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有什么需求 唤醒学生表达生命的需求
於胜成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试验校园教师
关于高中生写作教育的施行,《一般高中语文课程规范(试验)》是这样说的:“鼓舞学生自在地表达、有特性地表达、有构思地表达,尽或许削减对写作的捆绑,为学生供给宽广的写作空间。”又说:“在写作教育中,教师应鼓舞学日子跃参与日子,体会人生,重视社会热门,激起写作愿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废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在方针之前所说的这些施行建议,照理来说当是写作教育的底子:尽量削减对学生写作的捆绑,鼓舞体会实在日子,表达真情实感。假如连这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做到课程方针中的“能考虑不同的意图要求,以担任的情绪陈说自己的观点,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力”,进而“有特性、有构思的表达”?但是,实践中,咱们的作文教育是这样吗?
一、今世高中语文写作教育错误
以高考作文为规范规范,今世高中语文写作教育存在着严峻的教育错误,许多专家学者在其作品中都曾梳理过这些错误带来的舍近求远、虚情假意、套路套作的问题。
1.文章论的教育错误及其效果
以高考为指挥棒,许多校园从高一开端就操练要求“不要脱离资料内容和含义”的作文,甚至操练学生揣摩出题人意思,将其确定为最佳立意,进而“为文造情”。这与《一般高中语文课程规范(试验)》中的削减写作捆绑、鼓舞学生自在特性表达真情实感明显相悖。一方面,它约束了学生的思维,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观点,而是鼓舞学生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题者的意图——即使这意图再含糊,再中立,听说也有规范:“紧跟形势,写出新鲜”[1]才是最“妙”。另一方面,约束了学生的联想和幻想空间。在“资料内容和含义”的要求下,不论教师仍是学生,为了避免偏题、跑题,都简直会采纳保存的办法,确保扣题。终究,一批批只是环绕资料说车轱辘话的均分废品文章出现了。曾有学生撰文说:“你只需闭上眼睛写上:咱们日子在没有污染的空气之中,咱们酷爱学习,酷爱作文。”“教师让你写‘绿,你就得写环境问题,万不行写生命与平和问题。要知道,教师手中的规范答案只需一份,你那份作文若不在答案傍边,只好抱愧,干脆批个不及格吧”[2]
从立意开端,这种约束逐步蔓延到构思、内容、言语表达等文章的各个方面。在文章结构规矩的操练上,咱们现在的教育操练可谓阅历十足。不论是初中的记叙文,仍是高中的谈论文,以考试为风向标的作文教育效果,简直都是宿构。许多高中生都承受过这样的教导,记叙文的三段式(一详两略)或四步法(原因、通过、高潮和结束),以及结束必定要谈论提高;每个高中生也都被教过,谈论文的某些固定结构,比方提出问题——剖析问题——处理问题三股式,引(资料)——析(资料)——联(实践)——结(尾)四步法,以及现象——本质——原因——效果——办法五步法。这当然在必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底子的文章条理,甚至便于教师阅览作文,但也不行避免地形成单调乏味的感触。写作本来应当是发明的生动进程,实践却成了这副“暮气沉沉”的容貌。在文章内容资料上,教师也是化尽心血,辅导学生尽量采納文明比如,效果,喜爱足球篮球的学生不能罗列球星的比如。在言语表达上,本来能够清楚理解表达的,非得要用富丽辞藻文饰一番,终究竟弄得不知所云,“第一眼美人”[3]层出不穷。
作者写文章,本来首要是为了体现主题(国际)、表达作者的情志、获得读者认平等,而非为了投合出题者心思、阅卷人心思,也非合作结构而填充资料。但实践的捆绑却让写作本身失掉含义,成了让咱们“烦”、“操心”的“业务”罢了。学生为高考作文头疼不正是根据此理吗?实践证明,终究的效果又是什么呢?千人一面、虚情假意、套路众多,以及套路替代思路。
以上所列作文教育实践,本质上仍走在“文章学”[4]的老路上,从审题立意、内容资料、结构布局、言语表达等四个方面肢解文章,再逐一击破,以便终究拿个像样——至少是不拖后腿的分数。但只是重视作为写作效果的文章,而短缺对写作进程中的作者、读者、国际(写作方针)的重视,错误不小。其直接效果是千人一面的套作、套路“八股文”的出现。从中,咱们看不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和理性考虑——所谓好文章的文章学规范约束住了学生。终究效果可想而知。
此类市侩的无自在写作及为唐塞出题者意思的写作操练办法,让学生不能说真话,也不能真说话(自在说话),也就无益于表达自我;再加上语文教师喜爱写文章的也不多演示无效,以及学生学业担负的沉重,致使学生总算损失写作爱好,写作动力就此停止。
2.高中写作教育失序及其效果
