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发学生兴趣 让小学美术课堂流光溢彩

点击:0时间:2020-09-19 16:00:05

周绮

美术是一门艺术类的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水平。学习美术的过程应该是非常有趣的,美术课堂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课堂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比较单一的,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美术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对具体的美术教学方式进行分析。

一、融入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美术教学课堂不一定就是让学生固定的拿着画笔按照教师规定的内容来进行绘画学习,这样的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死板,学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对于美术学生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教学主体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正处于比较贪玩的阶段,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更强一些,所以说教师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来开展教学。故事可以说是每个小学生的最爱,有趣的故事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的欢乐,学生能够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去,跟随着故事主人公一起去体验、去玩耍,所以说提到故事,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故事教学的方式同样可以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近的故事来讲给学生听,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功的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美术“童话的小屋”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在丛林的深处生活着一群小矮人,他们帮助了白雪公主,让公主住在他们的房子中,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童话中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特点,结合自己在动画片或是图片中看到的样子来想象,学生可能想到房子的身体一般都是不规则的,有三角形的有圆形的,屋顶的形状也是不太规则的,甚至还有的屋子是蘑菇的样子,根据故事学生产生了这些想法,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来进行绘画,开始教学内容。

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在美术课堂上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丰富课堂的形式,使美术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供充足的材料来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美术能力结合在一起,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制作,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又能够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来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选择比较优秀的作品来在班级中展示,让学生能够获得自信心,以这样的方式来鼓励学生。

比如,在二年级下册的“我们班级的标志”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引导,“班级是需要具有代表性的标志的,下面同学们就来设计自己心目中班级标志的样子,可以自由的选择标志的材质,先设计出标志的基本形状、颜色以及比例,接下来再用一些材料来制作出来”,学生接到这样的任务之后都会比较感兴趣,急切的想要自己动手制作属于班级的标志,并且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如果设计的好的话就可以直接作为班级的标志,张贴在本班的门口,这对学生来说是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的,这代表着自己的作品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为了这份荣誉感学生会更加的投入。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和制作的形式展现出来,自己动手操作能够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从中获得成就感,得到学习的乐趣。

三、联系实际生活,开拓学生视野

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局限在课堂上,要想使美术课堂更加的流光溢彩,就应该开拓学生的视野,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体验。根据教材上的主题要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比如,在二年级“小鸟的家”的学习时,目前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森林的破坏导致一些鸟儿失去了原有的家园,为了更好地保护小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小鸟制作家,并且在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然后将这些带有学生爱心的小鸟的家安放在大自然中,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来完成的,从鸟窝的设计和绘画到安放,都要学生全程参与,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获得实践感受,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加注意自然保护,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融入有趣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情境来展开想象,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还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 生活 学生 文章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