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述古筝艺术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点击:0时间:2021-01-07 12:48:43

吴立群

【摘要】古筝艺术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形式,它伴随着中国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一路走来,至今仍为大众推崇喜爱。随着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筝作为一种高雅艺术的形式获得创新发展。传统的古筝艺术风格与人民对音乐的表现形式新的要求是否格格不入,古筝的传统与创新该何去何从,这对于古筝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筝艺术 传统 创新

一、前言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历史长河里,流淌着凝聚了各族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音乐元素,古筝艺术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民对艺术追求更高更深的理解与领悟,古筝艺术也获得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全新的尝试是对这个传统艺术的挑战,这些革新对于古筝艺术的发展是好还是坏,未来是否会让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古筝艺术改变其初衷,是我们大家应该关注的问题。繁荣与发展古筝艺术,就必须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既充满时代精神又富有民族风格及地方色彩的筝曲作品。所以,对于古筝艺术的传统和创新关系的辨证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古筝艺术。

二、古筝艺术的创新应当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

根据史料典籍记载,古筝艺术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的秦地,作为声乐的伴奏乐器已广为流传。早期筝的形制与现代的筝并不完全相同,据史书记载,筝最早为五根弦,建国以后才改为二十一根或二十五根弦,后来将琴弦的材料由丝弦改成尼龙弦或钢丝弦,扩大了古筝的音域,改善了其音色,使古筝更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就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名家的改进与创新,使得古筝无论是从构造还是从演奏技法以及表现力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与丰富。根据研究者对民间的古筝音乐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还存在的风格多样、各具地方特色的古筝艺术流派大概有以下:山东筝派、河南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陕西秦筝派以及蒙古族推托噶、朝鲜族嘎呀高(伽仰琴)。有的刚健激越,有的幽柔清雅,有的轻盈柔美……

在古筝历史发展与演变的观点中,从来就有对传统与创新的多种争议,部分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者观念认为,现在不同与以往古代历史条件艰苦,音乐形式简单,传统古筝风格表现技巧落后。在加上现在的一些年轻人怕苦怕钻研,认为古筝的韵味单调,没有现在其他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有吸引力,所以认为对古筝的传统一味抛弃,渴求一切从“新”,追求让人耳目一新的视听觉体验,无视古筝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的发展。诚然,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古筝艺术也从来不拒绝创新,但创新也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精髓。离开了传统的创新,就会使得古筝失去其独特的民族艺术个性的魅力,而这恰恰是古筝艺术流传千年魅力不减的法宝。所以对于古筝艺术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我们很容易获得正确的结论,中国古筝艺术的创新发展,不能离开传统这块肥沃的土壤。例如,在一些经典的传统筝曲中,都是来源于生活原形的“艺术变形”,通过演奏者的弹萎,在琴弦上唱出时代的旋律,所以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时代的“回音壁”。往往艺术同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联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民的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生活持征,通过对筝曲作品的欣赏,可以唤起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回忆。

古筝的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艺术家们基于对这个古老艺术的热爱,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地发展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创造性的辛勤劳动,给我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带来了美的熏陶,我们没有理由去遗忘他们。最近几十年,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古筝艺术的发展形势比较喜人。具体表现在出现了多样化的流派风格;一些新的古筝作品在群众中获得大家的追捧;一些从事古筝专业教学的人才不断涌现;群众学习古筝的热情高涨。这些都得益于古筝艺术继承与发扬了传统优秀艺术精髓的精神。

三、古筝艺术的创新要与时俱进

艺术的生命在于变化,在于创新。观察各类音乐艺术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出规律,任何音乐艺术形式健康发展,既要在继承传统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又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变化。古筝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人民群众艺术欣赏的需求,就必须积极创新。例如古筝形制上的衍变:从五弦到十三弦、十五弦、十八弦、二十一弦等形制上的演变,证明了在古筝形制上的不断创新发展。“多声弦制筝”,即可以演奏以前五声弦的作品,也可以演奏七声弦制的作品。演奏简单方便,不影响左手的揉、按、滑、颤等基本技巧,它在保留古筝作品演奏的经典韵味的同时解决了古筝转调的难题。诸如此类新筝的研究代表了古筝艺术的前进与方向,推动了艺术前进的步伐。

古筝曲目的创新从传统筝曲,到创作筝曲,到反映现实的现代筝曲,到现代派创作技法的筝曲等等,证明了在古筝曲目创作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由于受到古筝形制的影响,传统的古筝曲目均是五声音阶的定弦方法创作的,所以曲目的题材受到限制。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发达,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古筝音乐也和社会文化一样深受多元化的影响,其中包含着西方音乐的影响,伴随着西方音乐的元素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音乐中,迫切需要改进新的定弦方法,以适应新的古筝作品的需求。又如在曲目创新方面,中国风格与西洋调式调性概念的融合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音乐思维有效的融合于艺术创作之中。当然,这些融合是在保留了中国鲜明的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完成的,它是对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丰富,而不是一味模仿西方文化以致破坏甚至丢弃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都有各自独立的逻辑体系,但两者在某些方面可以找到相交融的契合点,如运用得当,应该会是对中国音乐的良好补充。

