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色彩(构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点击:0时间:2021-02-15 02:13:53

刘娟

【摘要】色彩是艺术设计中的灵魂,是艺术设计中的“心眼”,它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分析了传统艺术设计教学的弊端,阐述色彩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提出教学改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色彩;艺术设计;教学措施

色彩构成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当时社会大环境背景下、在色彩研究和创作实践两者互为因果和促进下,其结果才盛开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色彩教学课堂之中。电脑作为现代高科技处理信息的工具,为色彩构成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和巨大的艺术潜能空间。

一、传统艺术设计教学的弊端

1、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构成课是认识课不是技法课,这是个必须明确的教学概念。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将构成课作为技法课上的现象屡屡存在,熟练的技巧及大量的训练,其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直觉审美天性。而包豪斯色彩教学早就明确提出了“感知的教育”这个课题,它强调一切从零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在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中,我们过于偏重对色彩理论的经验认知,多采用模式化教学与训练,如三要素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以及视知觉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等。这些方法虽然有利于明确把握和积累颜料的色彩经验,但往往会使作业显得呆板、缺乏新意,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色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束缚了学生审美能力的自我提高。

2、传统教学阻碍了创造思维。与国外的学生相比我国的学生缺乏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目前我们的教科书多从原理入手来展开色彩训练,注重对色彩原始本质的理性分析,而不注重对色彩现象创造性的主观分析和开发。加之艺术设计本科色彩构成教学学时有限,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但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研究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树立创新意识,是当前我们亟待偏重和重视的教学倾向问题。

3、传统教学影响色彩构成。我们的色彩构成教育没有自己的理论特色和体系,这和我们一味向西方学习而不从传统中继承和吸取营养是有关的,加之缺乏对色彩构成一些专项课题和主题性设计的基础实验研究,才导致我们今天色彩构成教育停滞不前的局面。其实,要真正开拓我国的色彩构成特色的教育,与其抛弃传统不如承续历史文脉,以中国传统图案和色彩为主题设计去挖掘和重构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构成教育之路。

二、色彩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措施

1、以色彩教学为手段。艺术设计学科的宗旨是培养创新型的专业人才,那么,色彩构成课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创新目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里程碑。要注重对已有优秀色彩案例的分析和审美,去感受和领悟色彩的本质、情感和规律,以培养色彩的表现和应用能力。我们学习色彩构成,应该着重于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通过这种创新思维方式的开发,使色彩构成的作用呈现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的色彩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加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提高对色彩的敏锐鉴赏能力。

2、主题设计多元化。在色彩的基础设计教学当中,主题性的色彩构成训练,是探索色彩表现力的重要基础,是如何灵活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的关键。主题性设计是设计领域的惯用手法,主体设计是包豪斯基础课程取得巨大成功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德国仍是如此,老师给学生一个课题,然后师生一起去实现,一起研究与分析,是一种互动的主题性设计教学。

3、注重传统色彩融合。将本土传统文化和西方色彩构成理念融会起来,借鉴民族色彩中的精华,有效地运用到现代构成理念中去,丰富中国特色的色彩构成教育,以服务于现代设计。引导学生观察传统的色彩和那些过去他们曾熟视无睹的色彩搭配,唤起他们对色彩的地域特色的感知,帮助他们认识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规律。中国传统色彩典范(如建筑彩画、宗教壁画、民间年画以及中国服饰、京剧脸谱等等)是今天用以当代设计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这些典范凝聚着人类对色彩规律研究的智慧与经验,是我们学习民族风格的极好途径。

4、培养学生色彩审美感。传统的美术技能教学基本上主要以临摹为主,为了发展学生更为深刻合理的创造品质,适当的临摹是必要的,但临摹要把握分寸,不要过分强调像与不像,一般来说,学生临摹,是一个眼睛到范画再到手的过程,中间是没有“心”的参与,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而产生的作品是谈不上创作,更谈不上创造精神的培养,所以,破除以临摹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可以避免缺乏个性,造型千篇一律的成人化模式。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时,应要求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对较好的创意萌芽,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它逐渐提升与成熟。色彩构成教学的目的不是对颜料的掌握,而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审美、整合和表现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海霞.色彩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12,09.

[2] 赵静静.标志设计中的色彩表现[J].焦作大学学报,2012,04.

[3] 李俊峰.浅谈色彩在标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芒种,2012,21.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