别的,作文教育本来应该有个总体方针,环绕这个总方针,应该有相应的学年、学期、月度甚至每周的作文教育计划和方针。惋惜的是,这个方针序列现在也严峻缺失。作文教育总体上出现“散乱”状况,操练之间无联络不相关,写一次算一次,无方针无规矩。究其底子,这种以“‘操练为主线的观念,就是语文教育中‘反生命认识的典型表征,是和言语生命成长、成长相冲突的。”[5]如前所说,许多校园从高一开端即以高考为规范操练应试作文,一向继续到高考前。这样的操练还要什么序列方针,高一的学生跟高三有何差异?如此怎么能有成效?任何求知本来都该是个按部就班的进程,写作也不破例。如此拔苗助长的做法,违反了人的成长规则和学习规则,以循环往复得到单调重复,终究也必定让学生写作爱好尽失,至多在日记或其他场域才偶有保存。
3.东西性和人文性割裂
语文的东西性与人文性毫无疑问,二者本来应当是浑而未分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规范(试验稿)》中清晰说:“语文是最重要的外交东西,是人类文明的中那个要组成部分。东西性和人文性的一致,是语文课程的底子特色。”但仍然有不少专家学者连续叶圣陶先生的“东西论”“应需论”传统[6],将此二者割裂开来,倡议高中生应重视语文的东西性而疏忽人文性。这种做法确实便于操作,减轻了教师担负,教师也是人,其慵懒不行避免。究竟,东西论不论从教育仍是点评上都比人文性便当得多——却终究导致东西论盛行,人文性毁灭。难怪潘新和先生断语:“现代语文教育在本体论的认知上存在的最大误区在于重视‘东西而忽视了‘人。”[7]
这种割裂在写作教育上的效果是什么呢?过于着重写作的有用东西理性,而抛弃其关于学生个别自我表达的底子生命需求,相同也会形成学生写作爱好的损失。为了拿个好分数、投合别人心意,能有什么爱好可言?
总归,以上错误具有一个一起的特征并形成了一个严峻效果:疏忽写作的个别化发明特征,严峻损害了学生的写作爱好和动力,让本来是生命需求的写作成为唐塞差事的苦役。
现状如此,何图处理?
二、作文教育的出路和要点
凭借上文的概括,咱们发现了底子问题体现为学生写作爱好的损失。这一点至关重要。正如“教师为了不教”,学习的终究方针是学习者自主学习,作文教育的最重要的根底也应该是激起学生自动写作的欲求和实践。
作文教育的窘境,有必要从底子上包围,这个底子应当是写作者,即人。马正平先生认为,“写作行为并不是起于对‘资料、‘选材的掌握,而是起于文章的‘动机。”[8]其“知行递变”的非构思写作认为,从写作主体的写作动机激起开端,文章将会天然成长。终究,其理论推演为“立意思维——行文思维——修正思维”的“写作进程论”。有了立意,然后才是构思,而非相反。写作是生命体现而非填空题。但如此一来,却又有或许落入他所对立的文章学(讲究审题立意、构思布局等)的窠臼。[9]在笔者看来,马先生尽管认识到了写作动机的重要性,却惋惜并未将其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天然也未能发挥出写作者的主导效果,关于写作教育问题而言,有启示却欠辅导。茹清平先生认为,“当作文教育无路可走的时分,咱们是不是应该回归‘人的原点,以‘立人为中心”[10]?
真实系统给予写作动力满足重视并企图予以处理的是潘新和先生的《语文:体现与存在》。他的“言语生命动力学”在这个问题上论说颇多,其底子观念是:“人的言语体现的需求——言语生命欲求,是潜伏在人的生射中的最本真、最活泼的、最活跃的动机。谚语发明欲和谚语上的自我完成,使人所认为人。存在的言说,是人确实证。”[11]言语体现在他那里体现为说和写,“是对立的首要方面,是语文教育的终极意图。只需指向言语体现,以体现为本位,才干打好全面的言语根底,才干达到言语教育的应用性方针”[12]。“语文教育只需详细体现为对人的个别言语生命欲求的尊重与唤醒,对人的言语体现欲、主体精力发明力、自在能动性和存在性言语动机的珍爱,引领学生走上言语上的自我完成,是每一个学生的言语潜能与特性都得到最大极限的发挥和张扬。”[13]也就是说,言语表达是每个生命的底子欲求。唯有在此层面上,语文教育才干让人本、人文逾越东西论,为“唐塞日子论”解毒,从内涵发掘出写作动力。“语文常识与才能都会跟着时刻的推移而减效或失效,唯有强盛的健康的言语生命认识,对言语上的自我完成、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体会与寻求,才是历久不衰、毕生受用的。”[14]只不过在实践语文教育中状况恰恰相反,以语文常识与才能的教育来压抑学生言语表达的生命欲求,言语生命欲求或被遮盖或被歪曲或被抹煞,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也是推手之一。对此,潘先生痛心地表明:“人不要和天然做对,教育不要和人的生命成长的规则做对。……在语文教育中,‘生命的教育,就是以学生的言语生命为全部教育思维和行为的原点,适应搀扶每一个个别的谚语生命的潜质、天分和特性的成长,使教育的日程和谚语生命天然成长的时节合拍,最大极限地使言语生命开展的潜在或许性,变为言语发明和自我完成的实践存在性。”[15]言语生命认识有必要去蔽,让学生真实认识到写作是生命的一种底子展现和表达,才有或许从底子上处理写作问题。
