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乌珠穆沁祭火

点击:0时间:2020-08-02 15:39:55

佚名

祭火又叫祭灶,是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在蒙古人看来,火是神圣的。一家一户的祭火,有继嗣之义,凡婚娶大事、新年,都要祭火。祭火围绕火盆、炉灶,有着一系列祭礼和禁忌。

蒙古族很早以来就有以祭火迎接春节的习俗,因为燃烧的火焰象征着新的一年里的一切红红火火、幸运吉祥。目前在内蒙古地区,一些年长的牧民依然能对此有所解读,他们认为:从成吉思汗时代的先民到其后裔,都非常崇拜火和灶神(火神)。普通牧民家的祭火,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举行,贵族则在腊月二十四日举行;在一些地方也会出现秋季祭火和婚礼上祭火。

蒙古族崇拜火,认为火神和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之神,所以人们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等。不能用刀子挑火、不能将刀子插入火中。在蒙语中将火神称作“斡得罕·噶拉罕·额克”即(最年轻的火皇后),这与蒙古族由幼子继承祖业、继承香火的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家如果没有了火,就失去了居住的价值;一个家点燃了火,就会使这个家兴旺,似乎将“火”神圣化了。火有着延续家族的神圣使命,因此把火神看成为“女性神”。

蒙古族祭祀火神要用羊胸叉、奶食品、酒等供品。火撑子,蒙古语叫突力嘎,简单地说是一个有四个支撑点的火架子。火撑子架在火盆上,里边放干柴,有的不用火撑子,便在火盆里搭起四边形干柴架,把蓝、白、黄、红、绿五彩布条,挂在火撑子或木柴的四眉上,分别代表蓝天、白云、黄教、红火、绿色的生命。火撑子前,铺一席白毛毡,摆一张木桌,白毡上用炒米撒上图案,蒙古语称“哈斯塔吗嘎”,意思是玉玺。桌子中央的一只碗里盛着炒米、茶叶、红枣、黄油、羊胸脯肉等,上插燃烧着的香,桌上还有一个盘子,盛着绵羊的四根肋條、颈骨、灌肠、胸脯、羊尾等,装盘的次序是用颈骨、肋骨垫底,灌肠居中,之上是胸脯,最上面是肥腴的大绵羊尾。盘中祭品在当晚的仪式上用。碗中的祭品留待二十四日以后、大年初一以前,每日早晚两次向火撑子里投祭,火撑子里的火至少三天不断,有的保持三个月,甚至到下一年祭火的时候。通常在胸叉内填满红枣、黄油、冰糖、奶酪、柏叶、哈达等,用白色羊毛线缠绕九圈后煮熟。到了晚上上灯时辰,在灶膛内填入沙蒿根、香柏片,上围干牛粪,将灶火点燃。腊月二十三日,传说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也是蒙古族过小年的日子,崇拜火的蒙古民族最隆重的“祭火”仪式就在这一天举行,届时家家户户都在家里祭祀火神。祭火仪式后,老人们将肉汤里煮的奶酪给孩子们尝,享用“祭火”的“口福”。 蒙古族,一到冬季吃肉食时家家屠宰白绵羊,留下绵羊带肉的胸骨和塞满脂肪的绵羊直肠,准备祭火时用。到腊月二十三的那天,取出绵羊胸骨和直肠在锅内煮好,并把装饰修理绵羊胸骨,用活绵羊毛线缠绕胸骨,再用新鲜哈达和绵羊肚网膜脂肪包好,等候祭火。在煮绵羊胸骨和直肠的汤水内放入大块的羊肉(有的放牛肉)和大米,做阿木苏饭(祭火用的黄油肉枣稠粥)。晚上干完活儿后,开始祭火。祭火时,蒙古包当中放火盆,按好锅撑子,并火盆前摆好小方桌。然后,在方桌上摆好修理好的胸骨和带插灯芯的四碗祭火用阿木苏饭,一双扎拉玛(在榆树枝上挂一寸宽四寸长蓝白布条的小旗子)、柏叶、黄油、脂肪、炒米、大红枣、白酒等。待落太阳,出星星时开始祭火。祭火时首先由户主用香火使清洁洗礼火盆。之后,在火盆里的锅撑子内摆放好榆树条或榆树枝。点火之后,用祭火专用的木制小勺子舀阿木苏饭,在锅撑子的四条撑子上抹好。之后,把装饰修理好的胸骨、扎拉玛、柏叶、黄油、脂肪、炒米、大红枣、白酒往锅撑子肉的火上贡献。最后,户主朗诵祝赞词。 朗诵完了,户主带领全家人向灶火神叩首祷告。然后,户主手中举着神箭坐在蒙古包正位,儿子手中举着神桶,坐在火盆前面,其余人员坐在其后,手中举着胸骨下部位的肚皮肉块或放有直肠的阿木苏饭、白酒等,开始招福分。具体做法是:户主领着全家人高举手中之物,大家一起说:“福来!福来!福分快来!福来!福来!”这样说着顺时针绕三次手中之物。然后,户主问:“福分来了没有?”于是,大家说:“来了!”祭火和招福分仪式结束后,儿女们请大人们入席上坐,开始上菜给大人们敬酒磕头行礼。又让孩子们入席尝尝祭火的饭菜,全家喝好吃好,欢乐一场。第二天一早,主人从火盆里捡回胸骨柄灰,装进神桶,存放起来。祭火时戒忌外甥在场。祭火后的三天内忌讳外借东西、熄火、打架斗殴、说不吉利话,给外人吃胸骨下部位肚皮肉等。祭火后的三天内,每天要贡祭灶火,往火里贡祭脂肪、大枣、炒米、黄油、柏叶等。蒙古族祭火习俗是一代代传承下来,都是由父辈教给儿子的。

蒙古人将最小的儿子叫“守火盘”的人,即含接续香火之意。参加祭火的主要是家主和男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可以参加,女孩和外姓回避。供品也不赠出嫁姑娘吃。

蒙古族祭火习俗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它不仅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而且为研究蒙古族的习俗和历史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更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摘自《走遍草原》

标签: 东西 文章 女孩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