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甄嬛传》中女性抗争的策略与效果

点击:0时间:2021-04-03 21:39:05

李书芳

【摘要】《甄嬛传》塑造了一群以独特方式向命运抗争的女性群体,在锦衣玉食的表象中向命运抗争,向男权抗争。甄嬛用朴素的生存原则来取得制度认可,在男权社会中取得一个合法身份;获取身份后便利用身份话语权扩大自我利益,打击敢于挑战自我的异己力量;甄嬛的男女平等理想在皇宫幻灭后,便用特殊的方式展现自我的女性力量,赢得了权力游戏的胜利却输掉了人性的底色。

【关键词】甄嬛传 女性抗争 策略

长篇宫廷戏剧《后宫·甄嬛传》播出后持续掀起收视狂潮,各地卫视收视率和网络点播量均遥遥领先。该剧着实有许多吸引观众兴趣的地方,情节曲折、言辞文雅、服饰华美,更兼美女如云演说宫闱秘事,在勾心斗角的宫廷中各展才能、费尽心机,勾勒了一幅后宫女性生活群像。古谚云红颜薄命,后宫女性的命运更是复杂艰难,她们表面上享受锦衣玉食,暗地里却相互较劲,为了生存而向命运抗争。她们先是向逼迫的恶势力抗争,进而适应后宫斗争生态环境而选取讨好君王的策略,甚至向以皇帝为代表的男权社会抗争,虽能取得一时胜利,却难逃最终被毁灭的悲剧。

一、取得制度认可

中国是一个宗法观念很强的国家,特别是封建王朝时期,儒家文化一统天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和“三纲五常”的法则将社会生活规定得如同机器一样严密,个人不能逾越界限一步。在这样的社会体系中女性是被压抑的最底层,后宫女子是古代女性的一部分,她们的生活一样坎坷多舛,隐忍负重且运气极佳者能搏得母仪天下的荣名,而这一名誉恰恰是男性历史观观照下的后宫样板。作者流潋紫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说:“中国的史书是属于男人的历史,作为女性,能在历史中留下寥寥数笔的只是一些极善或极恶的人物,像丰碑或是警戒一般存在,完全失去个性。女性的心理其实是非常细腻的,所以我极力想写下历史上那些生活在帝王将相背后的女人的故事,还原真实的后宫女子心态图。 ”男性历史观期待的女性典范遮蔽了后宫的丑恶,淹没了无数女性的眼泪和性命。

《甄嬛传》中的后宫佳丽自然在男性权威的社会中没有言语话语权,她们无法为自己的权利呐喊,只能在泥淖里苟延残喘,想方设法得到皇帝的眷顾以求尊贵,这种畸形的价值观是经过制度精心塑造的。以清代为例,皇帝的嫔妃有30多个等级,从九品至一品,每个品级又设正、从、庶三级,一品之上还有超品。这种等级制度能保证皇帝对后宫命运的控制,显示至高无上的权利,嫔妃们想出人头地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皇帝眷顾。“深宫中,女人们性格各异,禀赋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她们面对的是这样一套制度安排:一个作为丈夫的绝对权威。她们获得生存空间的唯一方式就是取悦他。帝王的赏识成为丈量她们生命高低贵贱的基础。 ”正如剧中宫女所说:“不要以为身份尊贵,皇上眷顾谁谁才尊贵”。中国后宫女性的生活恰好证明了伏波娃的那句名言“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绝大多数后宫嫔妃们在集体无意识支配下对这一制度绝对服从,在凄苦而寂寞的大院中渡过漫长的一生也没换取皇帝一顾。

甄嬛一开始就显示抗争与不屈的特征,为了不进牢狱般的后宫她刻意淡妆应对选秀。秀女到寺庙祈福,别人都求能被选上;甄嬛却但愿自己被赐花撂牌子。奈何造化弄人,她还是被选入后宫。入宫前一家人告别时场面如生离死别一般,甄嬛父母均告诫甄嬛,不求她宠冠后宫,只求她平安一生。走进后宫偏门的那一刻,天空掠过一群飞鸟,太监说这是鸿雁高飞,是得宠的好兆头;但甄嬛回头反顾的眼神中,分明是对自由的不舍与留恋。入宫后她也并不刻意邀宠,在看到华妃的专宠跋扈后,甚至故意制造病弱假象来避宠。无意中与未标明身份的皇帝相见,甄嬛虽显露才华,但也谨守礼节,谨遵伦理要求,故渐得皇帝倾心。

