少、常识面广但缺少区域性特征、传统常识全面而缺少前沿性等特征。经管专业本身是与经济社会亲近相关的,而这种看似同质的课程系统,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热心和立异性,其成果必定与“运用型”人才培育方针违背,学生在作业时缺少竞争力,乃至或许呈现结业即赋闲的现象。

(二)理论课程过多且缺少运用性

比较经管专业培育计划中各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时和学分,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重约为12.98%[1],而教育部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的实践类课程学分(学时)所占份额不少于15%。此外,现有的实践课程多为试验室上机、见习和观赏等办法,缺少归纳性质、仿真或实在岗位的运用。这种课程系统规划必定导致培育出来的学生缺少“运用性”,作业后作业适用面窄,难以习惯当时经济社会开展对人才装备的需求。

(三)课程结构未能表现特性开展

当时许多高校经管专业课程结构特征杰出表现为,必修课所占份额远远高于选修课程份额。有研讨标明:当地高校经管专业必修课时学分超越80%,学时近90%[2],即便是一般工科院校的经管专业的必修课学时和学分所占份额也远远大于选修课程。这种“重必修轻选修”的课程结构,缺少对学生才能、本质等的培育,不能满意学生特性开展的需求,难以到达一般工科院校经管专业培育运用型人才的培育方针。

二、运用型课程系统构建的底子理念

为现代化建造效劳、为公民效劳是当时我国教育的责任,而立德树人又是教育的底子。在我国不断推动工业化和深化变革的布景下,社会经济开展对高本质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因而,对一般工科院校经管专业来说,其课程系统的构建须考虑课程时刻与空间架构,寻求系统优化,在教育内容、教育条件、教育办法和手法等方面变革立异,增强学生作业才能,满意新年代立异创业人才需求,表现教育思维的改动。高校须依据生源特征、教育资源和区域经济开展要求,杰出本身特征,拓展学生专业口径,培育作业创业才能,向运用型改变。

在这一底子理念下,一般工科院校经管专业要完结运用型人才的“底子本质+实践才能+特性开展”的培育方针,应以“表现工作工业开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建造需求”为导向,以夯实理论、杰出运用、培育才能为准则,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间的联系,以培育运用立异才能为底子,优化“根底课程—专业根底课程—专业课程”的传统课程系统,构建以运用才能培育为主线、具有校园特征、为当地经济建造效劳的“厚根底、拓才能、广实践、高本质、重特性”的一般工科院校经管专业本科运用型课程系统[3],力求专业培育与工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运用才能对接、教育进程与生产进程相对接,然后使学生具有将所具有的常识合理运用、推行和立异的才能,增强其效劳区域经济开展的才能,进步人才培育质量。

三、运用型课程系统构建的内容

(一)面向人才培育方针设置模块化课程

面向人才培育方针将课程进行模块化,是运用型课程系统构建的根底。结合学科特征、工作特征及学生喜好,以才能培育为主线,将传统的根底课程、专业根底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试验实践课程,针对某一受教育方针,将相关的课程放在一同进行整合,并分类设置课程模

块,学习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经历规划各模块下的课程,杰出依托校园本身特征与效劳当地经济开展的特征,表现运用型人才的“底子本质+实践才能+特性开展”的培育方针。

(二)以学科特征为依据建造课程群

依据学科特征与培育方针,将课程分类为“通识+学科+专业+特性”的课程群组,对运用型课程系统进行结构性优化。其间,通识课程群,如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在于培育学生智能、思维办法等底子本质,一起,添加思维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等课程比重,以培育学生人文素质;学科根底课程群,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是专业课程群的根底,以培育学生根底技术为主,重在常识的系统化和立体感;专业课程群,如各专业主干课程等,意在培育学生专业技术,一起这类课程需对教育内容进行精选,并将常识前沿引进课程,促进专业特征的构成;特性类课程群,重在培育人文品德素质和专长技术,如音乐、企业策划等,这类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年代开展与学生的需求,并在确保常识安稳與完好的前提下,与前三个课程群相得益彰,推动运用型人才培育。

(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化实践课程

运用型人才重在将所学常识进行转化,而不是发现规则[4],因而,实践课程系统是运用型课程系统建造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据工作工业开展和社会建造需求,将大学生应具有的运用技术分为底子技术、拓展技术、立异技术等,此规划是根底、专业、归纳和立异相结合的“校内+校外”实践课程系统,以完结“技术培育”,进步大学生运用才能。其间,校内实践课程如课程内试验、课程实践、归纳试验等,以培育底子技术并拓展技术为主,而校外实践课程如社会查询、科創活动、校企协作的实训实践等以培育学生的立异技术为方针。一起,恰当添加“体验式”和“立异式”实践课程份额,以培育学生运用立异技术。

四、运用型课程系统施行的确保办法

(一)鼓舞教师运用转型进步课程建造才能

教师是课程建造和有用施行的重要主体,也是进步教育质量的关键地点。教师本身的常识、教育才能、研讨与实践才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才能对课程建造有着重要的效果。因而,可以经过定时训练、学历和非学历进修、深化社会和参加企业实践等方式,向“运用型”“双师型”教师转型,然后进步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水平,打破传统学科捆绑,拓展课程领域,以学术、学科带头人为标杆,进步全体教师团队的工作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二)设置并完善学生自主挑选专业课程机制

结合学科开展规则和学生喜好和喜好等,添加选修课份额,丰厚课程资源,树立培育学生特性开展的课程渠道。一起,引进博弈论的Gale-Shapley机制[5],依据学生学年归纳测评成果,树立课程自主挑选机制,鼓舞并引导学生依据个人喜好,自主挑选模块化的专业方向课程。这样既确保学生特性开展,又鼓励了学生为挑选个人喜欢的专业方向而勤奋学习,一起最大极限地确保常识的系统性与完好性,表现学生的个别需求。

(三)树立完善第三方课程点评机制

课程点评是对课程施行是否到达方针的判别,对完善课程到达教育价值增值有着重要意义[6]。当时,各高校遍及将教育点评等同于课程点评,而且往往由校内督

导、学生完结,这种点评机制尽管可以在必定程度上反映课程教育水平,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而且教育点评不等同于课程点评。比较客观科学的办法是树立第三方点评机制,由与课程主体无利益相关的第三方进行,规划点评计划,对课程系统建造方针、施行进程和施行成果进行全方位点评,为运用型课程系统的施行供给有用的反应。

综上,一般工科院校经管专业的课程系统应表现地点校园特征,效劳于工作开展与区域社会进步,而且是可以传承系统常识、培育实践才能、杰出特性开展的运用型课程系统,培育高本质运用型人才为当地经济开展效劳。

参考文献:

[1]刘德成,武慧芳,王爱玲.运用型本科高校课程系统的现状剖析与优化战略——根据对我国18所高校本科人才培育计划的查询[J].邯郸学院学报,2014,(3).

[2]张彩霞,肖望喜.根据运用型人才培育的当地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变革讨论[J].教育调查:上半月,2015,(11).

[3]何绍芬.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当地高校运用型课程系统的建造和优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7).

[4]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运用型人才的特征及其培育系统的构建[J].我国大学教育,2005,(9).

[5]孙爱晶,范九伦,杨武军.当地一般高校运用型人才课程系统建造的探究与实践——以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5,(5).

[6]陈玉琨,沈玉顺,代蕊华,等.课程变革与课程点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