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析现代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应具有的思想观念

点击:0时间:2020-08-19 06:10:19

侯刚

【摘要】班级小社会,社会大舞台。班主任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应适应社会发展,转变思想观念。班主任应该具有发展的学生观,开放的班级观和成熟的自我观。

【关键词】学生观;班级观;自我观

一、发展的学生观

1、从一致走向差异。我们应持什么样的学生观,这是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义。传统的学生观给我们最大的隐患就是把所有学生都看成是可以按照一个模式打造的坯子。但学生是有差异的,这是客观存在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我们班级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尊重学生的关键。

2、从共性走向个性。作为班主任,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是各种各样、性格各异的个性心理世界。然而我们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总是要求学生向共性目标看齐,轻视甚至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换句话说,我们的带兵模式已经认同大阅兵式的方阵表演,而淡化了野战军式的实战演习。这种一律要求学生“齐步走”的做法既不符合社会、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实际;不管是从培养学生的出发点来看,还是从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来看,承认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存在,并由此尊重学生的个性,在班主任的学生观中融入“散步行”的观念是班主任工作的最切实的需要。

3、从集体走向个人。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班风的潜移默化。但是我们强调优秀班集体的作用,必须在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前提下进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下的对班集体的认同,而不是强调学生对班集体的顺从,更不是盲从。概括起来班集体要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即班主任为代表的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训练的主线作用。

4、从外部走向心灵。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定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呵护者。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新世纪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发展的学生观要求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既要注重学生身体(生理,即“命”)的强健,更要注重学生内心(心理,即“性”)的健康,要使学生在身心、“性”“命”两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5、从理智走向情感。作为班主任,以情育人,这关乎着教育工作的成败。情感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现代教育背景下缺少情感的教育是跛脚的教育。远离情感,知识之花将会枯萎;脱离情感,品德之魂将难以铸就。

二、开放的班级观

1、从封闭走向开放。班级观的核心是开放。应该多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进而立志改造社会,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学生的免疫力是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直至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增强的。

2、从引导走向自主。在教育过程中,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来审视与反思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常常被误解为仅仅是“管”,其实,班级管理更多的是“理”,说到底是“导”。“指导”着眼于指明方向,老师在前面指;“引导”着重于引领前进,老师在旁边带;“辅导”着力于辅助发展,老师在后边推。这是三个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我们应从管理走向指导,从引导走向自主。

3、从“人治”走向“法治”。“法治”用民主夯实,“人治”靠专制维持。在班级管理中实行民主“法治”,引导学生制定班级规范,指导学生开展班级法制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自行执行班级规范的日常教育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

4、从教育走向文化。班级管理中,只要从文化学的角度认真审视一下班级管理工作,我们就不难发现,不同的班级,所处的客观环境、所具有的规章制度和群体观念等文化背景并不一样,不同个性的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个体文化的差异。试图用一种文化形态去影响多元化的班集体,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组织文化的功能,实现人与物、个人与组织、理性与非理性的和谐统一,班级管理才会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境界。

三、成熟的自我观

1、从生之师到生之友。信息化的时代和信息化的教育,班主任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活跃,将自己重新定位。老师将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伙伴。21世纪的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从生之师到生之友,不是说就不再是学生的老师,而是说,班主任在作为一个老师的同时,更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

2、从心灵的园丁到园丁的心灵。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的过程中,应悄悄走进学生们的心灵,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与沟通,形成心灵对心灵的抚慰、感染和交融,时时刻刻不忘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牢牢把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发展人当作自己生命实践的一部分,全身心地投入,全方位地关心,全过程地负责,从心灵的园丁到园丁的心灵。

3、从自我设计到社会认同。学会自我设计是新时代教师的必然要求,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班主任工作愈来愈显示出其工作的全面性、突出的教育性、强烈的针对性和鲜明的示范性的特点;班主任的形象从自我设计到社会认同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通过班主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已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广泛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耐心细致的教育、辅导、感染、熏陶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等形式体现出来。

标签: 学生 文章 家庭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