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典释文》所引《春秋三传》传间异文上古音分析

点击:0时间:2020-12-26 15:11:59

张翠翠

【摘要】对《经典释文》所引《春秋三传》传间异文上古音的分析可从声母和韵部两方面进行。对声母的分析可以从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入手,对韵部的分析可从韵部的对转、旁转、旁对转、通转四种转化关系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间异文;声母分析;韵部分析

对上古音的分析可从声母和韵部两方面进行分析,对《经典释文》所引《春秋三传》传间异文上古音的分析同样如此。对声母的分析可以从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入手,对韵部的分析可从韵部的对转、旁转、旁对转、通转四种转化关系方面进行分析。 声母的发音部位指辅音发音时,口腔或者咽腔中受到阻碍的位置。上古音的发音部位有“五音”与“七音”之说。“五音”是指唇舌齿牙喉五音。“七音”是从“五音”的舌音中分出一个半舌音,从齿音中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七音”。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把上古音分为六类:喉音、舌头音、舌上音、齿头音、正齿音、唇音。根据古“五音”的说法,可将王力先生上古音六类中的舌头音与舌上音合称为舌音,齿头音与正齿音合称为齿音。 在声母的发音方法上,音韵学注意对“清”和“浊”的分辨,“清”又分“全清”和“次清”,“浊”又分“全浊”和“次浊”。在韵部的分析方面,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把上古的韵分成十一类二十九部,这二十九部的转化关系可分为四种:对转、旁转、旁对转、通转。

《公羊传·桓公十二年》:“夏,六月,壬寅,公会纪侯、莒子盟于殴蛇。”《榖梁传·桓公十二年》:“夏,六月,壬寅,公会纪侯、莒子,盟于曲池。”《左传·桓公十二年》:“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释文》:“殴蛇:丘于反,又音曲侯反。蛇音移,又音池。《左氏》作曲池。”“殴”在上古音中属溪母侯部,“曲”在上古音中属溪母屋部,“侯”部与“屋”部为对转关系。“蛇”在上古音中属船母歌部,“池”在上古音中属定母歌部,“船”母为舌上音全浊音,“定”母为舌头音全浊音,二者同为舌音浊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都相同。

《公羊传·庄公四年》:“冬,公及齐人狩于郜。”《榖梁传·庄公四年》:“冬,公及齐人狩于郜。”《左传·庄公四年》:“冬,公及齐人狩于禚。”《释文》:“郜:古报反。《左氏》作禚。”“郜”在上古音中属见母觉部,“禚”在上古音中属章母药部,“见”母与“章”母都为全清音,发音方法相同。“觉”部与“药”部为旁转关系。

《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霍,执宋公以伐宋。”《左传·僖公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释文》:“会于霍,《左氏》作盂。”“霍”在上古音中属晓母铎部,“盂”在上古音中属匣母鱼部,“晓”母与“匣”母同为喉音,发音部位相同。“铎”部与“鱼”部为对转关系。

《公羊传·宣公八年》:“冬,十月,巳丑,葬我小君顷熊,雨不克葬。”《榖梁传·宣公八年》:“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顷熊。雨,不克葬。”《左传·宣公八年》:“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释文》:“顷熊,音倾。《左氏》作敬嬴。”“熊”在上古音中属匣母蒸部,“嬴”在上古音中属余母耕部,“匣”母与“余”母同为浊音,发音方法相同,“蒸”部与“耕”部为旁转关系。“顷”在上古音中属溪母耕部,“敬”在上古音中属见母耕部,“见”母与“溪”母同为喉音,发音部位相同。

《公羊传·宣公十一年》:“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榖梁传·宣公十一年》:“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夷陵。”《左传·宣公十一年》:“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释文》:“夷陵,《左氏》作辰陵。”“夷”在上古音中属余母脂部,“辰”在上古音中属禅母文部,“余”母与“禅”母同为浊音,发音方法相同,“脂”部与“真”部为对转关系。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有鹳鹆来巢。”《榖梁传·昭公二十五年》:“有鹳鹆来巢。”《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有鸜鹆来巢。”《释文》:“鹳,音权。《左氏》作鸜,音劬。”“鹳”在上古音中属见母元部,“鸜”在上古音中属群母鱼部,“见”母与“群”母同为喉音,发音部位相同。“元”部与“鱼”部为通转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经典释文》所引《春秋三传》传间上古音声母韵部都不同的异文的上古音情况,可以认为上古音语音情况影响了异文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陆德明.经典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陈彭年、邱雍.广韵[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 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标签: 古音 发音 文章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