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乡村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办法探析
吴正华
摘 要: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题教育,不但是学生深化了解应用题的初步,也是训练思想、打好解题根底的重要阶段。乡村的学生,日子面窄、理性常识少、阅览了解才能较差,对数学简略构成“定势”。依据实践状况,用不同的办法对乡村三年级小学生进行应用题解题教育,关于他们是否可以事半功倍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含义。
要害词:乡村小学生 应用题 教育办法
教育现代化的要害是观念的现代化,特别是要求教育价值观的现代化。应用题教育不但是要让学生弄懂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把握解析教量联络、列式答题,更要害的是要让学生可以运用学到的常识,找到处理实践问题的办法。乡村的学生,关于许多应用题描绘的场景不如城市学生了解得那么透彻,理论联络实践的才能相对较弱。笔者从事乡村数学教育多年,下面就乡村三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教育谈几点领会。
一、运用实践活动的办法,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了解才能
数学来源于日子,又能处理日子中的许多问题。乡村里的三年级学生日子面窄,理性常识少,阅览了解才能较差,对数学简略构成“定势”[1]。经过适当地展开数学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多着手,会集注意力去了解、剖析、处理问题。如在三年级上册第88页第6题:“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笔者是这样辅导学生的:(1)一切学生带尺子到操场;(2)每组4人,2人各掐一根4厘米的小棒,别的2人再对比第一组各掐一根3倍长的小棒;(3)量出长小棒的长度。(4)每组学生将手中的小棒围成关闭图形;(5)口算出图形四周4根小棒长度的总和;(6)进教室列式求长和周长。绝大多数的学生很快就做出来了。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解题办法的了解,又契合三年级学生好动的年龄特征,更重要的是培育了他们学数学的爱好。
二、联络实践日子,提高应用题数量联络的审题才能
数学教育中审题正确是成功解题的条件,是正确、敏捷解题的柱石。解题的成功,成在审题、败在审题[2]。乡村学生日子面窄、理性常识少、阅览了解才能较差,有些应用题的叙说场景,关于乡村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看到标题就简略地把数量联络紊乱组合,导致解题思路不对。这需求创设实践场景加深他们对标题的了解,引导他们提炼其间叙说的重要词语和数字,特别是了解要害词的意思。例如三年级数学(上)第33页有这样一道题:“小明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假如要买30元的书包,有几种刚好支付30元的办法?”在辅导学生回答这道标题时,笔者是这样做的:(1)要求学生多看几遍;(2)引导找出不明白的词语(面值),(3)找出标题中重要的词语(各、刚好、几种),(4)写出数量联络:5×()+2×()=30元;(5)让学生评论应当怎样解题;(6)甩手让学生着手答题;(7)教师辅导学生用列表法(列表法简略、直观、详细、易懂)解题;(8)用讲堂实践办法,拿出对应数量的人民币当场演示操作,帮学生稳固办法,加深形象。这样做,尽管比较耗时,但作用很好。
三、培育学生发散性思想,提高学生构思性解题的才能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以为立异与智力结构中的发散思想的联络最亲近。发散思想的特色包括多端性、灵敏性、新穎性和精密性。“多端”是可以联想到关于一个问题各种不同的成果;“灵敏”是可以依据发现的新状况随时更正自己的判别;“精密”是既要从全体了解事物,又要细心考虑细节;“新颖”是各有不同的构思性主意[3]。乡村学生从小承受的立异性教育相对较少,发散性思想培育比较单薄,愈加需求数学教师在教育进程进行要点培育。为防止学生在标题表述稍有不同的状况时就呈现失误,在数学教育中应培育学生的发散思想才能,如比较法、逆向考虑、变式法、感知规律法等等。针对不同的学生个别,理清他们的思想途径,劝导他们战胜妨碍,摒弃“思想定势”,灵敏地解题。例如三年级数学下册操练五的第12道题:“三位教师带50名学生去观赏植物园。票价:成人10元,学生5元,集体10人及以上6元,怎样买票合算?”这道题对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想很有典型性。笔者演购票员,让学生演带队教师和学生,让学生动脑去想,着手去演。学生们第一次评论成果是:计划一为10×3+5×50=280(元),计划二为6×(50+3)=315(元),都说计划一最廉价。笔者便启示学生们:我们有没有想过拆成两个团队来买票呢?很快便有学生想出了计划三:6×10+5×(3+50-10)=275(元)。所以,笔者便请第一个回答正确的同学说清道理,再及时点评,并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表彰与鼓舞,进一步鼓励学生有构思地处理问题。
四、运用线段图办法教育,提高学生快速直观地解题的才能
画线段图不但是将表象描绘笼统成详细事物的办法,也是提高学生智力的手法。线段可以给学生发生感官上的直观作用,可以明显地表达出标题中包括的数量联络,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化了解。如三年级下期数学《才能培育与测验》上有这样一个标题:有红、黄两种色彩的珠子,红的比黄的多20个,黄的比红的一半多40个。红、黄珠子各多少个?这个标题看上去难度较大,学生们考虑了一段时间都没有正确回答。笔者从“倍数”作图解题方面下手,命题、作图、列式,启示学生。经过把曾经所学的办法一经提示,接二连三就有学生做对了。笔者再要点作图讲析,然后命题稳固操练,作用很好。
总归,在乡村三年级小学数学教育中,必定要在教育进程中探究新途径,培育学生了解应用题场景的才能,可以详尽深化地审题,具有多端性、灵敏性、新颖性和精密性的发散性思想,把握不同的解题办法,为今后处理实践问题奠定坚实的根底。
参考文献
[1]根据教育社会分层视角的乡村学生社会活动与教育挑选[J]. 王小红. 我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0)
[2]数学教育中学生审题才能及其培育[J]. 许娟娟. 教育与办理. 2011(8)
[3]根据Scratch信息技术教育对小学生发散思想才能的培育研讨[J]. 白羽. 学周刊. 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