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究杂志社 我国高校专业道德教育实践探析
摘要:现代社会不只需求许多专业技能人才,更需求他们对专业活动的全进程进行品德审视,因而高校应重视并加强专业品德教育。文章从专业品德教育的实际含义动身,剖析了我国高校专业品德教育现状,并提出了饯别专业品德教育的战略。
要害词:高校;专业品德;品德学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39-03
一、专业品德教育的实际含义
20世纪中期,跟着西方专业化运动的鼓起,专业范畴中触及更多的高科技使用,这不只促进了社会展开、进步了人们的日子品质,也发生了新的品德应战,加重了人与天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力等各方面的对立抵触,呈现了许多用一般品德品德无法处理的问题。一起,因为专业行为和专业主体的“不行代替性”,使专业活动中的品德问题越来越多,“商业品德学在西方引起许多学者以及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时美国工商经营活动中诈骗行为日益众多,如行贿受贿、垄断价格、商业诈骗、环境污染等,种种丑行被发表出来”[1],这些都促进西方高级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愈加重视专业品德教育。当时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商场经济展开的初级阶段,跟着各范畴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大,许多专业范畴中的品德缺失问题逐步显露出来,如出产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事端频发,专业技能人员的作业情绪和立异精力等都成为社会重视的热门,而传统的以群己联系和自我涵养为中心的品德观现已不能处理由现代科技活动发生的许多实际品德问题,“价值论”的品德情绪也会影响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然的调和联系。因而,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高本质专业人才是高级教育的题中之意。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品德教育,协助他们认同专业的内涵价值,遵从专业品德规范,培育他们的职责感和有用的品德判别才能,使他们在往后的专业作业中可以规范自己的专业行为,对或许呈现的品德难题有所了解、考虑和警惕,当面对专业品德抵触时,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和“应该怎样做”。
二、高校专业品德教育现状
(一)专业与专业品德的内涵
在专业社会学的范畴,“专业被当作一个赋有前史、文明含义而又改变的概念,首要指一部分常识含量极高的特别作业”[2],专业是“运用特别技能和常识,为社会或个人供给效劳,以促进人类美好日子的作业”[3]。专业人员因为把握专门常识、了解专门技能,为那些无法自己满意需求的人效劳,所以专业人员的效劳具有特别的职责或职责,他们“需求承受和分管对他们作业的职责,做到恰当重视,赋有想象力地预见危险,自觉地尽或许地监控项目,并且提示别人留意危险,以便使他们对危险做出知情赞同”[4]。专业人员的这种职责,不只仅是为了保证效劳方针的根本权益,并且有利于维护专业人员的社会形象和专业方位。专业人员的体现只要契合社会的公共等待,到达专业者应有的品德规范,大众才会对该专业或专业人员建立起信赖的情绪,才会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医师,住进高楼而不用忧虑它会崩塌,信任律师会为自己伸张正义,社会才会愈加调和与安稳。因而,专业人员在取得专业常识和技能的一起,还要具有必定的专业品德本质。所谓专业品德,是指“作业集体为更好地实行作业职责,满意社会需求,维护作业名誉而拟定的自我束缚的行为规范——一套共同认可的品德规范”[5],是“社会中一切牵涉专业人物与专业行为的道理思维、价值体系、准则与规范”[6]。专业人员只要把握了专业的内涵价值,才可以自觉遵从专业品德规范,并对专业行为进行品德考虑和或许的违规惩办有所知道。
与专业品德挨近的概念是作业品德。作业品德是一般作业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对从业者行为的品德规范要求,着重从业者对社会规范的遵从和内化,是对从业者的品德涵养提出的要求,如“爱岗敬业、诚笃守信、奉献社会”等等。德国哲学家谢林指出,品德仅仅针对个人的规范要求,并且只要求个人到达品质的完美。品德则着重社会联系和集体规范,首要体现为对人的行为应当怎么的理由所做的笼统的、理性的反思和考问,力求要得出普遍性和一般性的定论。在这个含义上品德是品德的根底,品德是品德的进步[7]。专业品德首要由专业价值观和专业品德规范等要素构成,专业人员不只要遵从专业品德规范,更要重视与专业行为相关的品德问题。应该说,对专业价值观和品德窘境的重视,是专业品德有别于一般作业品德的要害。
(二)高校专业品德现状
现在,国内高校的专业品德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依据对我国70所高校作业品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讨标明[8],当时国内一些大学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品德教育课程,如将“工程品德学”、“医学品德学”、“司法品德学”等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但就全体而言,开设专业品德教育课程的校园还很少,大多数校园仍是以作业品德教育为主,停留在既有的作业品德规范的教育上,而这远远不能满意现代社会展开的需求。大学生不只要了解社会对作业的一般规范性要求和作为未来从业者有必要遵从的行为准则,更要知道到专业所担负的品德职责,要将专业价值观内化为本身举动的攻略以完成对专业行为的自我操控,所以应该把专业品德教育视作专业展开和专业精力进步的一种需求。
