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胺碘酮联合普纳洛尔治疗对小儿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的影响

点击:0时间:2021-07-04 00:51:33

王民荣 李永芹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普納洛尔治疗对小儿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90例小儿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纳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心功能变化及对心电图表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最大心率降低、最小心率降低、PR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QT离散度减小,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普纳洛尔治疗小儿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心功能阻止期前收缩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胺碘酮;普纳洛尔;室性期前收缩;心功能;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7)D2-0149-03

dol:10.3969/j.issn.1009-816x.2017.23

室性期前收缩主要是指窦房结产生的冲动尚未抵达到心室之前,心室内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冲动从而引起心室提早除极,为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在早期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表现不同程度的心悸不适,严重时则可引起晕厥及黑朦,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小儿作为室性期前收缩发病的一类人群,其中部分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未能取得显著效果,为此,本文将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联合普纳洛尔应用于小儿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小儿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均符合第8版《儿科学》中关于小儿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断标准,心率在75~140次/分,心肌酶谱指标正常,排除了对本次试验药物过敏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先天性心脏畸形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10岁,平均(5.28±0.53)岁,其中病毒性心肌炎25例,风湿性心肌炎9例,先天性心脏病8例,原因不明3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9岁,平均(5.19±0.82)岁,其中病毒性心肌炎23例,风湿性心肌炎10例,先天性心脏病10例,原因不明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全部患儿家属均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

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辅酶Q10、谷维素、维生素C等常规治疗以及原发病对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首周每日口服胺碘酮(上海信宜九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872)15mg/kg,分3次口服,于第2周开始,改为10mg/kg,分2次口服,于第3周开始,改为5mg/kg,1次口服,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纳洛尔(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768)治疗,前4周口服普纳洛尔,每日lmg/kg,后4周改为每日0.5mg/kg,疗程同对照组,胺碘酮服用方法同对照组。期间均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必要时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儿心功能变化及对心电图表现的影响,同时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电监护。(1)采用超声心动图于治疗前后对患儿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采用美国GE LOGIC 7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使用3S探头频率在2.0至2.5MHz之间,扫描速度为50mm/s。(2)记录最大心率、最小心率、PR间期、QT间期、QT离散度、室性期前收缩次数,采用12导联心电图仪测量,QT间期取各导联测得的3个连续QT间期的平均值,QT离散度同步记录的12导联体表EKG中最长QT间期与最短0T间期的差值。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版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Y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LVEDd、LVESd降低,LVEF升高,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最大心率降低、最小心率降低、PR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QT离散度减小,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期间对照组无不良反应,观察组仅出现1例轻度恶心呕吐,停药后缓解,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室性期前收缩主要是指一类异常的心室除极情况,在一般状态下小儿在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后所造成的预后结局与病情的轻重无明显相关性,但在发病期间仍可有部分病例因心脏不断扩大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因此,采取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小儿室性期前收缩至关重要。

胺碘酮作为临床上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钾离子通道产生有效阻断作用,阻碍钾离子外流,从而使得动作电位的时间及有效不应期明显延长,降低传导速度,达到对激动折返阻断的作用。在以往研究过程中为心脏病患儿服用胺碘酮,可明显缓解患儿的症状,缓解病情的发展,在配合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治疗时,可充分提高其临床疗效。但在联合应用期间由于胺碘酮可造成心血管、甲状腺、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这就需要原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减少30%~50%左右,并逐渐减少用药剂量直至停药。普纳洛尔为一类β受体阻滞剂,属于第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进入人体后可产生的作用机制为通过对交感胺产生抑制作用,有效阻滞心脏异位起搏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兴奋性,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的功效。二者联合应用可产生突出的协同效应,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治疗方法均需注意两种药物的使用禁忌证,对于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均不可使用。

本文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功能及心电图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提示胺碘酮联合普纳洛尔治疗虽可出现心率减慢、PR及QT间期延长的情况,需加强对患儿用药期间各项指标的监测,但都不会对下一步治疗带来影响,且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另外由于QT离散度与心室复极的一致性程度相关,QT离散度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说明胺碘酮联合普纳洛尔的治疗有效,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综上所述,胺碘酮联合普纳洛尔治疗小儿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心功能,阻止室性期前收缩的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本次试验样本量少,未能进行长期随访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可通过深入研究以获得精确结论。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