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辛普森一家苏联回归 苏联回归文学授课形式探究

点击:0时间:2019-05-17 08:16:56

冯小庆

摘 要:“回归文学”作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一个支流,它的影响和含义深远而巨大。文章以普拉东诺夫为例,从其专题教育的含义动身,体系地论述了普拉东诺夫专题授课办法。

关键词:回归文学;普拉东诺夫;授课办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1-0037-02

俄罗斯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文学教育法。有学者指出,俄罗斯中小学文学教育的显着特点之一就是“重视文学教育法的研讨,文学教育法效果显着”[1]。这种教育思维亦延续到大学。比较之下,我国的俄罗斯文学教育工作者对文学教育法的重视相对单薄。因而,咱们有必要及时探究适宜我国大学生学习俄罗斯文学的新办法,进而前进教师的文学教育水平缓学生教育的有用性。

一、普拉东诺夫专题教育的必要性

(一)回归文学的特殊性

回归文学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开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潮流。它呈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要指曩昔由于种种原因被制止出书、可是跟着苏联社会政治局面的改变而在短时刻之内纷繁面世的文学著作。回归文学在作家、著作写作和宣布时刻、著作的内容和思维性等方面与传统文学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用传统的文学教育办法和办法,如时刻递进、单个作家剖析、观念罗列来教育苏联回归文学并不适宜。这样,探究新的授课办法就显得非常必要。普拉东诺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他的许多著作都在回归文学之列。对普拉东诺夫的著作进行剖析和解读是了解和展示回归文学全貌的一个途径。

(二)普拉东诺夫著作的一起性

挑选普拉东诺夫作为专题进行教育,与其著作的一起性有关。

1.多样的发明办法。普拉东诺夫被誉为“实际主义作家”和“超实际主义作家”。俄罗斯学者达维多娃以为,他是和扎米亚京、布尔加科夫齐名的俄罗斯新实际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而尤里耶娃也必定:“在普拉东诺夫的著作中能够发现实际主义、浪漫主义、标志主义、超实际主义、表现主义。”[2]作家的回归小说《切文古尔镇》《基坑》《初生海》则是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的代表著作。普拉东诺夫自由地运用多种文学门户的艺术办法,经过运用认识流,重视梦境,刻画超实际主义形象,淡化情节,运用隐喻、标志、挖苦等发明出自己的艺术国际。这个艺术国际是一起、新颖和奥秘的,值得对其进行深化的研讨。

2.异样的言语风格。日常白话是普拉东诺夫喜爱的言语。作家能够使白话富含深化的哲学意味。而有时普拉东诺夫的言语又是“古怪的”,言语好像文理不通,并且使人们在阅览时倍感困惑。“咱们在普拉东诺夫的语句面前忍不住停步:语句似乎不太对,其间词语和语句成分的运用和调配很不习气。”[3]可是这样却使词语和语句的含义变得愈加灵敏和宽广。

3.古怪的人物形象。普拉东诺夫著作中的人物常常是孤儿、“疯子”、怪人。他们周游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孤僻,内省,喜爱考虑,为了实现方针能够抛弃全部,支付全部,献身全部。《基坑》中的沃谢夫终身只想弄了解“生命的含义”,熊锻工支撑无产阶级,《切文古尔镇》中的科片金是“堂·吉诃德”,这些主人公咱们用日常逻辑是无法了解的。

(三)普拉东诺夫人生阅历的典型性

回归文学著作的作者由于不遵照官方文学的“无抵触论”和“粉饰太平”等标语,重视反映社会负面现象。因而,他们遭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他们的著作也被禁。普拉东诺夫的人生阅历充沛证明了这一点。他被放逐,遭批评,儿子意外被捕并死于狱中;最终,普拉东诺夫在精力和疾病摧残中静静死去,著作在生前得不到宣布。

二、普拉东诺夫专题教育办法

(一)倡议网络教育

传统的俄罗斯文学课程大部分都以教师教育为主导,这大大削减了学生的活跃性和主动性。别的课时有限,许多内容无法打开。网络正是处理这些问题的有用办法。比如在解说反映苏联农业团体化的《基坑》时,教师就能够运用各种网络办法使讲堂活动在课后继续进行。

首要,教师能够在网上收集关于苏联时期农业团体化的影视资料,经过邮箱、QQ同享、朋友圈等办法发送给学生,使他们对苏联的农业团体化有直观的知道。

其次,在教育进程中,教师能够经过网络交流渠道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和学生能够一起共享学习的领会,学生关于课程的单个问题也能够及时得到处理。所以网络不只是供给信息的渠道,也是师生互动的渠道。

最终,教师能够经过网络给学生安置作业,学生也能够以音频、视频或许文字的办法把作业再发送回去,以便教师及时阅览。

(二)倡议将文学与国情、翻译、写作等课程结合

在《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育大纲》中有对“俄罗斯文学选读”课课程设置的描绘:“经过对俄罗斯文学名著章节片段或全文的阅览、剖析和评论,培育学生了解、赏识、剖析原著的才能,使学生了解文学言语的根本特征,加强学生的言语根本功,增进对俄罗斯文学及社会文化的了解,扩展学生的常识面,促进学生文化本质的前进。”[4]由此可见 ,文学及相关课程设置的意图并不只限于让学生了解文学开展史,阅览经典文学著作,而是一个归纳培育的教育进程,各门课程之间应该有横向联系,“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把培育高本质复合型人才作为教育方针,彼此之间能够进行待人以诚的交流与交流,不同课型、不同教育环节便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无限地结合起来。”[5]

