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德育评价

点击:0时间:2020-05-19 18:07:33

王建珍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潜能和美德的科学,关注美好心灵和优秀品质的培养,它唤起人们对积极心理品质和幸福生活的关注。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积极的情感、积极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德育作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评价有着一定的激励和监督作用,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德育评价

一、成长性评价甚于结论性评价

学生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从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受到教育,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引导者、参与者,最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收获与成长,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把重点放在成长过程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思想上的点滴收获,鼓励成长,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的发展注入动力。要知道,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教师的认可和鼓励,会让学生倍加珍惜那份成就与欣喜,让学习的过程一点一滴变成快乐的过程。同时有效记载学生的成长历程,为家长、老师、学校提供教育学生的一手素材!坚持在日常管理中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注重深入思考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学生成长性评价的激励教育模式。

二、从面状评价转化为点状评价

班主任老师要善于把自己的管理思想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行动,创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正确的激励手段适时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积极进取。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评价也要从单一的藩篱中解脱出来,使评价更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人格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使学生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同时,人是矛盾统一的个体,学生更是如此,他以不同的生活侧面在同学、老师的面前表现。因此,以往把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全面的,它忽略了个体的诸多侧面,比如学习以外的工作、活动、性格、品质,还有他们可能有的顽劣、坚持、拼搏以及善解人意、与人为善等,教师给学生以多方面的观察与欣赏,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注程度,使个体价值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使教育的针对性更强,也会使教育效果更好。

三、从个体评价转化为时空多元化评价

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过程。事实上,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种判断的主体是多元的,不应该局限于老师的评价。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对学生所进行的评价,无论怎样全面,也只能是教师一个人的角度,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不全面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发动多方面的评价效应,以补充自己对学生认识的不足,更综合地、全方位的评价、引领学生的成长。可以采用利用家校路路通平台,进行网络公开,家长、社会可以及时登录查看学生在校表现,家校联系更加紧密!定期家长会或发放调查表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社会的表现,把家长吸引到评价机制当中来,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知情者,而不是孩子出问题时一味埋怨学校的旁观者。家长参与评价,他们一方面了解教与学的过程,也由以往的学校教育的埋怨者变成协调孩子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使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互评、自评也都是很好的评价方式。学生之间相处,相互理解,所以学生之间的评价,最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细微变化。借助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中知识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变化、能力的形成;学生的自评也会更接近学生的真实表现,有助于教育者全面了解学生。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用恰当方式把这些评价吸收到评价机制当中,教师在学生自评、互相评价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让学生从中受到鼓励,明确方向,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主动发展的目的。

教育是一门艺术,德育教育评价也是如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德育教育评价的功能,充分引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向着更健康的理念发展!

标签: 评价 学生 文章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