怎么去蔽?教师层面至少能够做到两方面。首要,出题立意自在化。有必要给真实的创造者——学生以写作自在。这种自在,首要有必要体现在思维情感的自在,亦即立意的自在。这样才有或许“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进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在创造立意自在的条件下,学生的表达更倾向于真情实感,如此,则叶圣陶、朱光潜诸位先生倡议的“修辞立其诚”的语文写作天然完成[16]。内涵立意的自在之外,外在的写作点评规范也需求多元。不然即使口头倡议自在立意和写作,却又用外在单一的点评规范点评作文,则学生的写作也不行能成为爱好,言语生命的欲求也不会被逐步引发。尤其是作为高中写作教育指挥棒的高考作文命意非得转向自在不行,而高考作文点评也该在命意上相对宽恕,凭借更多的高科技手法和人力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公正的条件下完成真实的良性指挥效果。至于其他的文章学层面、写作方针的国际层面,学生自有一双眼睛能够观看和阅览,自有一个大脑能够考虑学习,一旦教师来教,必然又作了限制。难怪,有专家认为,写作在终究极的层面上不行教。不然,为何“中文系培育不出较多好作家”?反而许多大作家并未有言语文学专业的阅历。潘新和先生认为:“从写作教育的视点讲,教育生写文章,不论多么高超的教师,都不行能真实教‘会学生写作。”[17]所以,只需写作的动力问题处理,学生能自动表达,爱上写作,则天然会养成写作所需求的各种素质,天然会操练一种对日子事物的灵敏,“自悟其理法”、“自求得之”。写作教育的方针现已完成了一半。那教师该做什么呢?写作上的演示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师首要要酷爱写作,假如教师不能亲身实践自己的教育建议,常常写作,学生怎么或许认为写作是生命的需求?又怎么或许酷爱写作?一起,教师作为学生作文的读者,在读者观感上能够对学生写作施以反向引导。这时,语文教师就应该拟定三年写作教育的规划。“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开展,将高中三年的作文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构建由‘激起与堆集‘辅导与操练‘点评与提高三大系统组成的多维作文教育系统。三个别系中,‘激起与堆集系统是作文前的酝酿,是写好作文的根底、条件、确保。”[18]此言确当!极而言之,语文教师在写作教育中的最重要作为也应该是激起学生的言语生命认识。
一旦言语生命认识被激起,写作者必将以自在自愿的写作意图(立意)为中心,充分考虑作为写作方针的国际、作为文章方针的读者、作为写作者的自我、作为写作效果的文章本身,构建新式的写作形式,由作者的表达意欲动身,提取日子阅览等各个层面(国际,写作方针)的资料,表达生命个别的情感、精力、观念或质量。为了让写作意图更好地完成,作者必将考虑读者的承受情绪,也必定会阅览、调查等,从外界获取必要的信息,以便体现立意,显示生命的个别特性。从命意的自在动身,才有或许自动重视写作技巧,此刻被迫教授的写作技巧才有或许发挥相应的功效。将自我生命的灵敏烙入作文教育进程,让学生从本身动身,去发现、发掘。树立多元点评系统,多视点点评学生作文,给学生创造自在,才有或许真实处理了写作的动力立意问题。而这时,那种假大空的套作、扩写、唐塞,那些外表光鲜内部无理无感的写作病症也方便的解决,或者说这些问题不攻自破,甚至会随便消失。
《一般高中语文课程规范(试验)》中所说的“自在地表达、有特性地表达、有构思地表达”,在立意受限的条件下是不行能做到的。写作的魅力归根到底在特性,要让学生的写作出现特性,就有必要落实为学生自己的自动写作。从言语生命认识动身的写作教育本质就是将写作由被迫的使命,变成自动的需求。正如学习归根到底是学习者的学习相同,写作终究也是写作者的写作。只需自动才有或许继续,凭靠压榨的写作,一旦到了大学甚至将来,天然衰退。唯有从内涵为写作欲求复辟,才有或许让写作可继续。今世自媒体如此兴旺,为个别写作供给了大好机遇平和台,正能够为咱们所用。在写作教育上的革新机遇已然到来。
注释:
[1]史实:《2000年高考作文,妙在何处》,《写作旬刊》2001年第5期,第33页。
[2]林苑宁:《教你作文——有感于应试作文》,《少年文艺》2000年第8期。
[3]此語出自2017年深圳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范文点评专辑中严婕教师对《窗》的评语。见于《语文月刊》2017年3月8日文章《2017年深圳一模“小猪辞去职务养螃蟹”考生高分作文点评专辑(二)》。
[4][8][9]马正平:《非构思写作学宣言——后现代写作学观念、原理与办法》,《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2、6-7、31-40页。
[5][7][11][12][13][14][15][17]潘新和:《语文:体现与存在》,福建公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14-715、715、7、13、8、84、714、766-767页。
[6]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公民教育出版社1994面板,第183页。
[10][18]茹清平:《作文教育:当咱们无路可走的时分……》,《语文教育通讯》2013年第9期,第1页。
[16]叶圣陶:《作文论》,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公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00页。朱光潜:《谈文学·写作操练》,见《朱光潜集美学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77-2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