在严酷的斗争中,甄嬛逐渐掌握住了后宫生存逻辑,虽然她内心里不顺从,但是她还必须取得皇帝宠幸才能自保、才能展示自己的价值观。甄嬛深知皇帝心事,于是她的语言修辞和叙事方法以皇帝的想法为尺度。修辞学本是政治斗争中雄辩策略,甄嬛刻意使用宗法话语,儒家法典和极为家常的夫妻对话语气,无形中构成了皇帝易于接受的言说方式。在面临具体事务时,她的叙述能迅速取得合法地位。初次侍寝甄嬛曾对皇帝说道:“于皇上而言,臣妾只是普通的嫔妃;可臣妾却视皇上为夫君。”皇帝很快被她打动,感叹:“从来嫔妃侍寝都是诚惶诚恐,百般谨慎,连皇后也不例外。从来没有人对朕说过这样的话。”叫她“在夫君面前,不用这般小心翼翼。”甄嬛提到“天下女子无一不想与夫君情长到老,臣妾也不能免俗。”使得皇帝又叹“你的凡俗心意正是朕身边最难得的。”承诺她“你的心意朕视若瑰宝,必不负你。”回宫后又特意令人补上撒帐等民间婚嫁习俗,确实对甄嬛格外宠爱。甄嬛对皇帝的称呼亦很值得玩味。遍观后宫,所有嫔妃对皇帝都恭恭敬敬称皇上,即使专宠多年的华妃也不例外,只不过偶尔撒个娇罢了;甄嬛却能与皇帝“四郎”“嬛嬛”相呼,将严肃的君臣关系转化为亲昵的夫妻关系,得到皇帝的另眼相待。

二、利用制度伦理

有了身份地位和话语权之后,甄嬛已不再是小心翼翼求自保的小主了,她的反抗更加艺术化,善于借力皇权,巧妙利用制度伦理。

华妃伴驾多年,性烈如火,敢作敢为,颇得皇帝喜爱。她是权臣年羹尧的妹妹,皇帝为了笼络年羹尧,也处处对华妃示好,虽然明知道华妃跋扈,也有多次发现华妃作恶行凶,却屡屡对她纵容。甄嬛多次受华妃所害,苦于皇帝有心袒护,无法正面还击华妃。但甄嬛敏锐地察觉到皇帝对年羹尧的提防之心,在年羹尧打了胜仗捷报传至朝廷,皇帝想要恢复华妃协理六宫之权以示笼络时,甄嬛不动声色地说道:“年大将军前线刚刚告捷,皇上就立即恢复了华妃娘娘协理六宫之权。知道的自然是说皇上体恤功臣,不知道恐怕会忽略了皇上的英明,只以为皇上仰仗着年家才有胜仗可打,所以要迫不及待重用华妃”,“年将军若一时高兴而忘了形,那就不好了”。一番话处处从皇帝的角度为皇帝着想,可谓忠君;又巧妙点中皇帝内心对年羹尧不臣的隐忧,利用君权至上的制度伦理,成功地打消皇帝立即重用华妃的打算,为自己挣得了宝贵的谋划反击的时间。