三、专业品德教育的品德学取向
品德判别像其他判别相同,总是可以做出解说的,品德理论就是关于品德的归纳视角,它为做出品德挑选和处理品德难题供给了辨认、安排和整合品德理由的归纳办法。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品德教育,就是为专业常识和技能供给某种品德取历来完成其品德价值,使大学生清晰所学专业的社会方位和职责,知道到专业行为或许构成的结果,并将这种考量置于专业常识和技能的学习傍边。究竟,依据理性考虑的行为遵行才更有自觉性和束缚力。
沈清松先生在谈及专业品德教育时提到了三种相关的品德学理论,效益论品德、职责论品德和德行论品德[9]。效益论也称为名利主义,它以为差异一件作业的善恶依据,在于它是不是可以到达最大的效益,并使大多数人可以获利。职责论品德以为人们应该不为任何意图、自律地遵从职责,一起个人的品德自律性还需求外在的准则束缚,如法令或法规。德行论品德着重人应该发挥其本身具有的出色品质和培育调和的人际联系。这三个品德理论彼此弥补和彼此丰厚,它们对专业品德教育供给了赋有启示的视角。
一般说来,效益论是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品德思维。一些名利主义者以为高兴是仅有的内涵善,“高兴是人存在的意图”[10]。在现代社会,许多人所寻求的意图就是趋向于效益的最大化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高兴”。例如,在商业活动中着重赢利性、商场可行性、机遇和出资才能,就是为取得最大物质利益的“高兴”;对工程师着重技能的可行性、进步功率和节约能源,把大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首位,其理论根底大体上也是效益论,因为这是一种触及“谋福于人”的高兴。应该说,效益论推动了经济和科学技能的展开,但也或许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名利化,使“高兴”处于“物所带来的愉悦”这个层面上,然后难以看到专业作业的内涵价值,导致品德失范和品德价值在社会日子中遭到贬低压制。
因而,在效益论专业品德教育的根底上,需求运用职责论品德加以进步,教育学生知道和学习专业品德规范,着重应自律地遵从规范。例如,工程师不只要考虑技能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劳作环境是否安全、卫生规范是否契合要求,出产的产品是否存在安全缺点,这些都是出自职责论的要求。职责品德学家康德以为只要为品德职责本身而做的行为才是品德的,品德职责是“肯定律令”。例如,“要诚笃”是品德——不是因为这样做对咱们有利,而是因为诚笃是咱们的职责。可是因为人类日子的复杂性,品德理由彼此之间不行避免地发生抵触,因而构成品德窘境,例如,“维护无辜的生命”比“不说谎”更为急切地触及对人的尊重。在朴实由职责建立起来的次序里,人们或许是遵从规则的,但却是短少美德的,这是职责论在现代社会中遭受的窘境。哲学家罗斯以为,当与更急迫的职责发生抵触时,有某些可答应的破例的职责。他指出人们有必要简略、细心反思特定状况,依据一切现实权衡一切有关职责,尽力得出一个好的判别[11]。因而,一个出色的专业作业者有必要具有自在和发明的精力,不只仅自律地遵从职责,一起还应该是一个充溢实践才智的人,这种才智是一种美德,是需求学习和经历的。这种精力正与德行论品德学的根本准则相契合。
德行论品德学一方面重视人原本具有的出色才能的杰出化,例如公益心(仁慈、公平)、作业担任(才能、发明性)、品质完好(自律、正派等),另一方面也重视人与人、人与天然联系的调和,例如忠实、尊重合法威望等等。弗罗曼最着重的两种美德是担任和忠实,他以为专业人士要“尽心尽职”地完成客户和雇主的等待。亚里士多德以为最重要的美德是实践才智,即品德上好的判别,品德美德使人们经过理性的活跃日子(而不是仅仅满意或高兴的日子)而完成自我,取得美好。因而,德行论专业品德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怎么透过专业实践作业将外在的专业品德规范内化为本身的美德,培育学生不只以“专业者”的身份更是以一位“有德之人”进行对错善恶的判别,因为“在一个价值多元的年代,做一个具有德性的专业人员,并不用然是件违反人生或是充溢苦楚的作业,相反,因为实践德行可以统筹个人杰出的景象下促进人生的全体意图,所以实践德性应该是件愉悦天然的行为”[12]。当时我国正面对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的全体转型,需求具有立异精力的专业人才与调和安稳的社会环境,因而,德行论专业品德教育是当今社会需求的,也是高校应该加强的。
四、饯别专业品德教育的战略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现在国内只要少量高校开设专业品德教育的课程,其原因有许多,例如,受“技能东西论”的影响,许多人以为技能仅仅完成某种意图的手法,使专业教育步入“技能化”的误区;专业品德学是一门触及内容广泛的交叉学科,对教师的常识结构和实践才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导致专业品德教育的师资力气严峻缺少等等。尽管专业品德教育的施行面对着各种窘境,但咱们仍是应该多途径和多层面活跃有用地展开这项作业。
(一)选用理论教育和专业浸透教育结合的办法
