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办学回忆

点击:0时间:2021-03-20 02:21:24

弹指一挥间,内蒙古老年大学已经创办三十周年了。

往事历历,感慨万千。近期我认真地回忆了学校在办学之初的一些工作,现将我了解、经历的当年办学情况回忆成文,作为一份礼物,献给曾经为内蒙古老年大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

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工作期间,我注意到1982年中发[1982]62号文件下发以后,国家正式建立了老干部离退休制度。1983年,全国一些省市已先后成立了老年大学,1985年,有关部门又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全国老年大学工作会议。我分析了当时老年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看到了国家对离、退休老同志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关怀,敏锐地感到内蒙古确有成立老年大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于是就产生了新的个人构想和工作思路。在得到自治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和老干部局的支持后,在筹建领导小组的帮助下,经过大量调研和多方面协商,先后于1985年、1986年两次起草了关于创办内蒙古老年大学的请示并报送自治区政府分管副主席赵志宏。我当时向分管领导承诺了四点:第一,没有编制不要紧,暂时由我来牵头。第二,筹建工作不需要任何报酬,我有原单位给我的工资。第三,暂时借用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干部分院的教室,由我来负责协调。第四,用少量经费,先办好第1期专业班(约50人)。1986年5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第十三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内政办发[1986]77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了内蒙古老年大学,聘请内蒙古顾委主任郝秀山为名誉校长,内蒙古人大副主任白俊卿为校长,我为常务副校长。

学校成立后,经费来源成为棘手问题,我找到了当时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王铎,请他批准帮助筹措办学经费,随后又去财政厅联系办学经费事宜,这事终于有了眉目。从制定办学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计划到拟定招生简章、审核生源、选聘教师、打印教材、筹备开学典礼等都认真安排,不敢有半点懈怠。没有教学用的黑板,我就到原工作单位要了两块闲置下来的黑板;没有办公教学设备,我又想办法找来三台退役下来的电脑;没有教师,我就上门动员熟识的高校教师来授课。1986年9月1日,内蒙古老年大学如期开学了,当时的自治区领导王铎和布赫等亲临成立大会,在内蒙古新城宾馆召开的成立大会上为内蒙古第一所老年大学挂牌,布赫还亲自为内蒙古老年大学题写了校名。就这样,共50人的第一批学员终于走进了老年大学的课堂。

内蒙古办老年大学,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为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把老年大学建成老有所学的课堂,老有所乐的舞台,老有所为的阵地,首先就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强调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考虑到学员大多是刚刚离退休的人员,年纪偏大,尽管有些人原来是单位的领导,工作经历较丰富,但由于长期在民族艰苦地区工作等原因,在岗时缺少或没有接受良好高等教育的机会,我在建校之初就坚持“一课一收获、课课有收获、天天有收获”的办学理念。从学科设置、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的安排都要听取班委会、学员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为真正了解教学情况,我常常亲自到班级听课,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随时关注学员们的最新教学要求并根据他们的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考虑到不同文化层次学员对教学深度和广度的需求,要求课程体现知识性、适应性、趣味性、实用性。鼓励教师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讲求实效的教学方式,倡导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几年中,先后开办了医疗保健、书法、绘画、现代科学、文学历史、烹饪、花卉等专业班。许多学员的书画作品在区内外比赛中多次获奖,至此,社会上许多人开始积极报名参加学习,内蒙古老年大学的生命力和知名度明显提高了。

在办学的过程中,我比较重视师资力量。特别希望能胜任而且愿意教授老同志的教师来内蒙古老年大学任教。老年大学没有正式在编的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组织教学困难很多。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办事全靠腿,为了请到一流的专业教师,我跑遍了呼市所有的高校。在课酬很低(4、5、6元/每节课)的情况下,诚恳邀请、热情动员他们给老同志们上课。为了请到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一位工作繁忙的教授,我4次登门拜访,使他深受感动,终于答应到学校上课。为请到内蒙古大学一位资深专家,我不仅多次真诚恳请,还亲自为他调课。有时教师临时有事要请假,我怕学员听不上课,就马上骑着自行车去四处联系其他老师来临时代课。在全校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几年后,终于建立了一支热心老年教育,不计较报酬,老中青三结合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内蒙古老年大学的成立创造了内蒙古高教史上的三大记录:一是内蒙古老年大学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创办最早的第一所老年教育学校;二是填补了内蒙古老年教育的空白;三是从正式批准到开学只用了四个月和一万元经费,这在内蒙古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克服了无教学场地、数次搬迁、教学设备不齐全、办学经费短缺、没有固定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没有办学经验等困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过程,经过奋力拼搏和艰苦不懈的努力,几年后发展到3个分校和1个固定教学点的规模。我深知,如果没有上级党委的正确决策和支持,没有校委会集体领导的紧密合作,没有学校全体教职工辛勤工作及我原单位的大力支持,学校是不可能发展这样快的,在此,真诚地向当年对创办内蒙古老年大学给予支持的领导和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老年大学创办时正式编制只有3人,大量的外联工作、招生工作、内部管理、教学安排等都是我亲力亲为,那时我已年过六旬身残多病,虽然每天很忙很累,但我并未感到一点委屈。内蒙古老年大学原校长、自治区政府主席云布龙有一次对我说:“有你在老年大学,我百分之百放心,你尽管大胆干吧!有事我给你承担。”在老年大学创办10周年时,原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当时的校长王凤岐也对我说:“老年大学十年了,社会影响很大,口碑很好,这是你的功劳,不容易,你辛苦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对我是莫大的鼓励!其实,我始终觉得,要做一个称职的老年大学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有竭心尽智、敬业奉献、开拓进取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我为了节省开支,去外地开会也坚持坐硬座车,多年不领厅级干部用车补贴。为了请到好教师,我骑自行车不慎摔成了腿骨裂、眼底出血,但仍坚持工作,很多同志劝我住院休息,但我放心不下刚刚成立的老年大学的教学工作和自己肩上的担子。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和人民把我培养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能辜负领导和学员对我的信任,必须把老年大学办好。现在回想起当初做的桩桩件件的事,我没有后悔,没有遗憾。我认为,我虽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也获得了“全国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自治区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区模范干部”“全区先进离退休老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在老年大学这块传播真善美和文化艺术的净土上,我的思想精神也得到了净化洗礼,使我体味到了不同阶段人生的意义,它是我生命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我为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参与创建工作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光阴荏苒,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我会继续关注这所大学的发展壮大,希望并祝福她继续成为内蒙古离退休老同志真正实现自身价值,愉悦精神文化情趣,丰富和充实晚年生活的美好乐园!

胡春,中共党员,蒙古族,生于1926年。离休前,历任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副书记、院纪委书记等职。离休后,曾任内蒙古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

标签: 生活 老年 大学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