沈眉庄受华妃陷害被幽禁闲月阁,禁止任何人探视。甄嬛有意将自己要去夜探眉庄的消息透漏给可能跟华妃、曹贵人有联系的浣碧,自己却悄悄来到与闲月阁一墙之隔的敬嫔之处。探眉庄一节布局可谓精巧,一为试探浣碧,二为还击华妃,三还真的探看到眉庄,四又减少了看守眉庄的侍卫,可谓一举多得。而此举成功的关键,在于等华妃大张旗鼓地来搜宫时,不动声色地把皇帝请到现场,然后自己与敬嫔一同出现,轻轻几句话,“沈答应身受囚禁之苦,若还背上违抗圣旨,不遵皇命的罪名,臣妾实在不忍心。”以皇帝尊严和沈氏清白为名,请皇帝派人入闲月阁搜查。阁中当然没有甄嬛,于是华妃被皇帝重重斥责:“你协理六宫多年,应该懂得是非轻重。朕以为你闭门思过之后已经改过,不想却是越发急躁。”为了笼络华妃之兄年羹尧,皇帝本来准备恢复华妃协理六宫之权,经此一事,华妃重新失势。此一役可以说是甄嬛借力皇帝还击华妃的精彩华章,自己稳稳站在谨守皇命的道德阵地,诱惑华妃未得许可贸然搜宫,陷入急躁违规的错误中,在皇权至尊的伦理范围内,以皇权尊严的名义,重创华妃,并为受华妃陷害的眉庄争取到了稍为宽松的生存空间。

三、逾越制度牢笼

甄嬛真正有别于其他宫中女子的,并非她的聪明,而是她的诉求。其他人或求地位,如皇后;或求恩宠,如华妃;或求平安,如敬妃。但甄嬛并不在意地位高低;在皇帝眷顾,自己颇得恩宠时,曾向皇帝明言,宠不是爱。可惜甄嬛想要的是爱,这其实已经超越了当时皇权制度下君与妃的正常关系。因此甄嬛自觉降格以求,希望皇帝给自己的万千之宠里,哪怕有一点点的爱,自己便心满意足了。可惜的是,于皇帝而言,甄嬛只是已逝的纯元皇后的替身罢了。

现任皇后对皇帝与甄嬛二人双方不同情感诉求洞若观火,眼见甄嬛恩宠日盛,便设计使甄嬛在封妃之日误穿纯元故衣,触怒皇帝而被禁足思过。甄嬛失宠,其父又遭陷害,甄嬛带孕之身面见皇帝求情,已失望于皇帝多疑,不念甄家忠心,又见皇帝亲手所书“纵得嬛嬛,嬛嬛类卿,亦除却巫山非云也”,终至绝望。

皇帝从君臣尊卑的制度伦理出发,认为能有几分像纯元,因而得到皇帝宠爱,“这也是你的福气。”甄嬛却沉痛地质问“这到底是我的福还是我的孽!”绝望地控诉“这几年的情爱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错付了!”孩子早产后,万念俱灰,心灰意冷的甄嬛便决绝离宫去带发修行了。因为甄嬛所求的是爱,不是宠,所以才会在爱不在的时候,不顾宠的许诺与挽留,决绝离开。她的这些言语和行动,已经冲破了当时君臣伦理的限制,而诉诸平等的人的关系和正常的夫妻感情。

甄嬛出宫带发修行,后来在清凉峰与果郡王日久生情,这更是严重违反封建伦理,但甄嬛无怨无悔。其后为保全她和果郡王的孩子,她不得已重回后宫,用尽手段博取恩宠、名位,打击皇后,报复皇帝,可以说完全逾越了制度之规,伦理之限。可惜此时的憙贵妃已不在是当年纯真痴情的甄嬛,让人望而生畏。当新帝登基,小皇后来拜见已是太后的甄嬛时,又一个轮回开始了。

纵观甄嬛一生,由最初试图逃避宫廷,到入宫后避宠、获宠,皆是在制度允许范围之内。为避免受华妃、皇后之害,她巧妙利用制度,借力皇权,以制度悦纳的修辞为自己辩护。她反抗着制度给自己的限定,也擅长利用制度的力量维护自己,铲除敌人。她在反抗制度,同时也被制度塑造,当甄嬛变成憙贵妃进而变成太后的时候,反抗最终失败,她就与制度难分你我了。所以说,《甄嬛传》是一个女人的反抗制度、自我塑造的历史,更是一群女人的被制度塑造和毁灭的历史。

标签: 生活 皇帝 调查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