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分制 高职院校学分制课程体系讨论

点击:0时间:2019-05-05 09:00:52

徐志辉++金永红

摘 要:学分制是一种先进的教育办理准则,重视学生特性化的展开,到达对症下药然后更好地满意社会需求。本文以黑龙江作业学院为例,论述了由通识课程、专业中心课程、专业使用课程、专业拓宽课程构建的课程体系,为完成人才培育的方针供给了保证。

关键词:学分制 课程体系 课程

教育部在《高级作业教育立异展开举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司函〔2017〕33号明确提出:“推动专科高级作业院校逐渐施行学分制,推动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和教育办理准则变革,树立以学分为根本单位的学习效果断定堆集准则”。学分制的施行是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育变革,探究多样化人才培育形式必然效果。它在教育施行上能为学生供给更多自主学习、特性化展开空间,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以黑龙江作业学院为例,讨论学分制下课程体系规划。

一、建置中心才干与才干方针

校园遵从效果导向教育施行向下规划的准则,中心才干与才干方针是课程开发的起点。中心才干是结业时的学习效果,才干方针是对中心才干逐条分化、细化,是考量中心才干完成程度的绩效规范。经过发放问卷、访谈座谈、方针与文献研讨等多种办法就政府要求、行企需求、校友希望、学生展开、校园定位等内外部需求展开多向度调研,断定了校园学生六项中心才干、正式课程才干方针、活动课程才干方针和本质通识课程才干方针,以此为根底,构建契合学分制办理的课程体系。

二、树立学分制课程体系

(一)展开课程调整与重构

校园以“效果导向+举动学习”教育变革为关键,遵从“需求先导、效果中心、连接统整、继续改善”的“三循环”课程展开机制,由以往片面、孤立的点、线式变革深化至全面变革。以学生六项中心才干为悉数教育活动的起点与落脚点,以作业岗位群统筹规划,自上而下反向规划课程体系,横向统整校园、学院、专业三个层面跨组织、跨类别的跨界课程,构建由正式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将学日子动打造成“四季四节三赛三动”活动课程;将公共根底课、思政课、公共选修课优化为通识课,构成由通识课程、专业统整课程、专业中心课程、专业拓宽课程组成的正式课程。选修课占总学分的份额要到达30%,通识课程占总学分的份额不超越30%,专业统整课占总学分的份额不少于25%。

(二)学分制课程体系规划

1.专业课程学分断定。专业学制为“2+1”,专业总学分为128学分,其间通识课程为38学分,专业课为90学分(校外专业课为23学分)。

2.通识课程由通识根底课程、通识特征课程、通识使用课程和通识跨域模组四部分。校园将本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交融,提出以本质教育为魂灵,以通识教育为完成办法的“本质(通识)教育”。本质(通识)教育以培育继续展开、人格健全的负责任的合格公民为根本方针,促进高职教育回归本体价值,真实完成人的特性的全面自在的展开。校园改造公共根底课程、优化思维品德课程,引进非正式课程,开发隐性课程,构建本质通识学程。将原有的公共根底必修课、思维政治课分化为“通识根底课程”和“通识使用课程”,一些本来全院开设的公共根底课,如英语、数学等不再面向全院开设,而是依据专业需求开设,并调整课程内容,促进了公共根底课与专业课的交融与合作;公共选修课依照本质(通识)教育的内在从头增选课程转化为“通识跨域模组课程”,设有人文艺术模组、社会科学模组、自然科学模组、立异创业模组,学生选修至少3门跨域课程,并规则学生在校期间必选人文本质模组一门课程及跨域模组一门课程,夯实关于日子的各个领域的根底常识和根本技能,进一步加强学生文化本质的培育,总计3学分。将校园坚持展开的特征早军操、晚自习和本质举动20件事等学日子动开发为本质通识特征课程,进一步凝练特征,促进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

3.非正式课程内容归入课程体系断定为活动课程。校园将惯例展开的91项思维政治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分类整理和中心才干权重剖析,断定了“四季四节”“三赛三动”活动课程结构,以大一本质年、大二专业年、大三实习作业年,分年级重心建置,完成了本质教育活动贯穿全学程。

