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点击:0时间:2020-05-03 10:13:56

赵明塔

【摘要】语感即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也指把自己对语言的感受表达出来的能力。“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语感;阅读;积累

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只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在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提高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效率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

语感即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也指把自己对语言的感受表达出来的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而且应把它放在重要地位,因为它对学生学好语文至关重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下面我联系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书对训练语感的有效性。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进行教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

二、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因而,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境地。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感情共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写了小女孩因寒冷、饥饿、痛苦、孤独而在大年夜悲惨地死去。小女孩的四次幻想“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是全文的主线,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将这一过程变为“内心视像”,使课文描绘的四幅幻景依次在脑海中浮现,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这可怜的小女孩就在我们眼前,她是那么孤苦无望,那么令人同情。这些浮现的图像越清晰,就越说明学生的语感强,对文章的内容,人物的言行、表情、神态把握得就更准确了。

三、在比较和评价中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的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并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对于这样的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评,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

四、在语言实践中强化语感

“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通过熟读、背诵形成的语言积累,还要经过迁移性的练习才能逐步实现内化。”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促写,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创造性的口头语言表达、书面写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言语的运用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言语之神妙,把握言语之精髓,也使课文的思想得以延续,自身的语感得以发展。

1、口语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可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深化感悟。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朗读、说话、演讲,或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转述等,深化感悟。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畅谈自己想象中的“鸟的天堂”的样子,随后可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文中的“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自己想象中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姿态。这一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而且使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内化了语言,培养了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勤于动笔

“勤于动笔也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用心用情去感悟语言文字时,已经不是单向的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因为每篇文章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作者,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实质是与作者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传递,经验的融通,这必将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唤醒沉睡在学生内心当中的与之相似相通的生活经历、经验和感受,从而会产生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此时教师要为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将积蓄于胸的所思所感彻底地宣泄出来,以达到升华感悟,积淀语感的目的。

语感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认为:“训练语感,就是要通过训练使自己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接近作者的旨趣。”的确,语感的培养需要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现象,诵读时入情入境,才能逐步培养良好的语感。

标签: 文章 语感 生活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