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的写字教育
刘晓磊
比较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和人教旧版教材,笔者发现,在阅览、写作教育等方面都更为体系的部编教材,却“缺失”了“写字教育”,旧版教材的“附录”在部编教材中已不见踪影。但若仔细比对新旧两版教材便能发现,旧教材“附录”消失的背面,却是部编教材润物无声的“写字教育”在悄然浸透。
一、从正楷到行楷,浸透教育思路
《课标》在第四学段方针中对“识字与写字”作了如下要求:在运用硬笔娴熟地书写正楷字根底上,学写标准、通行的行楷字,进步书写的速度。《辞海》称正楷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榜样”。显着,这种字体是最值得学生掌握的。所以课标要求学生要能书写“正楷”字,且到达“娴熟”程度。又因为“行楷”的书写速度更快,所以还要在娴熟运用正楷的根底上,学习“行楷”,以进步书写功率。可见《课标》指示了初中学段的“写字”教育思路,即从正楷到行楷。
这一思路与部编教材“读读写写”栏目的编写思路彻底契合。部编本七年级全册的“读读写写”皆为“正楷”字,八年级全册皆为“行楷”字,这是相较于旧版教材“读一读写一写”的一个显着改动。旧版教材的“读一读写一写”在整个初中学段所运用的字体皆是“正楷”,字体短少改动,教育价值较低。关于《课标》明确要求掌握的“行楷”,只在七年级上册的附录《写好硬笔行楷字》中有所表现。尽管文中较为翔实地阐明了怎么写好行楷字,但是关于学生而言,仅用一篇文章去介绍,其效果怎么与用一整学年时刻去学习和运用比较呢?究竟写字的学习,是一个按部就班地进程,不积小流便无以成江海。学生于每一课进行字词学习时,都能滋润在契合学情的字体学习里,这样的写字教育才是润物无声的。
二、从空白框到书写专用格,浸透教育方法
相较于旧版教材“读一读写一写”的空白方框,部编教材最显着的改动,就是多出了“田字格”和“空白格”。七年级“田字格”与“正楷”的调配,八年级“空白格”与“行楷”的调配,细审之下,独具匠心。
最为方正,可为榜样的“正楷”,当然需求调配“田字格”了。如此才干凸显那规则的一撇一捺,都有纤细的考究。学生字写不好看,责之于他们在写字时,无法掌握字的每一笔每一划应在何方位,又有何份额关系。以致于字写出来,各个部件或笔画之间,疏密不适,长短参差。而“田字格”有“横中线”与“竖中线”,它们又将整个格子分为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田字格便像坐标系,如此将正楷字放置其间,便可以直观明晰地展现出每一笔画或部件在坐标系中的方位了。例如七上《漫步》课后的“霎”字,这个字新旧教材的“读读写写”皆有。这种笔画多,全体略显“臃肿”的字,学生最易在书写时呈现份额失调的状况而损失美感。故以往笔者在执教旧教材时,要求学生在方框旁临写此字,学生总是写得歪七扭八,头大身小。而现在在运用部编教材时,学生能清楚地看到部件“雨”全体位于田字格的上半部分,“雨”中的一竖于田字格的竖中线重合。而部件“妾”根本位于田字格的下半部,且“妾”的第一横与横中线重合。有了这些信息去定位,学生再运用周围的空白田字格写出来的“霎”,显着漂亮多了。
而关于“行楷”,尽管其根底亦是“正楷”,但因为其涉及到笔顺的改动、笔画的连带和削减,相较于“正楷”更具书写特性。此刻若再用“田字格”去标准,或许会略显板滞,失其灵动之意。故而八年级“读读写写”将字体改为“行楷”的一起,亦将书写格换为了“空白格”。如此一来,学生关于字的细节处理便有了更多空间,不至于让连带的笔画也被固定在不变的“坐标方位”。此外,每一个字的巨细皆占空白格的3/4左右,这个份额亦是教材供给给学生写字的启示。
“描摹名家书法,领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是学段方针中的另一项要求。其间“摹”是范字之上摹写,或用透明纸压在范字上描绘。“临”是看着范字,在别的的当地临写。很显着,旧教材的“读读写写”只适用于“摹”这种方法。而部编教材因为引进了书写格,降低了仿照的难度,不只适用于“摹写”,相同适用于“临写”。当然,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也要有认识地引导学生去调查和仿照“读读写写”所供给的范字,以最大化地运用教材资源。
三、名家硬笔书法,浸透审美认识
“描摹名家书法”中有一个词极为要害,即“名家”。咱们无妨考虑,为何不是“通行”或“标准”的书法,而是“名家”的书法?“领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一句已然给了答案。清楚明了,“名家”的书法,要比“通行标准”的书法,如工作所用“楷体”等,更具有个人特征。如此,便可以供给学生更多的审美空间和价值。
为此,旧版教材先后选取了“颜真卿”“王羲之”“张旭”“孙过庭”四位书法名家,向学生展现其名作真迹,供其领会审美价值。但是书中所供给真迹究竟皆为软笔书法作品,虽仍有极大审美价值,但关于以学习和运用硬笔字为主的中学生而言,或许赏识起来有一些难度,且含义不大。部编本教材主编王本华教授曾言:“新教材的读读写写重视字词堆集,并重视培育学生的汉字审美认识”。其间“审美认识”一方面来源于书写格与字体的奇妙调配(田字格配正楷的标准,空白格配行楷的灵动),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字体自身了。部编教材“读读写写”的书写约请的是闻名书法家丁永康先生。细细品味他在教材中的词语书写,七年级的正楷较于电脑楷体,笔力遒劲之中又不失柔软,全体份额天然调和,极为中正标准。而八年级的行楷,行笔流畅自如,巨细共同,灵动俊美。这四册书的“读读写写”表现出了他极高的硬笔书法造就,为学生供给了极大的审美价值。
四、方位的改动,浸透教育位置
“写字教育”在旧版教材的“读读写写”中浸透较少,首要體现在“附录”之中。第一册附录浸透“学习行楷”的教育方针,第二册浸透“描摹名家书法”的教育方针,第三四册浸透“领会书法审美价值”的教育方针。但是每册书都将附录会集组织在最终,这简单给师生一些幻觉:放在最终的八成不重要,且名为“附录”,就是顺便品,随意看看便好。为此部编教材又改动了这种编列的方法,直接取消了“附录”,将原有的几个首要教育方针,悉数浸透在了每一课的生字词学习中。如此就是将“写字教育”的位置空前地进步了,且运用教师灵敏地组织,更能耳濡目染地对学生进行书写的辅导。
旧教材“附录”消失的背面,却是部编教材润物无声的“写字教育”在悄然浸透。若咱们可以合理运用“读读写写”,定然能顺畅达到《课标》的要求,将学生引领向汉字的博学多才之处。
参考文献:
[1]张军《田字格在练字中的效果》,《课程教育研讨》2014年8月上旬刊
[2]李娟娟《写好中国字——部编一年级教材“写字辅导”的改动》,《湖南教育》2016年11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