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把“干事”作为培养考核干部的重要条件
李莉
【摘要】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围绕“干事”这个关键词,也就是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我们海事系统如何提高各级干部能力和素质,笔者认为组织人事部门要把想干事、能干事、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作为培养、考核干部的重要条件,这是我们做好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结合点和着力点,也是全面衡量、考核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想干事是“德”的体现;能干事是“能”的体现;多干事是“勤”的体现;干成事是“绩”的体现;不出事是“廉”的体现
一、前言
在201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用干部要全面,这里的“全面”有两层含义:一是横向内容上的“全面”,是指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要全面,综合素质能力要强;二是纵向时间上的“全面”,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全面地考察干部的表现。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围绕“干事”这个关键词,也就是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我们海事系统如何提高各级干部能力和素质,特别是基层处站是关键。笔者认为组织人事部门要把想干事、能干事、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作为培养、考核干部的重要条件,这是我们做好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结合点和着力点,也是全面衡量、考核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依据。本人长期在基层工作,我们的干部应具备“三种道德”、要践行“三个代表”、要做好“三个服务”、要明确“三个理念”、要树立“三种意识”,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强队伍。
二、想干事是“德”的体现 要具备“三种道德”
德是指道德、品德。它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受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制约。在我国古代,德的内容主要包括“忠、孝、仁、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德的内容主要是“立场坚定、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条件变化了,德的标准也不同了,邓小平同志指出主要标准是:“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做出积极贡献”。
想干事,就要将“坚定信念”作为首要前提。领导干部的“德”是干部从事工作的指导因素,它起着正当动机、明确目的的作用。主要是职业道德、政治品德、伦理道德,也就是世界观、人生观、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是否想干事,是衡量干部愿不愿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是不是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不是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标志。要奋发有为、不懈追求,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有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乐于并努力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
想干事,就是要时刻恪守职业道德、政治品德、伦理道德,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想干事,就要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保持着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热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保持着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想干事,就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想干事,就要在攻坚克难上、在改革创新上、在抓好落实上狠下功夫,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才能用一个个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业绩,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三、能干事是“能”的体现 要践行“三个代表”
能是指能力、本领。它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以及所必须的心理特征。能力包含着才能、学识这两个内在的因素,两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成为能力的物质基础。能力与学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能力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智能因素,当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离不开知识。没有知识,能力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本领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能干事,就是要将“为民服务”作为根本使命。领导干部的“能”是多方面的,每种能力又有不同的层次和具体的含义。主要看是否具备工作需要的思想水平、理论修养、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是否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在学识上大致包括文化知识水平、政治理论修养、专业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才能上主要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观察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策划决策能力、口笔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要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要做到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坚决杜绝对群众生活不关心、对群众疾苦不动心、对群众办事不尽心的现象。
能干事,就是要积极践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夺本利益”。领导干部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不断推动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能干事,就是要顺应规律地善干。领导干部应该不断深化对我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确把握具体工作的规律,用以指导工作实践;能干事,就是要依靠群众地实干。领导干部应该学会运用群众观点,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善于从群众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干事,就是要不断创新地巧干。领导干部要坚持运用典型引路的方法推动工作,坚持用分类指导的方法促进工作,坚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指导工作,坚持用制度和机制落实工作。不想干事,干不好事,干不成事,能就无从谈起。
四、多干事是“勤”的体现 要做好“三个服务”
勤是指勤奋、勤劳。它表示出力的意思,主要是讲是否能够坚持日常工作,在工作中是否专心致志、集中精力,能否模范地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态度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因为脑力劳动有时不受岗位、条件的限制,这就要看是否能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否勤勤恳恳工作,是否讲究工作效率。
多干事,就是要将“勤政务实”作为一贯作风。领导干部的“勤”是一种传统美德,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起到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作用,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力量;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应成为工作生活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勤”的结构主要是事业心、服务性、责任感、主动性、工作时间、工作完成质量、工作完成数量。
多干事,就是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多干事,就是要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坚持带领、带动、带好群众的实干。多干事,就是要工作中主次分明,持之以恒,勤奋努力,终有所成的苦干。抓住主要工作,突出重点工作,做到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解决,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实现。多干事,就是要拓宽空间,落实措施,破解难题的巧干。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一个个任务的落实,一个个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把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好。多干事,就是要工作中抓住热点,求真务实,作风扎实,为民解忧的真干。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再小的事也要竭尽全力去办,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五、干成事是“绩”的体现 要明确“三个理念”
绩是指成绩、业绩。注重工作的实绩,是我们党考核干部的一条基本原则,它是干部德才的凝结和“物化”,它把本来内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德才素质转换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物”。但是,实绩与德才不能划等号。
实绩是德才的体现和反映,而实绩不等于德才,因为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德才是内在素质,实绩则是外在成果;实绩体现德才,德才转化为实绩,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不能说有实绩就必有德才,有德才就必然有实绩;另外,两者既有一致性的一面,也有不一致性的一面,不能单纯地以实绩论德才,更不能以德才定实绩。
干成事,就是要将“敢于担当”作为可贵品质。领导干部的“绩”是工作成绩、政绩,是在工作中直接和间接所做出的实际贡献,是干部德、能、勤、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表现。绩的构成可分为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是由完成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的多少来论述,质量必须从上述成果的水平、难度、社会作用和经济效果等全面评价,要克服干部中说大话、讲假话、编瞎话、不干实事、哗众取宠的陋习。
干成事,就是要明确“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干成事,就是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在工作中务求实效,创造出上下满意的业绩。干成事,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又好又快,创造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政绩。干成事,就是要工作讲大局,决策讲科学,办事讲实际,不做表面文章,不摆花架子,不搞轰动效应,成绩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干成事,就是要讲究工作效能、效率,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看是否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之,政绩不会凭空而来,空谈出不了政绩,坐等出不了政绩,唯有实干并且干好才能出政绩。
六、不出事是“廉”的体现 要树立“三种意识”
廉是指廉洁、廉政。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主题是要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现代它主要指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一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从政道德,要崇尚法纪、公正乐善、健康向上;二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精神面貌,要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三是领导干部的公共伦理道德,要团结向上、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四是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和表率作用,要清正廉洁、谈泊名利、昌明有序。
不出事,就是要将“清正廉洁”作为基本要求。领导干部的“廉”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党和人民赋予领导干部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造福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廉洁自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必须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决不把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工具;必须认真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只有廉洁自律,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廉洁从政,两袖清风,执政才能执得好。也才能成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头人,在人民群众中更好地树立党的形象。
不出事,就是要树立“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坚持权为民用,锐意开拓进取,始终艰苦奋斗。不出事,就是要在工作、生活中,营造出良好的廉政氛围和环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表现,坚持把内在的道德要求付之于长期的从政实践。不出事,就是要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根基。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地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经得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长期执政的考验。不出事,就是要遵循公共伦理规范,在社会道德中发挥表率作用。官德是政府赢得民心、民意的重要法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兴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德是领导干部从事工作的指导因素,能是领导干部从事工作的才能因素,勤、绩、廉则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中的综合体现。这五个方面是紧密相关、互相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领导干部培养、考核的一个完整而科学的结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常弃非份之想,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坚持做到与时俱进想干事、求真务实能干事、奋发有为多干事、开拓进取干成事、廉洁自律不出事,做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家庭、无愧于自己的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