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抠门”的瑞士人

点击:0时间:2021-06-30 08:06:19

初识瑞士人,你感觉他们抠门、小气,但接触久了就会明白:瑞士人的抠门其实是一种节俭本性,这种本性已经深入到他们的骨髓里。

32岁的艾玛讲述了她在瑞士的所见所闻——

衣食住行见分晓

2012年,我在北京一家瑞士投资的医疗器械公司做公关部经理,与驻中国的瑞士经理彼得相恋结婚。婚后不久,彼得被调回瑞士总部,我随彼得去了瑞士。

踏上瑞士这片异国土地后,我对这个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国家的很多事情看不惯、不理解,感觉他们太抠门、吝啬,简直是一群不懂享受的守财奴。

刚来时,我和老公住在一间只有六七十平方米的普通小公寓里。我在中国住惯大房子了,住在这鸟窝大的房子里,觉得完全走不开,于是鼓动老公买套大房子。没想到一向温顺的老公却对我大发雷霆,说我太过分,简直是不可理喻。

后来我才明白,在瑞士,我们这就算住得比较奢侈的了,瑞士人住的都比较简朴,年轻人多租住公寓,房间一般不大。瑞士有私人住房者只占30%,而70%的人租房居住。有房者家居布置也很简单,大多家庭根本不搞高档装修和装饰,也没有高档家具和电器。

刚来时,老公领着我去逛街,我看到大街上很多瑞士年轻人戴着便宜的塑料手表,挎着就像祖父辈留下的那种皮包,大摇大摆地逛街。街上的人们除了老年妇女穿着较为花哨外,绝大部分人穿着比较朴素。

我很不解,老公的回答是,“瑞士女人感觉这样更自然,更省力,也更美丽”。我愕然,在中国时,我可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辣奢族”,对品牌时尚奢侈品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痴狂,服饰、美容上的开销永远排在支出的首位,经常为了名牌服饰省吃俭用。一条漂亮的裙子、一个时髦的发卡,不管价格怎样,只要我看上了,就算把卡刷爆也要捧回家。每天出门前,我首先对着镜子化半天的妆才出门。我感觉瑞士人太不可思议了,连化妆美容费都吝啬。

老公为了让我尽快融入他的生活圈,时常带我参加朋友的婚礼,他那些朋友都来自于中产阶级家庭,我想他们的婚礼办得肯定很豪华,我可以长长见识了,没想到婚礼却办得非常朴素。

我看婚礼上他们收到的礼物也大都十分节俭,有的是一只香烛、一束鲜花、一些餐具,甚至是20瑞士法郎(大致相当于人民币130元),这在北京,就算没钱人这点钱也绝对拿不出手。瑞士人的处事风格让我搞不明白。

生活细节下功夫

然而让我更搞不明白的,是老公家附近有好几家超市,公婆却经常跑很远的路到边境的法国小镇上去选购食品。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那里的奶、肉、蛋的价格比瑞士本土便宜,去一次就可以节约一笔不少的开支,很多瑞士人都去那里采购物品。

每次去边境的法国小镇,公婆都满载而归,大包小包的买一大堆食品和日用品。第一次见婆婆煮鸡蛋时,我更长了见识,只见婆婆在一个平底锅里放了约一厘米深的冷水,然后放入鸡蛋,水刚煮沸腾,她立即关掉了电源。我担心鸡蛋煮不熟,不解地问:“这样鸡蛋能煮熟吗?”婆婆说:“能,让余热将鸡蛋煮熟。这样做,比煮熟鸡蛋再关电源,可以节约一半电能!”然后又对我补充一句说:“瑞士大多数家庭都这样煮鸡蛋,我是在一个新法煮鸡蛋训练班上学的,这个新法煮鸡蛋训练班曾在瑞士全国各地举办培训。”我听后感慨地说:“没想到瑞士这样富足的国家,连煮鸡蛋都举办训练班,这太不可思议了!”婆婆笑着说:“你也要学学,以后就这样煮鸡蛋,过日子要细水长流,不要小看这一点一滴,时间久了就能节省一大笔钱。做瑞士人的媳妇,首先要学会精打细算。”

为了节水,公公通过下水管将雨水接进贮水池里,供冲洗厕所、洗涤衣物之用。婆婆把家里洗菜、洗脸、洗衣服用过的水,贮存起来冲厕所,做到废水再利用。老公一家人洗澡也都节约时间,洗那种“战斗澡”,规定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用电就更有规律了,虽然家中电器很多,但都做到用时开,不用随即关掉。洗衣机很少用,大多衣服都手洗。

