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牧羊少年的世界之旅

点击:0时间:2020-11-03 08:38:47

王一心

编者按:为响应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号召,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和南京市文联举办了“知名作家对话创业家”的活动。通过作家细腻感人的笔触,讲述创业者如何大胆追逐梦想的故事,用文学之笔让读者从创业者的经历中收获光芒,于平淡的生活中看到夜空中璀璨的星火。从2015年第2期起,本刊将陆续刊登这些对话成果,以飨读者!本栏目由南京市作家协会与《青春》杂志社联合主办。

从牧羊少年到洋博士

打开一张比例尺为620万的内蒙古自治区地图,呼和浩特是用小五号黑体字标注的,呼伦贝尔用的是小六号黑体字,而一个距蒙古边境只有一百多公里的叫“乌拉盖”的地方,则用的是八号宋体字,这是任何一个使用电脑的人在打字时都不会采用的字号;在地图上,若非借用现代文明工具,再好的眼睛也难发现它。

可是现实中的乌拉盖,你若与它邂逅,必定一见钟情。它一望无际的牧场,天上怒放的云朵,大群缓移的羊只,三五闲立的马匹,还有碧水里从容徜徉的鹅……美得让你想痛哭,想嘶喊,想狂奔,想歇斯底里,想要热爱生活。

就在这片草地上,四十年前,十岁少年陈明久,手执皮鞭,赶着上千只羊儿,漫行终日。仿佛世界的中心始终在他脚底,随着他脚步的移动而移动,因为在任何时候放眼四望,望到天边,草原上除了自家的蒙古包,没有任何固定的物体。在那天边与地平线的相接处,太阳从一边冒出来,到时间,又总是从另一边掉下去,就像是在这世界之外,还有一份兼差似的。

少年五岁那年,乌拉盖一带建起了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开始接受来自北京、天津、唐山、山海关、秦皇岛等城市的知识青年。他们的到来,不仅使当地出现了解放后的第一次经济发展高峰,也带来了知识和文化,不少知青到中小学任教。从老师对自己城市的描述中,少年产生了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的愿望。

愿望是那样的强烈,强烈到使少年拥有超过同龄人的毅力和勤奋,克服后来知青大批回城造成的学校教育水平回落的困难,一再而三,终于考上大学,走出草地,到呼和浩特去了。

陈明久在呼和浩特就读于内蒙古农业大学,1987年毕业。他的祖籍在四川,父母是在他出生前几年移民到内蒙古的。或许是故乡对游子天然的吸引力,使陈明久下意识地要朝故乡方向去,他考上了四川的邻省、湖北的华中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这是他又一次到更远的世界去,他的人生地图由内蒙古地图变成全国地图了。

陈明久在内蒙农大读的是畜牧专业,在华中农大获动物遗传学硕士学位,1990年被分配到卫生部武汉生物研究所(现为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下属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五年后又有了一次地域的大跨越——他走出了国门,到日本熊本大学做访问学者,研修转基因动物技术,他的人生地图也从此由中国地图变为了世界地图。

陈明久把在日本的目标定在了获取博士学位上。方两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一位教授在其进行的研究中,需要一名通晓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团队成员,得知陈明久有这方面的技术专长,力邀他到美国加盟他的研发团队。就这样,陈明久又走出亚洲,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

如同许许多多在美国攻读博士的人一样,陈明久勤奋钻研,历经波折,终于如愿以偿,于2006年获得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分子医学博士学位。在读博期间,他首次研发出细胞周期检验点蛋白Rad9的丝氨酸272磷酸化特异性抗体,由此发现了DNA损伤感知蛋白ATM与检验点蛋白Rad9之间的信号传导关系。其后他又研发出抗DNA外切酶TREX2抗体,并在世界上首次证明TREX2为抑癌基因,他的博士研究成果也因此为导师的实验室申请到一百多万美元的研究经费。

陈明久博士毕业后,面临很多选择和发展方向,经过反复思考,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制药行业。因为他觉得制药业可以造福人类,延长生命。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在几家不同的美国制药公司、诊断治疗技术公司以不同的角色训练自己,磨练自己。他专注于诊断治疗用抗体研发技术,历经北美多个抗体研发技术平台。他在国际十大制药公司之一的雅培公司(Abbott Labs)工作过三年半,任资深研究员,参与并完成了6项治疗用抗体的研发项目,且获一项专利;他在美国战略诊断公司(Strategic Diagnostics Inc)曾任资深运营总监,带领15人的研发团队,为多家跨国制药公司完成了一百多项诊断和治疗用抗体研发外包服务项目;他还在莱克星康制药公司(Lexicon Pharmaceuticals)担任过主管研究助理的职位。

2012年,陈明久申报了南京市政府的“创业人才321计划”,随即于2013年年初,在南京创办了生物技术公司。

可能是生在天低星近的高原的缘故,陈明久的名字与星辰关系密切。“明”由日月二星组成,“久”的古意则是指日月五星的巡天之旅。虽然日月一是恒星,一是卫星,可他本人,更像是一颗长周期绕日飞行的行星,在无垠的太空尽情遨游,远兜远转,当它的事迹渐渐成为久远的传说的时候,却忽然有一天,重又回归故国的天际,出现在同胞的视线中……

