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造 “新工科”建造的五个打破与开始探究
摘 要:建造与展开“新工科”含义严重。新工科建造应该是范式的底子改动,不仅是创设新专业以及编撰论文,至少应该有可供操作的培育方案,相应地供给专业证明和专业确定两个确保。新工科建造有必要重视五个打破,即打破学科壁垒、专业藩篱、本研间隔、师生冷漠、校企隔膜。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的5项探究,包含跨学科的机器人研讨院、跨专业的3个双学位班、贯穿本研的工程师学院、激起师生热情的学生点评形式变革以及校企協同的“千生方案”等。
关键词:新工科建造;工程教育变革;学科;专业;校企
从20世纪末开端,国际工程教育变革如火如荼。“回归工程”“工程教育范式搬运”“再造工程教育”等标语的提出,无不反映出立异工程教育的国际展开趋势。在这一含义上,“新工科”的提出为工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究供给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是对国际工程教育变革展开做出的我国本土化的回应,丰厚了工程教育“我国经历”“我国形式”的内在。
“新工科”建造号角现已吹响。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举行归纳性高校会议,发布了“新工科”建造复旦一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举行工科优势高校会议,发布了“新工科”建造举动方案(“天大举动”),提出探究树立工科展开新范式,特别突出了举动方案的问题导向。在教育部指导下,当地高校会议相继举行。4月28日CDIO联盟年会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举行,要点重视新工科建造,着力推动新工科建造,正式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安排的“千生方案”。5月11日当地高校杰出联盟年会在湖南工程学院举行,进一步凝集当地高校力气,聚集新工科建造。新工科建造分为3路大军齐头并进:工科优势高校组由浙江大学牵头,归纳性高校组由复旦大学牵头,当地高校组由上海工程技能大学和汕头大学一起牵头。
一、新工科建造的底子要义
国家正在施行立异驱动展开战略和“我国制作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一系列严重展开战略,培育科学根底厚、工程才干强、归纳本质高的工程科技人才,关于支撑效劳以新技能、新业态、新工业、新形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含义和战略含义,也是建造制作强国和立异型国家的重要条件。建造与展开“新工科”已然成为当时社会工业晋级与展开的必定要求,成为进步国家未来竞争力,赢得全球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成为深化高校工程教育范式变革,满意国家工业经济展开的实践需求。
新工科建造有必要从技能范式、科学范式、工程范式走向新工科范式。新工科建造绝不仅仅是创设一批新专业,2010年面向战略性新兴工业从前设置了140个新专业。新工科建造不是“牌子”,也不是“帽子”,更不会直接带来什么资源,而应该是沉甸甸的职责。新工科建造绝不仅仅是编撰一批研讨报告,工科的特征就在于举动,有必要付诸学生培育的举动,至少应该有一批培育方案,一起有一批又一批学生不断培育生长。新工科着重要培育的是两方面才干,即工程立异才干和习惯改动才干。
新工科建造需求供给两个确保。其一为专业认证。2016年6月2日我国参加华盛顿协议,成为第18个正式成员。但应该认识到专业认证是底线思想,是底子标准、底子要求,专业认证的重要作用在于强化培育进程的理念,然后适度淡化培育成果,亦即培育成果由培育进程的标准性加以确保。其二为专业确定或专业点评。专业确定是优秀思想,经过认证的专业或许仅仅二星级,建立面向学生的相关目标,能够确定三星、四星、五星甚至超五星专业。需求指出的是,这样的确定是面向学生的、特征的、立异的,并不是面向学科的,亦即学科点评的优秀并不等价于专业确定的优秀。新工科建造也不该被底线思想的专业认证捆绑了四肢。
二、打破学科壁垒
学科类别可谓严阵以待,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指必定科学范畴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新工科建造,一是有必要重视学科穿插与交融,而不是学科的不断细分,学科细分应该不是本科的范畴;二是有必要重视工业展开与趋势,这与把学科作为起点的逻辑底子不同,这就将校园内与校园外树立了深层次的互动;三是有必要领会未来的展开与趋势,培育面向未来的人,这也正是校园的优势之地点,既是引领社会风尚,也是与社会敬而远之的需求。
高校的学术架构整体是面向学科的。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开端面向工业、面向作业、甚至面向岗位施行人才培育。我国科学院大学建立的未来技能学院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立异,咱们有必要挣脱原有的结构形式,脱节学科圈套,打破途径依靠,安身快速改动展开的国际,探寻新工科与新经济照应之策。
2017年4月24日,浙江大学与余姚市人民政府签署结构协议,建立“浙江大学机器人研讨院”,要把研讨院建造成为我国机器人技能研讨与工业化的“示范区”、机器人高端专业人才的“集聚区”和高级工程教育变革的“试验田”。研讨院已于5月16日正式揭牌,将首要从事机器人技能研制、技能成果转化与机器人工业培育,以展开高水平机器人技能立异研讨、高功率技能成果转化为中心使命,探究高级工程教育变革新路子,培育造就机器人作业急需的穿插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研讨院将打破学科壁垒,成为“新工科”建造的重要基地。
三、打破专业藩篱
所谓专业,是指高校依据社会分工的需求建立的学业类别,在我国更多的是依据国家建造需求和校园性质设置各种专业。专业其实就是一系列课程和一系列教育环节的有机集成,现在专业现已构成了相对固化的形状,有必要进入专业敞开情况。一是敞开课程,建立少而精的专业中心课程,构成辅修微专业,甚至能够部分凭借现代技能手段,让其他类别或许工科类别学生辅修。二是敞开环节,包含讲堂外、校外、境外环节,与其他专业环节互动、学习。专业边界不要那么清晰,跨界交融是展开王道,然后实质性推动复合型人才培育进程。