曲目的创新势必要对其形制和演奏的技法进行改革,传统古筝的演奏技法特点是右手弹,左手按。左手技法,以按弦为主,用食指、中指按压筝弦,控制弦音变化。其基本任务是饰音,即装饰旋律,润美音色,构成古筝旋律获得“以韵补声” 艺术效果。对于古筝演奏的传统技法,一般现在一致的观点是有“九派”,它们都是在结合各自地域特色上,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融合的艺术产物。随着交通的发展,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各地文化艺术交流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古筝技法上的统一,而且许多新产生的古筝曲目对古筝技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古筝曲目的创新发展,古筝的演奏技法也创新发展,古筝艺术的二度创作空间扩大了,对于古筝调式、调性、曲式分析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尽快地熟悉音列、视奏和背谱的能力;双手协同的弹奏技能;小指拨弹演奏能力的开发;力度变化和速度变化的夸张和反应能力;复杂节奏的拍击能力等。即如古筝的快速指序,虽然是在《霍拉舞曲》中首次采用并推广,但在钢琴演奏技法中,五指并用的快速跑动是非常普遍的技巧,古筝快速指序是借鉴了钢琴演奏技法同时结合乐器自身性能而创造出来的。

筝演奏形式上的不断创新发展。赵玉斋的《庆丰年》中就大量使用了双手弹奏技术,出现了和弦,琶音,刮奏等新的演奏技巧,改变了古筝技法单手弹奏的历史,随后王巽之先生创造了扫摇,长摇,点摇等一系列的新技法。这些技法在《银河碧波》《战台风》等乐曲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除此之外,拍板,悬摇等新技法也相继出现。这些新的演奏技法给古筝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技法上的丰富不仅加强了古筝的表现力,而且给筝曲的带来了更宽广的创作空间。

四、对古筝艺术传统与创新关系的辨证思考

创新是事物发展前进的一个动力,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古筝艺术要想谋求发展,就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大胆尝试创新。古筝创新作为一种新型事物,它为古筝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争取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总之发展是传统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延续。创新又是发展过程中的表现特点。古筝的传统与创新是可以和谐发展的,它们既相互依存、又不断突破,富有时代特征。新筝的大胆创新值得我们提倡,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大胆的创新尝试对古筝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创新不能脱离传统,成功的创新应该是建立在保留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的。新筝虽有很好的创新,能解决传统筝在演奏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它忽视了传统筝曲演奏“以韵补声”的重要特点,这也是古筝区别于其他弹拨乐器的最大特点,是古筝的本色所在,脱离了本色的创新是毫无意义的。今天我们在筝乐中所“创新”的东西,几十年后就可能又成为了“传统”的东西,这就是一种辩证的哲理,这就要求筝乐艺术应不断的发展创新,厚积薄发,与时俱进。我们相信,古筝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必将在一代又一代的筝乐艺术家们的开拓努力之下以她独特的音乐魅力,在中国民族音乐及世界音乐文化的舞台上占有其重要的一席。

当然,探索与发展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既要我们在创新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并积极探索改进与提高的途径。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我们古筝爱好者需要积极克服的困难,比如一些新创作的筝曲题材与时代结合的意义不强,反映的面不广。运用筝曲描写和表现民俗风情、山川风光当然是必要的,但人民的生活是十分宽广的,筝曲创作曲题材也应当十分宽广。作者应当在生活的海洋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有意义的素材,巧妙地采用古筝的音乐语言和弹奏手法,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出丰富的大干世界。

近四十多年的筝艺发展事实也告诉我们,古筝艺术的创新不能抛弃传统、另起炉灶的。应当在吸取现实生活养料的基础上。用当代人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古筝艺术传统。以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艺术欣赏的需要。 继承传统是为了创新,创造新意离不开传统法度。发扬传统和锐意创新,是繁荣古筝艺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我们要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既使优秀的古筝传统得到承续,又要勇于创新,使古筝艺术获得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天一.新型转调筝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7月。

[2] 张珊.试论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筝曲创作[J].中国音乐2002. 2第9-34页。

[3] 李红琴.探讨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J].通俗歌曲.2014年05期

[4]王燕.谈筝艺中的快速指序[J].大舞台.2011年11期.

标签: 古筝 生活 艺术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