理论教育是专业品德教育的首要环节,将专业品德教育归入课程设置规划,独自开设一门专业品德课程,会集教育。教师可以选用理论解说、事例剖析以及阅览相关书本等多种途径辅导学生学习,例如,辅导学生使用图书文献查询所学专业的展开史,了解本专业对社会展开的奉献以及展开前景,辅导学生阅览专业品德规章和专业品德作品,了解专业范畴最根本的品德规范和专业实践活动中所遭受的品德问题。假如在现有的课程方案中增设新的课程比较困难,可以挑选一些公共必修课程,结合学生的专业布景添加专业品德教育专题,将一般的品德准则或品德规范使用到专业范畴触及的品德议题上。例如,将安全出产与社会职责相结合,寻求效益与进步大众的福祉相结合,引导学生知道到专业人员应具有的作业职责认识和品德灵敏。这种将公共课和详细专业相结合的办法,需求哲学或品德学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共同开发。因而做好课程整合,加强资源共享,进步教师的协作认识和职责感,将是校园和教师共同尽力的方向。
任何一个专业都会引发各自共同的品德问题,专业教师可以选用灵敏的教育办法和手法,在专业教育中有针对性地浸透品德教育,促进专业品德教育方针的有用完成。例如,将专业品德问题融入专业导论、专业实训等环节中,或许将专业范畴中的各种功用出题转化为品德出题并进行评论,增强学生对专业价值观和品德准则的体会和认同,知道到实践中的价值和品德问题以什么办法存在,构成判别的才能和习气,这种在专业常识的教育中浸透专业品德教育的办法,不只要求专业教师要有认识和职责感,还要求教师有这方面的常识和才能。因而,高校需求加强师资训练,协助专业教师恰当地将品德问题融入专业教育中。
(二)选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实践教育办法
实践性教育是专业品德教育的重要教育手法,学生假如没有对专业活动自主参加和深入体会,专业品德教育就很简单成为与学生的职责感和美好感无关的一种“虚化活动”。专业品德教育可以选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实践教育办法。一方面,在学生专业实习的进程中,辅导教师让学生了解专业技能规范,一起知道到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方位和所担负的品德职责。辅导教师要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常识和经历,不然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因而加强对辅导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专业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一个能完成真实含义上的“教育相长”的进程。另一方面,约请有经历的专业人员以及哲学或品德学教授给学生做专题报告或联合教育,从价值和品德视点剖析专业实践中呈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品德理论与实际作业的密切联系。这种“请进来”的教育办法,可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的内涵价值以及专业行为应遵从的品德规范,可以认识到在未来实践作业职责时会遇到来自包含本身利益愿望在内的各种应战,专业人员不只要有坚决的作业品德,完善的独立品质,还需求具有剖析判别和挑选的才能。
现在,我国专业品德教育在必定阶段还将遇到各种窘境,高校应该依据实际状况,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作业品德教育的一起,经过多种途径,结合多种力气,活跃探索灵敏有用的教育办法和手法,将专业品德教育逐步推进。这不只仅当时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调和社会的迫切需求,一起对专业的可持续展开和学生未来作业生命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更新都具有活跃的含义。
参考文献:
[1]聂进.关于遍及和加强我国商业品德教育的考虑[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赵康.专业、专业特点及判别老练专业的六条规范——一个社会学视点的剖析[J].社会学研讨,2000,(5).
[3]林火旺.专业品德与作业的含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11][美]迈克·W.马丁;李世新译.工程品德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70.
[5]刘捷.专业化:应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2.
[6]徐震,李明政.社会作业品德[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537.
[7]罗肖泉.专业的品德特点与专业品德[J].学海,2010,(6).
[8]肖平,朱孝红.作业品德现状与作业品德教育的边缘化[J].高级工程教育研讨,2004,(5).
[9]沈清松.品德学理论与专业品德教育[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10]高兆明.品德学理论与办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4.
[12]方永泉.台湾社会中教师品德形象的研讨——德行品德学取向的剖析[J].师资训练研讨,2004,(4).
收稿日期:2013-10-21
作者简介:黄玉琴(1971—),女,甘肃兰州人,甘肃修建作业技能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讨生,首要从事思维政治教育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