记得第一次老公请我在一家饭馆吃饭时,我曾看到邻桌一对中年夫妇每人各要了一盘炒面条和一杯橘汁;另一个桌上,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吃沙拉米饭,不但把米饭吃得精光,还用手指把盘子里的沙拉酱抹起来吃得干干净净。我看他,他没有丝毫的难为情,而且还十分坦然。

看着我不解的眼神,老公笑着对我解释说:“这种现象在瑞士很正常,你如果点多了菜吃不完,是要被罚款的。瑞士人请客不讲究排场,一般只上一道主菜,至于头盘和甜点之类,会征求客人的意见,按需提供,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二手物品见真谛

有一次,老公说带我一起上街。临出门时,他让我收拾了几件穿不着的旧衣服塞进包装袋。我不解,问他出门带旧衣服干什么。他回答说:“我把这些穿不着的旧衣服顺便送到旧物店去。或许,有人穿得着。”我一脸愕然,心想都什么年代了,这二手的衣服谁会穿啊?

老公说:“你可能还不知道吧?瑞士有很多的旧物店,我带你上街去看看就明白了,这是瑞士繁华街头的另一道风景线。”

老公带我走进伯尔尼一条热闹的主街道上,指着路边带有“Brockenhaus”字样的招牌说,那就是旧物店的标志。

我跟着他进了路边的一家旧物店。说是旧物店,却丝毫没有破旧的感觉。这是一家面积很大的店面,与普通的商店基本无异,整齐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锅碗瓢盆、服装饰品到电脑电视乃至家具图书等,可谓无所不有。我看了一下货架上的价签,一个可爱优雅的小陶罐标价2瑞士法郎,一个半新的铁锅不到10瑞士法郎,一只暖壶8瑞士法郎,一个餐盘3瑞士法郎,一个卡通茶杯1瑞士法郎……

老公指着这些物品对我说:“虽然这些物品不是全新的,样式也不够新潮,但是这种售价对于那些不太富裕的家庭来说,相当于‘白菜价了,可以让他们用最低的成本解决居家过日子的问题。”我打断老公问:“这些旧物的卫生如何保证?”老公看看我笑着说:“旧物店在消毒和清洁方面会下很多工夫。那些诸如衣服之类与身体密切接触的用品,都经过了紫外线消毒和干洗处理,你仔细看看,那些衣服上面还挂有干洗店的标签呢!”我仔细看了看那些衣服上,果真每件都挂有干洗店的标签,而且每件衣服都被熨烫得整整齐齐,就连那些不算很新的衣服也照样如此。

老公把从家里带来的那几件衣服送给了旧物店里的服务人员,并对我说:“送给旧物店的那些物品,旧物店是不用付钱的,因为瑞士的旧物店都是带有慈善性质的,他们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旧物店还会为长期失业的人提供在店里锻炼和工作的机会。那些年纪超过55岁的老人,可以到旧物店做兼职。旧物店还会用出售旧物的盈利,做一些救济弱势群体的活动。他们有专门的成员,活动于各大城市,为那些流浪街头的人提供免费的午餐。”

另外让我感到新奇的是,来旧物店采购的不一定是穷人,在瑞士人的观念里,很多东西跟新旧没有关系,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听完老公的话,我感慨地说:“你们瑞士人处处精打细算,真会过日子。”老公说:“我们没有资源,只有一双勤劳的手,我们瑞士人都懂这样一句话,‘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以后有时间我带你去瑞士劳芬市场看看,那里有几百个旧物摊位,密密麻麻摆设的物品和川流不息的人群呈现出一种与奢华无关的热闹。在那里,你不仅能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生活,感受旧时光里的瑞士,那些五花八门、玲琅满目的旧古玩意儿还能让你过足淘宝瘾……”

我做梦都没想到,素有“高价孤岛”之名的瑞士,还有旧物店这样一片物美价廉的天空,让我又一次长了见识。

尽管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克制有序的瑞士人实在与“浮华”和“奢侈”沾不上边,瑞士人的节俭世代相传,是全民性的。

有人说,瑞士钟表的发明和研制都基于一个发明,那就是发条技术。发条能够收紧并储存能量,又能慢慢释放出来以推动运行装置和指针。节俭美德就好比这种能量,多年来积聚于瑞士人代代生存的土壤之中,无论穷日子还是富日子都一样释放。

标签: 家庭 真相 生活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