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来耳背易烦恼 积极交流益处多

点击:0时间:2021-02-06 16:04:41

张继东

近日,年近古稀的刘老师在子女陪同下,到医院配上了助听器。老人听力下降已经好几年,可他始终没觉察,直到儿女发现老爷子跟人聊天费劲,说话声越来越大而且爱打岔,脾气也越来越急躁时,才动员他到医院看病,结果诊断为老年性耳聋。人岁数一大,耳朵就开始不太管用了。引起老年性耳聋的原因主要是听觉系统的衰老。另外,饮食习惯、遗传因素、长期接触噪声、生活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老年性耳聋的一般规律是城市高于农村;从事工业者高于农业者;男多于女;心血管糖尿病人高于健康人;过量吸烟嗜酒者发病率较高。预防老年性耳聋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对听力器官的损害,如避免长期接触噪音,不用中毒性药物;少食引起血脂和血糖升高的食物等,以延缓听力衰老的过程。

在有耳背老人的家庭里,儿女跟老人说话,大喊大叫也听不清;你说着跟他没啥关系的事,他又能听个一知半解,话茬接得令人哭笑不得。于是,很多子女就能不跟老人说的话尽量免了,不知不觉中,老人被孤立了起来。其实,缺乏与人交往,老人的性格会变得孤僻、古怪,对老人身心十分不利。所以,虽然老人耳背了,交流困难了,但是不能忽视与他们的交流。

在机关工作的张女士说,以前她妈妈还喜欢看电视,现在却不怎么看了,反倒常常拿着放大镜在太阳下读报纸。“一开始我们也觉得奇怪,后来发现,是她的耳朵现在不好使了。不过她挺好强的,也不跟我们说。我们有时候就故意说话声音大一点。”还有一位刘先生说起跟老人的沟通,也是一脸无奈。“跟老人说话,只能凑近耳朵喊,有时也就是笑笑,他年纪大了,话变得少了。开始时,我们有些事会跟他说,但他听不清楚总是担心,就不说了,可他又觉得什么都不告诉他,自己就生闷气。其实告诉他,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老人听不清楚,制约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生活圈子也就逐渐变小了,所以更不能缺少家人的关心,否则很容易使老人陷入自我封闭的状态,而长期的自我封闭肯定会对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耳背老人还特别爱疑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不仅听觉下降,视觉、味觉都会出现退化,这就使老人们的生存安全感下降了。老年人普遍存在“疑心”增加的共性,因为他听不清了,就会去猜。如果这个时候旁人尤其是家人没有及时给他解释,这种疑心扩大之后,就变成了对各种事情的担心。

老人到了这种时期,家人尤其要理解、帮助他们,找些话题与老人聊天。与耳背老人交流的确存在困难,因此更要讲究方法。

老人耳背后会有一种常见表现,就是所谓“低声听不到,高声嫌人吵”。听人说话,喜慢怕快,更怕嘈杂。根据这种特点,子女或老人身边的人跟他们沟通时,就要尽量把语速放慢一点,可以配合一些解释性的手势,必要的时候写字给他看,想方设法多陪陪他们,并且跟他们聊天。

此外,由于耳背老人普遍存在“说了担心,不说疑心”的问题。在沟通时,要把握好尺度:既要主动与老人沟通,讲讲生活工作中的新鲜事,社会上的新变化,让老人与时代接轨;同时又要适当减少一些令人担心的信息,免得老人天天牵肠挂肚。

老年性耳背是身体各组织器官缓慢衰老在听觉器官上的表现,发病年龄和进展速度会因人而异。所以,平时要特别注意老人的听力状况,有时他们可能把电视或广播音量调得很大。如果真的发现他们听力出现障碍,也应该尽早到医院诊断,看是否可以通过助听器或是其他手段来提高听力。

老年性耳聋,除了应用药物以及微量元素外,最佳的听力康复手段是使用合适的助听器,但必须到医院经过系统的听力检查后使用。对有条件的老年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可以考虑人工电子耳蜗植入。许多老年人心疼子女,听力下降后不肯倾吐苦衷,不愿使用助听器。而听不清别人说话会增加老人的心理压力,继而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出现疑惑猜忌、心情郁闷等现象;有的人性格也会变得孤僻、古怪;久而久之还易诱发老年痴呆症。

所以,全社会都应关注老年性耳聋患者,对伴有焦虑情绪的老人,应及时给予心理指导。

标签: 生活 老人 文章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