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赵树理小说的人文精神华

点击:0时间:2020-05-11 03:06:21

向娟

【摘要】人们对赵树理小说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缺少应有的重视。本文从两个方面做了阐释:一是赵树理小说人文精神的成因,二是赵树理小说人文精神的内涵。这两个方面充分表现了赵树理小说独树一帜的另一面。

【关键词】赵树理;人文精神;成因;内涵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赵树理可谓独树一帜。他“成功地开创了大众化的创作风尚,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人们对他的认可与接纳,只停留在大众化、民族化成就方面,对其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人文精神,则缺少应有的重视。

一、赵树理小说人文精神的成因

赵树理的小说之所以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渗透着博大的人文关怀,乃是有其深刻的内因与外因的,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何谓“人文精神”?概言之,“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

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封建王朝,倡导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在此等观念笼罩下,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及尊严遭到了严重摧残、扭曲、异化,人成了封建伦理道德所随意驱使与宰割的羔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人的价值与尊严几近于零,人成了不能有丝毫情欲的只能纯粹为某种理念生存的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躯壳。直至狂飙突进的“五四”文学革命,才第一次真正对人发出了“魂兮,归来”的真心召唤。至此,“人的觉醒,人的解放,人的改造被提到关系民族命运的高度上来了”,这成了文学第一个十年的主体思想。

1925年,赵树理入长治省立第四师范读书,系统学习了从诗经至明清章回体小说的古典文学,但最让赵树理迷恋的则是呱呱坠地不久的新文学。“鲁迅”、“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的刊物、著作,使赵树理深深陶醉于充满着民主和科学精神的新文学中,受到充溢着人文意识与人文关怀的新文学的熏陶,这正是赵树理日后的创作富于人文精神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外因。

赵树理是地道的农家子弟,他的家庭和他生长的农村环境,给他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财富。他亲历过被债主扫地出门的威胁,品尝过不得已几乎卖掉妹妹的惨痛……总之,他真正知道农民的艰难是什么味道。赵树理这位深深根植于农村,从思想气质到生活习惯都彻底农民化了的作家,对于普通的中国农民的生活、思想的认识达到了烂熟于心的地步。正因为赵树理与他的农民兄弟如此水乳交融,再加上他从小就对农民生活的艰辛有着切肤体验,这就不能不使赵树理先农民之忧而忧,后农民之乐而乐,对中国农民倾注其满腔挚爱;这就不能不使赵树理深切关注中国农民的生存质量与未来命运,殷切期望中国的农民兄弟能早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一切,使赵树理倾尽全力反映中国农民的喜与悲、哀与乐,礼赞农民的美德,针砭农民的陋习,欢呼农民的进步,批判农民的愚昧,从而使其作品激荡着对中国农民兄弟的深切的人文关怀。不难肯定,对农民兄弟博大赤诚的爱意,是生成赵树理小说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因。

二、赵树理小说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实质就是肯定人,重视人的自由幸福,谋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赵树理小说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主要显现为歌颂性与暴露性这两大主题。

赵树理小说中歌颂“性”主题,指的是礼赞生活中合乎人性,人情,有利于人的自由幸福,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真善美的东西,意在树立“应当这样”的榜样。赵树理在描绘一幅幅农村中发生的伟大变革的庄严美妙的图画时,热情塑造了一系列农村新人的形象,有勇敢追求自由婚姻幸福的小二黑、小芹;有不甘世代为奴,力争掌握自己命运而不惜生命之险逐步走上武装反抗之路的铁锁;有不忍逆来顺受,燃烧着斗争激情的小保、小顺;有勇于砸碎千年封建锁链,义无反顾走上妇女解放之路的孟祥英……在这些农村新人身上,闪耀着夺目的人文主义光彩,他们为自己争得了人的地位,尊严与价值。

共产党是人民的领路人,她要把中国引上自由、民主、平等、繁荣之路。党的领导作用要通过党的各级干部来具体发挥。赵树理以深情的笔触,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干部形象。小二黑与小芹的自由婚姻,招致了有浓厚封建残余思想的家长二诸葛与三仙姑的强列反对,又遭到了反动势力金旺兄弟的蓄意破坏。眼看是山重水复,到头来确是柳暗花明,小二黑与小芹终成眷属。这一喜剧性的变化,全是因为有了正确体现党的政策的区长的缘故;再如《李有才板话》中,党的优秀干部老杨,他微服出巡,及时揭露了阎家山“模范村”的假象,发动群众斗倒了恶霸地主阎恒元,取得了改造村政权和实行减租减息的胜利,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赵树理小说中的暴露性主题,主要是揭露现实中践踏人性,悖于人情,阻碍人生存质量提高的假恶丑的东西,意在揭露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告诫人们“不应当这样”。其主要内容包括:抨击封建势力,鞭挞封建观念。在农村工作中,赵树理发现了基层政权不纯的问题,农村基层政权往往被一些改头换面的恶霸地主、流氓地痞所把持,他们为非作歹,欺压百姓。

《小二黑结婚》中的金旺兄弟,《李有才板话》中的阎恒元,《福贵》中的王老万等,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只要这些封建残余势力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人民群众就不可能真正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赵树理怀着极大的义愤,无情揭露了这群戴着假面具恶魔的丑行,召唤人们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彻底埋葬残余的封建势力,充分行使穷苦人当家作主的神圣权利,显示了作品深邃的人文精神。

因封建社会制度的长期腐蚀,致使拥有些财产的农民显得特别自私且目光短浅,他们只看到自己的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集体的长远利益,革命事业因农民心态的偏狭而很难正常发展。

《李有才板话》中的陈校园,刚参加与恶霸地主的斗争时,态度积极坚决,可一旦成了村干部,因没能实现思想上的彻底解放,结果很快就在腐蚀下蜕化变质了;《三里湾》中的老党员范登高,过去曾是受人爱戴、颇有威望的老村长,但在和平建设年代,这位老革命却走了下坡路,热衷于他的资本主义发家致富……通过对陈小元、范登高等一系列形象的塑造,赵树理告诫人们:即便是革命的农民,倘若不彻底摈弃封建的小农意识,到头来仍成不了一个健全的、大写的、和谐发展的人!

赵树理小说的人文精神主要显现为歌颂性与暴露性两大主题,为人们树立了“应当这样”与“不应当这样”的榜样,对引导人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健全的人起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使人之为人有了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75

[2] 出自《左传》闵工元年:“不去(铲除)庆父,鲁难未已。”庆父是鲁国公子,曾一再制造内乱,先后杀死两个国君。

标签: 生活 东西 调查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