回归文学著作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实际社会和政治开展有关。因而,在教育进程中教师完全能够将回归文学的开展进程以及普拉东诺夫著作的发明放置在俄罗斯前史开展的大布景下进行解说,使学生既了解了文学开展头绪,又把握了前史和文化常识,使文学课程与国情课相结合。

而普拉东诺夫著作的赏析又能够与翻译课程结合起来。翻译课程中有文学翻译的操练,假如文学课教师和翻译课教师达到一起,将两门课结合起来,不只能够节约讲堂时刻,并且能够添加学生的操练次数,然后前进其翻译才能,加深其对著作的了解。普拉东诺夫的许多短篇小说都能够进行文学翻译操练,如《七月的雷雨》《初生海》《回归》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刘娟以为,写作课能够和文学课相结合,“文学课与写作课的这种穿插教育办法不光能够使学生把握关于著作、作家、人物和文艺理论的相关常识,还能够培育他们的总结归纳才能和剖析鉴赏才能。”[5]学生在写作课上就文学问题进行剖析和评论,他们的写作才能在无形之中就得到开展,其归纳本质也得到前进。

总归,将普拉东诺夫著作的解说与国情、翻译、写作、归纳俄语等课程相结合,能够培育学生多方面的才能,然后把握学习外语的身手和技巧,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三)倡议将著作改编为戏曲

将普拉东诺夫著作的鉴赏和戏曲改编活动相结合,安排学生改编非剧本著作,学生的收成将会更大,领会将会更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演”的办法使文字变得生动起来,将它的生命和价值延伸和扩展。

文学赏析课需求教师对著作的深化了解和对讲堂教育的调控,而学生位置随之发作的改变,也使学生从曾经被动地承受转向活跃和主动地参加。因而,在改编著作的进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发明者和主体。在师生一起的尽力下,学生不只对文学著作有了自己的了解和点评,并且他们的调查、了解、运用常识等各方面才能在无形之中都得到了训练。

普拉东诺夫的《基坑》尽管没有特别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可是著作的场景切换非常显着。全文有三个首要场景:沃谢夫被工厂开除、沃谢夫走入基坑建造现场,沃谢夫来到乡村进行农业团体化。教师能够先将班级分为三组,每组担任一个场景,最终三组再组合出演。被“演过”的文学著作会被学生所熟知。

(四)倡议开放式教育

开放式教育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后就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中。它首要包含: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教育办法的开放性及教育点评的开放性。开放式教育的意图就是前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发明相等、调和的师生关系。这种教育法尊重学生的片面认识,着重以学生为主体,使其活跃加入到每一个教育环节。因而在解说、发问、评论的进程中,教师要活跃运用开放式教育法。

榜首,培育学生“说”的才能。俄罗斯文学讲堂上,一直是教师的“一言堂”。所以要让学生多动口,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解说《基坑》时,教师要长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宣布观点。除此之外,教师断定主题,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评论,如著作中的苏联社会前史事件、人物命运与前史前进、个人与团体、著作的艺术办法等,然后挑选代表对评论成果进行总结,教师也能够依据小组评论成果把握学生对著作的了解状况。

第二,培育学生“教育”的才能。为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支撑,能够进行人物交换。讲堂上,教师有意给学生发明“当教师”的时机。《基坑》这一课能够分为几个常识点:著作发明布景、主题、人物形象剖析、艺术特征等,每一个学生能够解说一个常识点。在学生“授课”进程中,教师和其他学生尽量发问,并且提一些深化的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应变才能,考察其预备状况。学生在备课的进程中,必然会完好具体地阅览著作,还要进行考虑,之后对这些常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这一系列的进程都有助于学生结实扎实地把握常识。

第三,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自主学习是学生取得常识的有用途径,与讲堂听讲比较,自主学习更能添加学生的学习爱好。解说《基坑》时,教师就著作中“冬季的苍蝇”和“熊锻工”两个形象的剖析,辅导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首要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苍蝇”和“熊”的文学著作,然后进行比照,发掘“苍蝇”和“熊”形象的深化内在。

普拉东诺夫是俄罗斯文学开展进程中独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他的著作无论是艺术性仍是思维性,都值得不断地研讨。对普拉东诺夫专题教育办法的评论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其一起的艺术国际,另一方面为解说俄罗斯回归文学供给办法上的参阅,进而完善俄罗斯文学教育法。

参阅文献:

[1]李建刚.俄罗斯中小学的文学教育[J].俄罗斯文艺,

2003,(5).

[2][俄]尤里耶娃 Л.М.国际文学语境中的俄罗斯反乌托

邦[M].莫斯科:高尔基国际文学研讨所,2005:181.

[3][俄]符·维·阿格诺索夫;凌建侯等译.20世纪俄罗斯文

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书社,2001:427.

[4]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育大纲[Z].北京:外语教育与研讨

出书社,2004:14-15.

[5]刘娟.对俄语教育改革的考虑[J].我国俄语教育,2007,(1).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