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解析

点击:0时间:2021-05-08 22:15:32

华向娟

古代汉语的词类,跟现代汉语一样,也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各类词的基本功能(在句子中充当的成份),也是古今大致相同,例如名词经常做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谓语、状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等等。

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针对实词而言。古汉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都可以活用为其他词类。本文将结合《鸿门宴》中的实例,依次介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主要活用情况。

一、动词的活用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时,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用作使动,“活之”就是“使之活”,也就是“救活他”的意思。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中,及物动词也可以用作使动,只是较为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例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这里的“从”不可能是“沛公从百余骑”,而只能是“使百余骑从”。

二、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三种情况: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和形容词用作意动。下面分别介绍。

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形容词充当谓语的句子在一般情况下是描写句。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中充当谓语(往往带有宾语),就是活用为动词。例如: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善”在这里是“与……友好”的意思,它本是形容词,因为在句子起到了叙述句谓语的作用,所以理解成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鸿门宴》中没有出现此用法,我们用下例加以解释。宣子说,乃轻幤。“轻”原是形容词,“轻幤”是“使轻幤”,指“减轻幤帛的进献”。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语主观上认为这个形容词后面的宾语带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中相当常见。《鸿门宴》中也没有出现此用法,我们用下例加以解释。例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甘其食”是说小国的人民认为他们的食物香美,“甘”是形容词用作意动;其余“美”、“安”、“乐”的用法也是如此。

三、名词的活用

关于名词的活用现象,主要介绍四种情况:名词用作一般的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作状语。

1、名词用作一般的动词

这种情况,在古汉语中是相当普遍的。例如:沛公军霸上。“军”这里是驻军的意思。《鸿门宴》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不可不语(告诉,动词);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

2、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这种用法不常见,所以《鸿门宴》中没有此用法,我们仍取其它例子加以说明。例如: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生”、“肉”是“使死人生”、“使骨头长肉”的意思。

3、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是“以之为王、“让他当王”的意思。

4、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除了时间名词和地点名词以外,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是比较少见的;但在古代汉语中却相当普遍,可以认为经常性的功能。这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我们可把这种现象视为“名词用如副词”。例如:吾得兄事之,“兄”这里变为副词,译为“像对待兄长那样”。在《鸿门宴》中,名词作状语的现象相当普遍,如: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头发上(向上)指;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范增数目(用眼睛看)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时应当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切实了解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的类型,以及辨别的方法。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结合精读文选的实际句例,加以解释,并做到准确今译。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