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比照 英汉词汇语用失误浅析
钱毅
摘 要:因为英汉言语在文明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英汉跨文明外交过程中极易呈现语用失误。本文将对英汉言语中词汇的概念界定、比方方法及情感颜色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削减跨文明外交中的语用失误,然后促进外交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语用失误 英汉词汇 差异
人类言语学家萨丕尔以为,一种言语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了该民族的文明内在。文明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因而词汇也具有相应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因为词汇的这一特性,人们在跨文明外交时,极有或许呈现语用失误。Thomas 以为,所谓语用失误是指说话人在外交中疏忽或违反了意图语特有的文明价值观念,外交遇到妨碍,不能顺利进行。语用言语失误是语用失误的一种。本文将对英汉言语中的词汇语用言语失误进行比较分析,以削减跨文明外交中的语用失误。[1]
研讨发现,有些词汇在英汉两种言语中尽管能够找到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却有较大差异。最为典型的比如是“龙”这个词。汉文明中的龙是一种见首不见尾的神物,能呼风唤雨,造福人类,标志吉利、庄严和登峰造极。一切和皇室有关的东西都会加一个“龙”字。如皇帝气愤是“龙颜大怒”,皇帝逝世被尊为“龙驭宾天”。英语中和“龙”对应的词是dragon。英语中的龙也不食人间烟火,但却是一个如狼似虎、给人类带来灾祸的妖怪。英語a dragon year不是“风调雨顺之年”而是“灾祸之年”。研讨标明,呈现这种状况的首要原因是言语使用者疏忽了词汇字面意义之外的“寓意”而呈现了语用失误。这样的比如不乏其人。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状况:
一、英汉言语对词汇的概念界定不一致导致语用失误
英汉言语中,有许多词字面意思看似相同,深究就会发现其内在意义却截然不同。如汉语“农人”指的是直接从事种殖等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相对应的英语好像应该是peasant和farmer。但是,peasant 在英语中常具有贬义,一般指乡下人或没有教养的人,farmer则指自己具有农场或运营农场的人。
再如,汉语“先生”是对获得必定社会地位和具有广博学问的人的敬称,且不局限于男性。如杨绛女士被敬称为“杨绛先生”。和“先生”对应的Mr.只能用于男性,对所称号的人没有其它附加条件,是一个一般的称谓。
中国人把肤色表面迥异于国人的统称为“外国人”。英语中的对应词为foreigner。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却不大用foreigner一词来指外国人。foreigner仅指那些令人恶感的来自国外的人。
二、英汉词汇比方方法不同导致语用失误
比方是一种经过对相关事物的描绘或搬运间接地为词语赋义的方法。它使所喻词语生动、形象,而且直观易懂。英汉词汇在运用比方方法时存在着一些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用来参照的物体不必定相同
同样是描述“瘦”,英汉中有些词用了相同的参照物,如汉语“瘦猴”、“瘦得像排骨”,英语as thin as monkey、skinny。还有一些词则用了不同的参照物,如汉语“搓衣板”和“麻杆”,英语as thin as shadow(像影子相同瘦)和as thin as six oclock(像六点相同瘦)。
2.相同的参照物体发生的联想意义不同
英汉词汇中有许多用动物作比方。猫是汉文明中常见的动物。与“猫”相关的词汇都会给人很亲热的感觉。如“像猫咪相同温柔”比方人的性情灵巧。西方文明中的cat 既是魔鬼撒旦的化身,也是中世纪巫婆的守护神。因而cat 在英语中喻指“恶妇”,old cat则喻指“脾气坏的老太婆”。
英汉中同一个表明颜色的词也会发生不同的联想。如赤色。中国古代常用“美女”指面庞姣好的女子,用“红楼”指富有人家女儿的闺阁。英语red并没有与“女子”相关的引申义。“美女”译为a beautiful girl,“红楼”则译为a ladys room。英语和汉语比较好像少了些意境。
英汉词汇中的数字也有不同的寓意。如数字“三”在汉语中是表明吉利的玄数,如三皇、全军等;“三”和“五”连用表明“次数多”,如成群结队;和“两”合用,表明“少”,如三三两两。英语three的意义却大不相同。three兼有“紊乱”和“实在”的意义。如,three-ring circus指局面紊乱,three handkerchief 指的是实在得让人流泪不止的伤感剧。
三、英汉词汇情感颜色不同导致语用失误
许多词汇在英汉文明中具有不同的情感颜色。如skeleton原意为“骷髅”。该词在汉语中挖苦没有抱负、无所作为的人,但是英语skeleton仅是对“瘦”的一个形象比方。再如雄鸡在中西方文明中的情感颜色也不同。汉语中的雄鸡代表的是积极向上的精力,相关的词汇有“雄鸡报晓”、“发愤图强”。而英文对应词cock/ rooster 常常具有贬义。如,rooster 一词用来指“傲慢自傲的人”;而“a cock of the walk”喻指“称王称霸的人”。还有一些表明颜色的词汇状况也相似。汉语中的蓝色是安静、纯洁和宽广的标志,而英文blue却是有褒有贬。表褒义的词如blue blood(贵族血缘)。而在in a blue mood(情绪低落)中blue 表明“悲伤”,具有贬义颜色。
结语
跨文明外交本质上就是不同种族和民族的历史背景、文明背景及生活方法等方面之间的沟通。外交过程中,不乏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只要高度重视各文明之间的差异,全方位、多角度得深度分析言语的内在及其所依属民族的特征,才或许削减外交中的语用失误,保证外交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唐红芳.跨文明语用失误研讨[M].湖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