应该看到,专业在必定程度上固化了现阶段人们的思想形式,对抢手专业的追逐愈演愈烈。实践上,专业与作业、专业与作业、专业与创业的相关并不大,特别是本科专业到研讨生阶段彻底有时机作有用的搬迁。因而,打破专业藩篱,关于校园自身以及关于引导社会具有两层甚至多重含义。教育部等五部分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级教育范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效劳变革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7〕7号)清晰提出:“支撑高校对接工业作业需求,经学科和工业作业专家充沛证明后,依照专业办理规则设置经济社会展开急需的新专业”。此举必将有力助推新工科建造。
浙江大学依据当时和未来社会科技展开趋势,结合新工科建造想象,充沛发挥学科优势,以学科穿插为特征,创始了“机器人+人工智能”“金融+数学”“计算机+大数据”等三个双学位班,分别是“工科+工科”“社科+理科”“工科+理科”三种形式。2016年已招生100人,遭到社会、学生、家长和专家的认同。
四、打破本研间隔
本科的重要使命是完结应试教育到才干培育的底子改动,改动12年根底教育构成的惯性。明显,要完结这样的蜕变并非易事,而尽早完结这样的蜕变又显得十分重要。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学生的脑筋不是用来被填满常识的容器,而是需求被点着的火把。”本科阶段必定要把火把点燃,研讨生阶段才干烧得更旺。经过本科阶段的动能转化,根底教育的优势才干成为真实的人才培育优势。
只要本科的举动还远远不够,有必要适度贯穿本研。比方,能够设置“系列工科本科+办理辅修”,从办理硕士出口,以6年甚至少于6年完结本硕学习;也能够设置“系列外语+系列工科”双学位,再从系列工科硕士或博士出口。这样培育的人才是复合型的,习惯性强。一起,能够有用缩短人才培育时刻,进步人才培育功率,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为了探究工程人才研讨生阶段培育的新机制、新形式、新途径,浙江大学于2016年建立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一起称浙江工程师学院),第一批接收了300名具有实践经历的学生。在2017年接收的第二批700名学生中,既有在职人员,也有应届结业学生,其培育形式是立异的,或许能够打造成为工程教育的MBA、EMBA、MPA。
五、打破师生冷漠
教育不该该是“良知活”,而应该是教师的主业。当时,教师“培育自己比培育学生更来劲”的现象比较遍及。教师的境地应该是“培育自己来劲,培育学生更来劲”,至少应该是“培育自己来劲,培育学生也来劲”。有必要要处理教师情愿投入的问题,其切入途径或许是改动薪酬与教育的相关性,改动现在的负相关、零相关、弱相关情况而成为强相关。
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是消除师生冷漠的有用途径。互动可分为5个进阶:一阶谓之“单声道”,即只闻教师之声;二阶谓之“Q&A”,有一些简略的问答;三阶谓之“互动”,有必定深度的互动;四阶谓之“质疑”,表现质疑精力和批判性思想;五阶谓之“争辩”,所谓越辩越明,标准答案并不重要。咱们在不断了解和学习国外教育,可是,国外不行全效法、国内不用全承继,有必要根据实践、根据国情、根据文明,继续探究高级教育变革展开新途径。使现在的“垂头族”讲堂真实改动为“强互动”讲堂,充沛激起师生的生机、立异力和创造力。
学习不仅仅要分数,有必要更多地重视分数背面的东西,有必要处理学生有爱好投入的问题,真实使“考生”变为学生,其切入途径或许是改动评奖评优形式。浙江大学正在拟定施行方案,方案从2017级学生开端探究新的点评形式,使现在实践出现的奖“考”金真实成为奖“学”金、奖“研”金、奖“创”金,充沛发挥点评形式变革的牵引与引领作用。
六、打破校企隔膜
企业现已从责怪校园培育的人不好用,逐渐走向情愿承当社会职责、参加人才培育进程,这是一个严重的改动。先进的设备、技能、工艺在企业,校园的培育与企业的用人不行能做到无缝联接,包含各级各类校园在内,都不该该强求与企业用人的无缝联接。校园与企业应该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学生的思想没有固定的框框,或许就在实习进程中发生立异的思想。企业的运转具有相应的标准,让学生切入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我国高级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正在安排施行“千生方案”,浙江大学首先举动。希望这项作业能推动到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和理事单位,希望更多校园参加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一起筹集实习资源,一起享用实习资源,一起改动实习环境,一起营建实习空气。想象一下,假如每个校园都能安身当地执行较多的实习资源,经过实习渠道相关,就能构成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甚至企企之间的深度互动,这将是一幅多么壮美的画面。经过企业、校园和学生的积极参加,彻底有或许逐渐改变实习虚化、软化、弱化的现象。
七、结束语
新工科建造是一个长时间而艰巨的使命。与虚拟经济报答相对快速和高附加值比较,实体经济的转型晋级是一个渐进的进程。咱们需求摒弃浮躁、砥砺立异、不断逾越,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从工程建造强国走向工程立异强国。
参考文献:
[1]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郝杰.加速展开和建造新工科 自动习惯和引领新经济[J]. 高级工程教育研讨,2017(1):1-9.
[2] 教育部.“新工科”建造复旦一致[J]. 高级工程教育研讨,2017(1): 10-11.
[3] 陸国栋.我国高级教育的特征剖析与展开途径探究[J].我国高教研讨, 2015(12):14-17.
[4] 陆国栋.怎么打造真实的大学课程[J].我国大学教育, 2016(2):10-13.
[5] 陆国栋. 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应有之义[J]. 我国大学教育,2016(6):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