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症下药教学相长 论“对症下药”与“教学相长”

点击:0时间:2019-08-25 06:04:21

摘  要:本文首要界定了“对症下药”和“教育相长”的抱负状况,然后剖析了实际中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论式教育法”作为缓解抱负与实际抵触的计划及其条件。

关键词:对症下药;教育相长;抱负;实际;计划

“对症下药”和“教育相长”是教师们的口头禅,是教育工作的抱负状况。

“对症下药”源自《论语·先进篇》,北宋理学家程颐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对此的注释是:“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所以有了“对症下药”的说法,其意指依据每一个学生的特色打开教育活动。国际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而最为抱负的教育状况,应该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色所进行的教育。例如,独自规划计划,独自辅导沟通,独自释疑解惑。这样的教育,或许是关于学生的前进和生长最为有利的。

“教育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意指“教”与“学”互相促进,特别是教师也能从“教”中有所“学”。假如说“对症下药”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那么“教育相长”就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即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在自己研讨备课、讲堂教育和学生反应中,发现许多问题,进而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前进,使得自己的研讨和教育水平不断前进。进而言之,学习是高兴的,由于经过学习,一个个不知道国际在咱们面前打开,一个个疑问困惑在咱们心中豁然,那么,假如能从“教”中有所“学”,应该是一件高兴的工作——在与生气勃勃、一日千里的年轻人往来中学习到许多常识,感悟到许多真理,是多么美好啊!因而,“教育相长”是最为抱负的工作状况。

可是,实际与抱负却存在很大距离。以班级教育为例,教师或许会依据年级的高低一级规划课程,然后为本科生低年级、本科生高年级和研讨生开设不同课程,可是底子无法进一步细分,例如对本科生低年级的不同班级区别对待,更不或许对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别离照料。也就是说,在班级教育的情况下,抱负状况的“对症下药”是不或许完成的。所以,实际中,教师只能采纳“大约”、“差不多”的战略。例如,面临同一班级的学生,教师所规划的课程,大致是针对平均水平的,也就是中心大多数同学。至于优异和较差的同学,以及这个中心部分同学的个体差异,教师不或许顾及。试想一下,教师面临几十个学生讲课,怎么或许知道每个学生的听讲作用呢?假如不知道,那么“对症下药”又从何谈起呢?在这种情况下,抱负状况的“教育相长”也是不或许完成的。

以上重复运用“抱负状况”是想着重,抱负的“对症下药”和“教育相长”,是在师生之间树立一一对应的联系: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数学,一起也得到每一个学生的反应,而这在班级教育的情况下,是不或许完成的。这并不是说,在班级教育的情况下,不存在“对症下药”和“教育相长”。前文说到,备课和教育,教师也有或许“学”。此外,讲堂发问,课后沟通,也会有“对症下药”和“教育相长”的作用。可是,假如将“抱负”的分值设为100,那么“实际”的分值或许很低。

以上叙说,咱们或许不会有太多贰言。抱负原本就是很难完成的,而本文所界说的抱负“对症下药”和“教育相长”,则是底子不或许完成的。那么,一位“有抱负”的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前进“实际”的分值,特别是课后花费更多时刻与学生沟通,由于“对症下药”也好,“教育相长”也罢,其来历和归宿都是学生;学生的反应越丰厚,作用就或许越好,“实际”的分值就或许越高。

可是咱们或许没有注意到,以上叙说是在一个假定的布景下进行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在这个情形下,咱们所可以想到的,也就是以上这么多了。可是,假如改动一下这个布景,例如上课的方法不是咱们所耳熟能详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那么在不添加课后时刻的情况下,班级教育的“实际”分值也或许大幅度、实质性前进。

我在法学院上课采用了一种“评论式教育法”,讲堂上主要是同学们讲话,我仅仅是掌管人。同学们讲话的内容,或许是我依照课程纲要所供给的参考材料,也或许是与某一次课主题相关的、他们自己查找的材料,包含现场上网查找的材料。评论一般分为“发散”和“会集”两个部分,即上课开端的时分,是同学们共享阅览和研讨心得,铺开一个较广的常识面,然后环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向深度和广度开展。从学习的视点看,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十分高,活跃进行课前阅览、讲堂评论和课后研讨。评论中,咱们齐心协力,不只建立了某个专题的常识结构,并且训练了思想的方法,培育了自主学习和互相学习的习气。我把这种教育法描绘为:“评论式教育法”是以人本主义为辅导思想,师生作为学习共同体,环绕特定主题进行研讨,然后添加学生的常识和培育学生的思想的教育方法;“评论式教育法”由学生课前阅览、讲堂评论、课后研讨三个环节组成,其间讲堂评论环节,以学生讲话和争辩为主,教师仅仅评论的掌管人和促进者。

这个描绘中现已呈现“师生作为学习共同体”的说法,清晰反映了“教育相长”的特征。“教”是指我规划了课程,精选了材料,掌管了评论,并且参加了评论,是“师→生”方向,而我在与同学们的评论中,随时都在接纳他们的信息,即“生→师”方向。不只如此,讲堂的主体是“生生”方向,同学们之间的火热评论,经常给我供给信息和启示。还有,这样的讲堂,主要是“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对症下药”不只得到了充沛的完成——教师每时每刻都在依据每个同学的特色进行引导,并且其外延得到了拓宽——同学们之间也在互相“对症下药”。因而,在我的讲堂上,“实际”分值应该是适当高的,由于同学们看到了前进和生长,我也获得了前进和趣味。

自己从2009年开端运用这种教育法,在国内十几个法学院近200个小时的讲堂上获得了杰出的作用。其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和清华大学法学院为三个整学期的课程。此外,自己还与国内四十余位法学院教师就这种教育法进行了长时间评论[1]。在长时间的教育实践和很多的教育沟通中,我发现,要运用这种“评论式教育法”,有必要具有两个条件:一是“以人本主义为辅导思想”,即真实信赖学生的教育理念,二是奇妙掌管评论的教育方法。真实信赖学生,是指信赖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和才干,勇于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奇妙掌管评论,是指激起学习主动性和引导评论方向的技巧,包含怎么发明“问题情境”,怎么建立常识结构,怎么培育批评思想,以及怎么让爱讲话的同学有控制,让爱缄默沉静的同学有表达,等等。教育方法或许需求实践和总结才干游刃有余,但它仅仅“末”,而教育理念才是“本”。假如可以真实信赖学生,掌管的技巧天然可以生成——在整学期课程的中后期,我乃至都让学生担任掌管人,而我仅仅是作为一名一般的学生参加评论罢了!此时此刻,“对症下药”和“教育相长”的内在和外延不只进一步得到了拓宽,并且或许达到了颠覆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国华. 法学教育方法:探究与争鸣.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2] 杨国华. 评论式教育法的理论与实践.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周  杨]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