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本“爱情短信”做证:我在这里等你
阿红
从兆明焦急地在外面等待着,虽然妻子的手机已经关机,但他还是忍不住给妻子发了一条短信:“亲爱的,你是最棒的,命运给你的苦,在你30岁之前全都吃完了,此后的生命只剩下幸福。我会一直陪着你走下去,直到变老的那一天。”
婚后5年,傅均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几度想自杀。为了让妻子重拾信心,丈夫从兆明每天都给妻子发短信。于是,傅均把丈夫发来的短信一条一条抄在本子上,整整抄了16本……2015年1月,傅均在重庆新桥医院进行了干细胞移植手术,手术成功后还要在层流病房待上一段时间进行观察。虽然妻子的手机关机,从兆明仍然发了一条短信:“我在这里等你,等你好了,我带你回家。”
只为给你活下去的信心
12年前,安徽太和县小伙从兆明和傅均相遇。
那年,从兆明刚满21岁,在广州一家电子厂上班,平日里不苟言笑。同事傅均比他小3岁,是个性格直爽的重庆妹子,长相靓丽,厂里追她的人不少。虽对傅均有好感,从兆明也只能藏在心里,从不敢妄想幸福能垂青自己。哪知,在众多追求者中,傅均唯独对忠厚老实的从兆明“高看一眼”。
那时手机刚普及,傅均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两部一模一样的手机,送给从兆明一部。每天下了班,两人就躲在宿舍发信息。从兆明发来的每一条信息,傅均都舍不得删,实在存不下了,她便把短信誊抄到本子上。
一天,傅均把厂里一些不用的空白广告彩页装订好,做成几本漂亮的记事本送给从兆明:“我记下你发给我的短信,你记下我发给你的短信,等老了咱慢慢看。”贫穷的岁月里,“爱情短信”本是两人最温暖的慰藉……
2007年2月27日,两人举办了婚礼。一年后,儿子出生。夫妻俩带着孩子在广州打工,虽没有固定住所,可不管多苦,偶尔翻看“爱情短信”,傅均都觉得日子有奔头。
2012年3月的一天,傅均下班回家,突然感觉浑身乏力,从楼上摔了下来。从兆明不放心,带她到医院检查。很快,结果出来了,傅均被确诊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看着年幼的儿子,傅均哭倒在地,绝望地把丈夫从医院往家拉:“咱回家,不治了。”从兆明抱住妻子,拼命安抚:“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肯定能治好的。”
在医院治疗一个疗程后,傅均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一个人既要照顾妻子又要照顾儿子,从兆明实在忙不过来,决定带着妻儿回到重庆岳父母家。有家人陪伴,妻子的心情或许会好些。
住进重庆新桥医院后,傅均的病情一直在恶化。
傅均的主治医生告诉从兆明,病人要想治愈,只有做骨髓移植,手术费用约50万元。考虑到现阶段傅均身体极度虚弱,暂时不适合做骨髓移植手术,只能输血治疗,待情况好转再考虑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为挣钱给妻子治病,从兆明白天在医院忙碌,晚上在夜市摆摊,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有时累得站着都能睡着。一次,他在回家路上由于太过疲惫,被一辆三轮车撞倒,额头被撞出一个大口子,流了不少血。看着丈夫的“血衣”,傅均心疼地哭了。从兆明却笑着说:“真可惜了,这些血要是能给你多好,白流了。”
丈夫如此辛苦,4岁的儿子连顿像样的饭菜也很难吃到,这使傅均产生了厌世心理。一天,她趁家人不注意,独自离开了医院,只带走两人这么多年存下的“爱情短信”。
从兆明来到医院,发现妻子不在,赶紧四处寻找。全家出动整整找了一天,才在老家一处荒废已久的破房子里找到傅均。从兆明第一次冲妻子发了火:“作为男人,如果这个时候都不能被你信任,那我就是失败的,我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要走一起走!”丈夫的“威胁”吓住了傅均,她答应一定好好治病。
16本“爱情短信”
为了避免妻子再起轻生念头,从兆明想过很多办法。看着妻子枕边摆着的“爱情短信”,他有了主意——既然“爱情短信”可以陪着他们走过最艰苦的岁月,就一定可以再陪着他们跨过这道难关。
此后,只要不在妻子身边,从兆明便会找机会给她发短信:“老婆,今天早上我在上班路上看到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打闹的样子很像我们,不过,老婆你比那个女孩漂亮。”“老婆,我中午又路过那家烧饼摊了,烧饼还是两元钱,但不知道怎么了,没有你以前买给我的好吃,我觉得肯定是老板看你长得漂亮,所以卖给你的就特别好吃。老婆,你快点好起来,然后再给我买好吃的烧饼。”……
丈夫的短信渐渐打开了傅均那颗对生活绝望的心,她没事时便把丈夫发来的短信誊抄到本子上,一来可以打发时间,二来假如自己有一天走了,丈夫也有个念想。
慢慢地,“爱情短信”越积越多,足足积累了16本。
一天,同病房的一位病友去世,这给傅均造成不小的打击,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也不说话。摆摊结束后,从兆明从岳父母家接过儿子俊杰并把他带到医院,让他哄妈妈开心。
已4岁的俊杰十分懂事,知道妈妈生病了家里很困难,所以从来不计较自己的吃穿。他以前很爱玩摇摇车,爱吃雪糕、糖果,现在从不要求爸妈带他去玩游戏或买玩具。路过卖零食的小商店,还会拉着爸爸的手把头扭到一边去……
从兆明把削好的两个苹果递给妻子和儿子,自己倒了一杯水,揽着俊杰坐到妻子的病床边。
床头桌上放着短信记录本。
俊杰翻着本子,在上面点着自己在幼儿园刚学会的数字读给父母听。忽然他像想起什么似的,转身拿来自己的书包,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画,说:“这个是爸爸,穿红裙子的那个是妈妈。”画的右侧写着“爸爸妈妈带着我逛公园”。俊杰高兴地拉着妈妈的手,说自己的画被老师夸奖,老师说他画得特别棒,还奖励了他一支漂亮的铅笔,说着在妈妈面前晃了晃那支铅笔……