4.专业统整课和专业中心课依据实际情况设置。课程设置契合培育方针及专业技能技能的需求。培育学生技能的专业与实务课程须在最低结业学本分到达50学分以上,其间试验或实作课程至少6学分且总计不少于216学时(不含校外实习)。

5.专业拓宽课程设置。专业拓宽课程由专业选修模组、专业跨域模组、专业使用模组三大模组组成。专业选修模组是依据作业岗位或作业方向,规划不少于两个模组的不同学习主题的课程组合,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模组悉数课程。假如设置专业选修模组,不能少于2个模组,每个模组设置4至6门,两个模组的学分和学时使用相同,按一个模组计算学分。专业使用模组是依照预备、施行、检验三个环节设置的顶岗实习课程。专业使用模组要设置极点课程4学分,课时依据专业需求组织。专业跨域模组包含构思、立异、创业或创造为主题的课程及跨专业课程,设置“三创”课程1门,跨域专业类课程4门以上。采纳5选3或5选4的办法进行,每门课按2-3学分记。

6.专业辅修设置。专业辅修课的设置以专业群为主设定辅修课程模组,辅修课程模组由专业群一起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构成,其间专业群一起课程设置3门;专业方向课程为专业群内每个专业设置2门。学生进行专业辅修课程学习时有必要修满专业群一起课程与相应专业方向课程算计5门,总学分为15分。

(三)多元化学习评量。依据效果导向理念下多元化的教育方针和教与学的办法,展开学分制评量的多元化。校园变革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以书面考试考试为主的学生学习点评办法,依据课程纲要或单元教育规划中常识、技能与素质的教育方针,选取纸笔检验、档案评量、实作评量、白话评量、结业实作评量、专业证书判定等多种评量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归纳评量。学生学习课程评量分为平常、期中和期末三部分,每个专业依据本身特色,在每部分配分不低于10%的准则下,对三部分合理、灵敏配分,强化平常与期中评量,下降期末效果比重,依据评量效果的实时反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妨碍,对学生学习进行预警、教导以及弥补。在评量施行中,改动以教师评量为主,经过学生自评、小组长评量、学生互评等多元化主体的评量,既将教师从深重的多元评量中解放出来,又提高了学生的内省认识,使评量愈加客观、更具压服性。

三、构建课程继续改善机制

校园结合效果导向变革作业,树立作业确诊与改善体系。体系以断定质量方针和规范为条件,构建一个由培育方针、课程调整、课程规划、课程配套、课程施行、成效点评6个项目组成的人才培育质量生成体系。经过树立学习成效点评体系,当令点评学习效果的达到度与契合度,保证课程继续运作与良性展开。成效点评体系包含直接评量与直接评量,直接评量由教师和学生经过课程、证照、量表等评测,效果以学生中心才干雷达图出现;直接评量经过校园外部的访谈调卷等评测。为保证效果导向课程质量,校园成立了专业、学院、校园三级课程委员会,树立了课程文件的校内检查与外审机制。

在学分制布景下,怎么构建课程体系才干供给给高职学生最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由学生依据自己的特性专长与专业爱好学习专业方向的课程,这是一项长时间研讨并不断改善的工程。只要最大程度激起学生的自我学习主动性,才干真实表现学分制的优势,完成“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白廷国.高职高专院校学分制变革过程中的应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史娟荣徐亮.高职院校学分制变革的探究与实践[J].蕪湖作业技能学院学报,2011(2).

[3]胡先富.根据学分制的高职适应性教育变革研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5).

[4]徐娴.论高校彻底学分制的前史必定性[J].大学教育,2013(16).

[5]荣林.高职院校学分制教育办理形式研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6).

[6]唐增城.彻底学分制下独立学院重生教育的几点考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4).

作者简介:徐志辉(1967-),男,哈尔滨人,教授,研讨方向:教育办理。endprint

标签: 课程 评量 模组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