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音融于情 寓教于乐

点击:0时间:2021-02-28 01:43:41

陈晓林

【摘要】音乐课程作为初中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要求必修的学科,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教改成果,引起了师生的重视,但是音乐教学中对情感的教育和培养,依然是音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文结合初中音乐教学体会,浅谈如何将情感教育融于音乐教学之中。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育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初中音乐教育,应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与过程,而这更是用音乐之美去陶冶学生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时候。所以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切入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十分方便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相对较强的认知能力。但他们常受到外界的影响,自制力差、好动、辨别力有限,易产生叛逆心理。情感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心理内容,极富独特性,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是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最能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人陶醉、激动、震颤,加深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蕴含着巨大的美感能量。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要做的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去认知、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情感渗透则是最容易让学生感知同时引发共鸣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创设情感环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初中生的思维是以具体思维为主的,仅仅是听音乐学生多动的性格特点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要使音乐课要达到较好的审美效果就必须借助一些具体化、形象化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而设计情景环境是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更好理解音乐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如初一上学期第一单元歌曲《七子之歌》,它反映的是澳门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对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渴望和期待。这节课的情景设计主要是围绕“游子――母亲”、“澳门――祖国”两种关系来进行。母爱,学生们很熟悉,但为达到效果,课前我特意播放阎维文老师的歌曲MTV《母亲》让学生欣赏,动听的旋律与感人的场面,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母爱的伟大以及对母爱的依恋; 澳门的历史学生们很生疏,所以背景介绍、战争图片展示、民族荣辱观的渗透不可少,使学生们感受到国家的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我们要捍卫自己的国家荣誉。通过一系列的情景设计后,学生们学唱起这首歌曲特别认真,对歌曲的理解比较到位,感情很丰富,从而也加深了学生对亲情的理解。

二、情感与音乐知识的融合

学生掌握好常用的音乐术语,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对理解音乐内涵有很大的作用。通常学生对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兴趣不大,记忆不深,如果将音乐知识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学习,则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如:为了让学生了解“速度”、“节奏”这个两个基本要素时,我选取一个音乐片段,分别进行不同的变奏,让学生感受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使感受更加具有直观性,我设制几种不同场景,让学生们根据音乐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场景,更好的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音乐的强弱变化同样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以情激发兴趣,以情感受知识,从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入手,加入理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体验与实践相结合

虽然对音乐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要掌握得更好,实践是不可或缺的。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就要培养学生的听、说、做的能力,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获得一定情感体验的基础上。

如:在欣赏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时,学生们首先将他们获得的情感体验相互交流: 进行曲风格、热闹、有气势,同时给人带来愉快的感受。再次引导学生论讨音乐中出现的要素,学生发现:强弱变化明显,旋律的变化( 刚劲、抒情) ,和声的变化( 饱满、柔和) 等等。最后学生认为这首乐曲适合在庆典或开张的场景中播放。这时要学生把知识进行巩固,我们可以给出音乐,给出场景,让学生加入音乐要素,对音乐进行加工,由学生们选出最能达到要求的小作品,增强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 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音乐教学以情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发展学生良好品质、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音乐课真正可以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参考文献】

[1] 唐海燕.音乐教育与人的发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2] 汪行舟.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J].教育科学,2014,03.

标签: 母爱 音乐 情感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