看着眼前温馨的画面,一旁的从兆明既感动又欣慰。调整好心态的傅均,每天都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然而,祸不单行。2012年5月,傅均的老父亲被确诊为早期肺癌,控制病情后,需要定期进行伽马刀治疗。这个消息对这个本就贫寒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随着傅均病情加重,她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外加不断输血治疗产生的高昂费用,家里已经欠了很多债。
5月4日,从兆明听同事说如果有人义务献血的话,其亲属不仅可以优先享有输血的福利,还可以报销一部分输血费用。如果真是这样,自已就可以通过献血的方法来减轻经济上的压力了。想到这里,从兆明立即打电话到重庆市合川区中心血站了解详细情况。
确定献血可以报销部分费用后,从兆明立即赶到献血中心,第一次献了400毫升的血。当时他并没发现有什么不适症状,就不时打电话到血站,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再献血小板。
从这之后,每隔半个月,从兆明就要献一次血小板,累计献血28400毫升。在从兆明的献血证上,前一页填满了他的献血记录,后一页则填满了傅均的用血记录。
傅均给丈夫发短信说:“以前,我总说上辈子你欠我的,所以这辈子你要对我好。现在才知道,是我有福气才找到了你,我会好好治疗,用剩下的半辈子好好爱你。”看到妻子的短信,从兆明感到很欣慰,握着手机,擦着眼泪笑了……
我在这里等你,带你回家
2014年1月4日,傅均再一次被送进抢救室。主治医生把从兆明叫到办公室,说傅均现在病情非常严重,依靠单纯输血已经不行了,必须进行骨髓移植,但从她的身体状况来看,此时手术绝对有风险。
从兆明顾不得那么多,同意让妻子接受骨髓移植,请求医生帮他们寻找骨髓。得知骨髓移植的最初费用是50万元,而后期治疗花费不确定,从兆明联系了自己所有的亲戚朋友,把所有能借的钱都借来了。在筹钱期间,从兆明一直在焦急地等待医生告诉他配型结果。
5月17日,是傅均的29岁生日。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虚弱的妻子,从兆明想给她过一个难忘的生日。
想到当年由于贫穷,自己没给妻子一个很好的婚礼,从兆明想为她补办一场婚礼。于是,他找到当地一家婚庆公司,说明自己的情况。当婚庆公司老板听说傅均的特殊情况后,被从兆明的坚强所打动,决定免费给他们办一场婚礼。
婚礼在一家农家乐门前的草地上举行。
那天,傅均的病情很稳定,她穿上洁白的婚纱,挽着穿西装的从兆明,款款走到平台中间。从兆明拿着话筒,严肃又认真地对傅均说:“老婆,不管有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一定会克服。你要相信,我们一定会幸福地走下去。”
傅均早已热泪盈眶,不住地点头,用力地拥抱着面前这个憨厚沉稳的男人……
当天下午,从兆明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说在中华骨髓库找到了适合的配型。这个意外的消息让夫妻俩高兴得不知所措。
可让人意外的是,因供者的原因,捐献的事被搁浅,并且一拖就是两个多月。心里虽急,但从兆明从不在妻子面前表现出来,他积极与中华骨髓库和医院两边协商。傅均也察觉到一丝异常,不忍再给丈夫增添压力,主动提出回家休养。
回到家后,每天早上上班前,从兆明都会检查一下妻子的手机有没有电:“如果无聊或者哪里不舒服,记得给我打电话、发短信,我看到后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回复你。”傅均总是笑着点点头,为丈夫的贴心感到幸福。丈夫走后,在家实在无聊的傅均找出一本笔记本,继续誊抄她和丈夫之间的来往短信,未来她不知道自己是生是死,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丈夫留下一份念想,用这些温暖又朴实的短信来回馈丈夫的深情……
10月29日,从兆明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供者那边最终同意捐献了,只要傅均术前检查没有太大问题,很快就可以接受手术。接到消息,从兆明高兴坏了,立马带着妻子回到医院。所幸,傅均的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医生得知从兆明的难处后,准许他们先住院,再慢慢筹集手术费。那段时间,从兆明疯了一样四处筹钱,不管多苦多累的活,只要钱给得多,他都愿意做。亲戚朋友知道后也都倾囊相助,再加上好心人的捐款,第一阶段的治疗费总算筹够了。
2015年1月9日是傅均做手术的日子,在此之前,她已经进入医院的层流病房进行术前治疗。从兆明焦急地在外面等待着,虽然妻子的手机已经关机,但他还是忍不住给妻子发了一条短信:“亲爱的,你是最棒的,命运给你的苦,在你30岁之前全都吃完了,此后的生命只剩下幸福。我会一直陪着你走下去,直到变老的那一天。”发着发着,从兆明忍不住泪流满面……
几天后,医生宣布手术成功,但必须在层流病房待上一段时间进行术后观测。
1月25日,是傅均术后的第16天。医生向从兆明转述了傅均的话:她很想他,很想回家。从兆明不能直接跟妻子对话,他再次往妻子手机上发了条短信:“我在这里等你,等你好了,我带你回家。”他相信,等妻子出院后打开手机看到这些短信,妻子一定会开心地笑,正如他们的生活,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苦难走了,幸福就不会远。
胡晓宇摘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