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队机务士官述职陈述 机务士官“院校+部队”联合培育形式讨论

点击:0时间:2019-10-23 02:45:10

裴杰 王江燕

摘 要:机务士官是航空机务保证的重要力气,他们的技术才干是空军战役力的重要影响要素之一。由于各种要素的影响,当时机务士官培育形式存在坏处,不能习惯部队练习和作战的需求。为了处理这个问题,从教育内容、条件建造、师资部队培育和组训形式等方面探讨了“院校+部队”联合培育形式的施行办法,为机务士官培育形式的改造供给参阅。

要害词:机务士官 院校+部队 培育形式

一、机务士官当时培育形式存在的问题

1.机务士官理论教育过火着重“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够用”和“有用”的准则

如今机务士官的教育培育形式,并没有真实脱离军校成长干部的学历教育形式,依然十分重视根底理论,其课程系统盲目寻求常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彻底合适学制时刻较短、文明根底良莠不齐、实践才干要求较高的机务士官。教育过多的理论常识并不能让士官学员学会的更多,由于一方面学员精力有限,学习时刻有限,另一方面学员文明层次有限,理论根底有限,导致教得过多,学员精力涣散,广种薄收,原本应该要点把握的内容并没有了解透彻,消化了解,反而捉襟见肘。因而,士官理论教育有必要遵从“够用”和“有用”的准则,重构教育内容。[1]

2.机务士官实践教育缺少“针对性”和“有用性”,忽视“能用”和“管用”的准则实践教育是当时机务士官培育进程中的重头戏,但也是问题最多、作用最不抱负的阶段。机务士官实践教育阶段,学员往往表现出较弱的实践才干。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实践课程往往是有理论课程完毕之后才进行,学员在单纯解说理论时没有感性知道,感到单调乏味,学习功率低下,而实践课安排时刻滞后,随意性大,让学员把没有了解透彻的理论使用于实践,许多学员只能看着试验设备无从下手,无法很好地把理论使用到实践中。[2]

综上,为了进步机务士官学员的专业才干和任职才干,需求构建愈加高效的培育形式。“院校+部队”的联合培育形式,是处理当时院校教育进程中存在的坏处和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戎行院校施行任职教育的根本途径,也是院校变革和立异开展的必定之路。

二、机务士官“院校+部队”联合培育形式的可行性

院校有着深沉的理论沉淀、密布的人才优势、前瞻的技术立异、活泼的思维磕碰;部队具有完全的武器配备、鲜活的军事实践和稠密的战役气味,院校教育和部队练习是戎行人才培育的两个方面,它们有着血肉联络,不可分割。关于部队来说,初级任职院校深化了解部队的需求和未来战场关于机务人才的要求有着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院校经过教育改造,不断进步教育质量,为部队运送用的上的高质量人才,终究获益的是部队。关于任职院校来说,与部队的严密联络,培育合格人才,是其完结功用使命的要害点和着力点。

为了完成人才培育的方针,有必要进一步解放思维,更新观念,探究院校教育和部队练习交融开展的新办法,把人才培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真实做到联合培育、全程培育、全要素培育。

三、构建“院校+部队”联合培育形式的办法

要处理如今机务士官培育形式存在的问题,士官教育有必要要脱节传统培育形式的捆绑,在教育内容、条件建造、师资部队培育、组训形式等方面寻求改动。

1.以有用、够用为准则,重构教育内容

针对航空机务保证岗位所有必要专业常识,从头构建机务士官的常识模块结构。

一方面,理论课程变革要针对士官的岗位需求,结合士官本身特色和院校教育实践,杰出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和“使用性”,以才干培育为本位,在常识构建上以“有用”和“够用”为限。在形式上,要打破按课程安排教育内容的格式,有利于杰出常识使用的连贯性,对所触及课程的常识点,依照实践的作业进程进行挑选,并从头序化以构建新的教育内容系统。以项目为头绪,将多门课程或专业常识内容进行交融,常识的总量不变,仅仅安排形式发作改动,依照常识在项目中的从头组合,这更合适任职教育学员的学习特色,更能进步教育作用。

另一方面,依托航空机务保证岗位所有必要的技术,构建士官所需的实践才干结构。

2.以能用、管用为准则,重建教育条件

传统的教育进程中,机务士官的理论教育环节和实践教育环节分别安排在教室和试验室。“院校+部队”联合培育形式下,教育场所现已不是单纯的教室或许试验室,而是交融教室和试验室功用的实习场所或许部队的练习场。课程教育的地址不再分不同场所进行,而是统一将课程的教育安排在实习场所或许部队的练习场,安排在实践配备上进行。这样做的优点是学员对着配备学习而具有真实感不会感到笼统和生疏,并能有更深入的知道。[3]

3.以沟通、代职为关键,重树师资部队

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部队建造相对滞后,是限制院校机务士官培育水平的重要要素。当时教员部队才干本质结构与任职教育要求距离较大,大多数教员任职阅历单一,难以做到理论严密联络实践,不能习惯任职教育对配备实践教育要求较高的需求。为了处理上述问题,“应根据教员担任的机型和配备,定时安排教员到部队进行沟通和代职。教员部队不只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校园要根据机型和专业与部队的机务队打开长时间和定时的人才沟通,一方面派教员去部队调研和进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要将部队的技术人才引进到院校作为客座教员,这样就可以充分教员部队,弥补院校教员的短板。经过院校和部队的严密联络,将院校教员部队的进行定时沟通和更新,使得教员部队始终保持新鲜血液和充分的营养,才干滋补机务士官学员,让他们学到真实需求的常识和技术。

结语

为习惯新形势需求,我军院校活跃推动深化人才培育形式变革,在院校教育与部队练习结合方面进行了斗胆的测验和探究,打造既能习惯我军功用使命需求、杰出本军兵种的特色,又能发挥本身的特色和优势、有的放矢、高效节能的军事人才培育形式。

参阅文献

[1]胡军涛,张冬丽,程平.戎行院校教育与部队练习交融开展对策刍议[J].继续教育,2015,9.

[2]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3]李邦恒,黄如安.外军健全院校教育向部队挨近运行机制经历做法与启示[J].科技創业,2014,6.

标签: 机务 士官 部队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