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文结尾方法摭谈

点击:0时间:2021-06-05 10:13:52

胡天琦

【摘要】古人谈写作当“起句如爆竹”“结句如撞钟”。但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注重精彩的课堂导入,却没有认识到课堂结语的重要性,没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结语的设计关乎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达不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文中阐述了课堂结语的设计艺术,期望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结尾;方法

一、归纳式结尾——提纲挈领法

唐代散文家韩愈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归纳式结尾就是老师用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教者对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照应式结尾——前后呼应法

这种结尾就是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再次考虑课前提出的问题,使课堂结语与课堂导入遥相呼应,形成一个整体。

三、悬念式结尾——悬念吸引法

有些知识块往往要分几个课时来教,而上、下节课教学内容联系又非常紧密,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好奇心,在上一节课的结束时针对下一节课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四、迁移式结尾——课外拓展法

孔子说:“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讲完课之后,教师不停留于课文,而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在学完《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后,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林黛玉进贾府以她的所见所闻对贾府作了全景式扫描,对后面的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

五、比较式结尾——比较鉴别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区别式是将传授的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分析、把握异同,区分优劣,使学生更深刻、更正确地理解知识的结尾方式。

如学习了《谏太宗十思疏》后,可引导学生对比《邹忌讽齐王纳谏》,他们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这样通过比较,既总结了新学的知识,也复习了旧知识,并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准确,掌握更透切。

六、煽情式结尾——升华情感法

教学以情取胜的诗歌或散文时,应充分挖掘诗文中的情感因子,创设一种具有诗情的意境,去点燃学生心中潜伏的感情之火,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增强求知欲望,陶醉于“压轴戏”的艺术氛围之中。余音缭绕,催人奋进。让学生在此类诗文的感染下,带着一种不可抑止的激情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人生。

七、作文练笔式——读写结合法

作文练笔式是指教师利用教材本身作为写作范本,学习完具有典型性的课文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作文小练笔的结尾方式。这样,学生在完成作文小练习中既能消化知识、巩固所学内容,又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技能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有些课文的结局设置得很巧妙,不明确交代人物最后的命运到底怎样,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如教学莫泊桑的《项链》时,笔者这样结尾:“玛蒂尔德借来项链,只风光了—个晚上,却因此而需含辛茹苦十年,甚至几乎葬送了自己及丈夫的—生。而在小说的结尾,佛来思节夫人却告诉她,那一挂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听了以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寥寥数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们个个都跃跃欲试,进入了“愤”、“悱”的状态。这时,笔者就让他们自由畅想,课后写出《项链》的续篇。结果,学生们写得斑斓多彩。

八、评议式结尾——画龙点睛法

对于一些古文和外国文学作品,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真地加以评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识别能力,全面、准确地认识历史事实和人物,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例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古文,讲解结束时,我作了如下的评议:“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水浒》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营养。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生动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同时也要认识到,由于时代的局限,这部作品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如滥杀无辜、歧视妇女等封建糟粕,这是需要加以鉴别和摒弃的。”这一评议式的结尾,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造的精神。

总之,课堂的结尾要遵循如下原则:①情绪饱满。只有感情真挚充沛的话语,才能感动学生。②方法灵活。我们必须因文、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绝不能死搬硬套。③语言精练。结尾不是对课文的讲析和重述,语言必须尽量概括、系统。同时,下课在即,也不容许我们挥洒无度。④操作简便。结尾无定法,好在巧用中。成功的课堂结尾,要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成为学生游向知识海洋、构筑知识大厦的起点,使学生感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有的如截奔马,戛然而止;有的如响炸雷,振聋发聩;有的如撞洪钟,余音袅袅。它能给一堂课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甚至是叹号、问号、省略号,让课堂锦上添花。

标签: 生活 人物 结尾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