有准备的头脑恰遇良机

人们说人,上句若说“翅膀硬了”,下句多半会是“远走高飞”一类的话,仿佛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可是陈明久却好似正相反,在“翅膀硬了”之后,飞了回来。

2012年7月,南京市出台了“创业人才321计划”,即用5年时间,引进3000名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重点培养200名科技创业人才,加快集聚100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政府组织的招募海外人才的各种推介会随即次第展开。推介会现场的火热场面令陈明久很兴奋,与陈明久同样研究生物医学的19世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有句名言:“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一天在盼望与可遇不可求之中倏然而至,陈明久当然兴奋。

在美国的学习和工作,使陈明久的人生阅历渐渐丰富。无论在知识还是技术方面,他已能独当一面。海外游子回国潮起,他不禁怦然心动: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和长足进步,近十年的产业转型衍生的对海外高端技术的迫切需求,为海外留学人才创造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天地。以他在海外所待的17年,历经东洋和西洋的文化熏陶,系统地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高端生物医药技术,特别是在产品研发、运营管理、资源运筹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不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吗?

陈明久以“协同抗体技术平台的构建及其产业化”作为创业项目,向南京市人才办公室提出申请。南京“321”项目竞争十分激烈,申请团队多达三千四百个,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评审和创业潜力的综合评审,最后只有不到百分之十四的团队获准立项,而陈明久团队的项目更荣获南京“321”项目的重点扶持,而重点扶持的项目仅占获准立项数的十分之一。

创业初始,面临的困难很多,要处理的问题也很多,未来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陈明久因此非常忙碌,基本上前半夜都不能睡觉。他已年届五十,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人生半百当是 “收”的年纪,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地“放”。虽然辛苦,却是他想要的生活,他说:“我喜欢这种生活,这是我的巅峰时期,该把我曾经学习的、经历的、积累的东西全部用上了。原来我在美国工作时,觉得我在中国的好多资源都用不上,虽然工作与生活都比较舒适,但总觉得像一个跛脚鸭,总像差了一点劲似的,而现在的感觉是在全速奔跑。”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的人生宣言。

旭日从中午升起

陈明久不愿在人前唱“报效祖国”的高调,但在他心里,报效祖国的意识是清晰存在着的,这与他深怀感恩之心有很大关联。

陈明久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母都不识字,他觉得他全部的知识都是老师给予的,所以他对老师充满了深深的感情。而当他长大成人之后,却发现相较于孝敬父母,老师的恩情更难以回报。一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报答并不总有机会,往往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二是参与他成长的老师难以计数,他无法一一报答。于是他把对老师的感情汇聚,移升为对祖国的感情,何况他觉得他们那一代人上大学全是靠国家资助完成的,之后工作没几年就出国了,所以在心里一直觉得对祖国有份亏欠,因此祈盼有机会回报祖国的培养与恩情。

陈明久也不愿意把回国创业美化为单相的无私奉献,而把报效祖国与个人施展抱负视为一体。一方面他认为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比如像他们回国创业,相信随着事业的开展、目标的逐步实现,个人与家庭的物质生活会越来越好;一方面他投向幸福的目光,早已超越了物质的享受。亦即在他看来,物质的丰富与财富的积累,不过是人生奋斗的副产品,而非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换句话说,幸福是能够学有所用,尤其是在具备了条件、拥有了能力之后。他打了个非常贴切又动人的比喻——“就如同远道回家的孩子,总想把最好的东西带回去,带给父母”,“能够找到有用武之地的战场,这是我们想回去的最重要的驱动力。”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陈明久的父母为了逃避饥荒,从故乡四川跋涉千山万水,来到两千公里外的内蒙古,虽然客观上是生活所迫,但主观上若无求生的坚韧意志,若无闯荡人迹罕至的荒野的胆量勇气,若无在陌生环境下的适应能力,要想生存下来乃至根深叶茂绝非易事。事实上,与他父母当初同行的几家乡亲,有的不久就回老家了。

在陈明久身上,隐约能见到来自父母的遗传。回顾他自上大学开始,他的求学路径如同一条“游学”之路,他越走越远,每一个地方对他来说都是一片新天地。南京对于他来说也是人地两生,可他这个生长内蒙、定居西方的人,到江南城市的南京生活,居然悠然自得。

陈明久喜欢南京,夸它既有北方城市的大气,又有江南水乡的韵味。他在南京喜欢乘地铁,周末则骑着政府提供的公共自行车到处看看,觉得很惬意。陈明久对南京的好感,始自政府的海外人才招募,其过程的高效与体贴,令陈明久称赞不已。他感慨整个过程就像是给你介绍恋爱对象:先介绍对方情况,安排双方见面,带你到未来安家的地方实地看看,与对方试着相处看合适不合适……我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回国的,他说,如果不是这样,如何回国创业难以想象。

从偏僻草原上的牛仔,到留学北美的洋博士和上市公司的资深总监,再到高科技生物技术公司的创始人,陈明久谈得最多的就是感恩与回报。他希望自己的创业之路是不辜负父母老师教诲,不辜负祖国培养的感恩回报之路。

用奔驰的马儿来形容草原的儿子永不为过,而对于陈明久来说,他更像是一匹插翅而翔的骏马。

特约编辑◎蒋灿灿 郝鹏

标签: 生活 北美 家庭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