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来“黑马”都不黑

点击:0时间:2021-01-22 11:21:17

朱荣章

据《山东青年》报道,在南京青奥会央视总演播室里,出现了一个俏丽的身影。她在荧幕前镇定自若、大气稳重,她的评论准确专业,行云流水。她就是央视体育频道评论员陈滢。陈滢是南京青奥会央视总主持人,这也是她第一次担任重大综合赛事的总主持人。一时间俏主播陈滢的名字响遍了大江南北,好像她是央视杀出的一匹“黑马”。

其实,十二年前陈滢还只是央视一名翻译和配音工作者。2001年,陈滢还未大学毕业就进入央视学习,第二年进入央视体育频道正式工作。由于学的英语专业,因此,最初她在体育频道翻译资料,同时参与赛事配音。那时台里都引进比赛的录像,上面带着BBC、NBC等频道的英文解说。她的工作就是先听译再翻译成中文并配音。有人说,翻译工作是嚼别人吃过的馍,没什么味道,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对于非体育专业毕业的陈滢来说,要翻译好这些解说并非易事。因为各种专业词汇非常丰富,仅体操项目就有近2000个技术动作,再加上不同的规则和不同的评分标准,难度可想而知。但陈滢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每天抱着专业字典和专项书籍学习,裁判守则更是一刻不离手。

因为陈滢自小练习舞蹈,喜欢音乐,所以对和舞蹈有关的体操、花样滑冰比赛特别喜欢,在翻译过程中,对这两个项目的录像她格外上心。在听国外解说员的解说后,时常有不过瘾的感觉,逐渐地她会在国外解说的基础上增加自己想说的内容,让评论更加丰盈,更有人情味。就这样,她在幕后一干就是三年。俗话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2004年11月,中国花样滑冰大奖赛时,陈滢向领导主动请缨主持。台领导对陈滢说:“你只有这一次机会,不行,以后就永远不要再提了。”人们都知道,“现场解说好比在刀尖上跳舞”,自己在控制喜怒哀乐的同时,要把现场的热烈气氛及时地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来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因为,在比赛现场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工作,对评论员的自控能力要求极高,既要全神贯注理性地分析比赛,又要感性地传情达意。其中的分寸很难掌握。但是,那一次解说,陈滢凭借自己扎实的功底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由一个幕后的配音编辑走到了台前,接下来的重大赛事解说一个接着一个,都灵冬奥会、北京奥运会、温哥华冬奥会、伦敦奥运会、索契冬奥会,渐渐地,她成为了央视体操和花样滑冰等项目国际赛解说的不二人选。

人们少有了解的是2014年南京青奥会,她技压群芳,成为央视总主持人,这和单项评论工作截然不同:一是,总主持人的工作需要全面了解青奥会26个大项300多个小项的信息;二是,此次青奥会的播出大本营设在北京,不像之前的奥运会把大本营设在赛事举办地的主新闻中心,所以资料搜集很不凑手。难上加难的是,和以往大型综合运动会的主持人都配备专门的撰稿团队和提词器服务不同,本次青奥会要靠主持人即兴组织语言串联节目。这一次,她又很好地把握住了。

可以说陈滢的成功,是她多年的专业功底的积累和“突然”爆發。这正像“小米”掌门人说自己成功的诀窍,“没有坚实的基本功,没有勤奋是成功不了的”。 “黑马”的“发威”也正是“基础扎实+勤奋”的良好结果。

是的,人谁没梦想呢?但梦想不能仅仅停留在光梦仅想的层面,要扎扎实实地付诸实践,勤勤恳恳,坚忍不拔地从基础做起,待羽毛丰满,机会来了,便可腾空而起。陈滢的故事便是所谓“黑马”的很好的阐释。

(编辑 思智)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