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讲堂动起来教育更精彩 动起来,让讲堂教育更精彩

点击:0时间:2019-07-09 06:24:27

李刚

摘 要: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系统中不行短少的一部分,首要经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取得直接经历,扩展视界,增加才华,培育对数学的爱好和专长,培育学生的思想质量,进步学生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育中,就应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准则,充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经过调查、操作、剖析、评论、沟通、猜测、协作等学习办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促进学生主动地、赋有特性地学习,使学生真实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活动 有用战略 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说到,着手实践、自主探求和协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学习办法,它们经过活动组织这一渠道得以完成。因而,数学活动成了课改后小学数学讲堂组织教育的干流办法,让讲堂充满活力,精彩无限。可是,当时小学数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为活动而活动”的表层上,活动组织方针不清晰,展开不行充沛,数学的实质凸显不行,学生内涵的情感和思想没有被真实激活,这极大影响了数学活动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那么,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怎么才能让其能够承担起在数学教育中的重担?

一、数学活动要有的放矢

新教材往往以情境体会进程向咱们展现教育的内容,教育方针并不能一眼看穿,教师须透过表象看实质,环绕方针展开活动。如“求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课有一道习题:“咱们家储藏室长16dm,宽12dm。假如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储藏室的地上铺满,能够挑选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让学生着手探求,找出正方形的边长以分米为单位,其边长能够取哪些整数,这是活动的表象;其实质是透过活动引导学生进而发现,这些整数本来既是地上长16的因数,又是地上宽12的因数,为笼统出公因数的概念供给感性认识的根底。清晰这一方针后,教师在规划数学活动时,首要协助学生了解铺地的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接着让学生经过拼摆、画图的办法进行着手探求。这一环节,资料的预备是活动顺利展开的条件,探求办法的把握是活动有用进行的确保。最终,团体沟通探求,凭借多媒体课件演示,发现规则,构建公因数概念,这是活动的要点。有的放矢的数学活动,能正确地引领讲堂的探求方向。

二、数学活动要凸显数学化

在数学活动中,许多时分教师将要点放在活动日子化上,而忽视活动数学化,由此导致讲堂上的“一课多动”,令活动得不到时刻的确保,对教材内容缺少深度发掘,導致讲堂功率低。在教育中忽视数学内部的逻辑关系,咱们常常称之为“数学味不浓”。因而,有用的数学活动,有必要凸显数学化。所谓“数学化”,简略地说,就是用数学办法将实践资料组织起来。在数学活动中,“数学化”体现为将日子资料上升为数学资料,凭借日子经历了解数学规则或办法,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如在教育“分数含义”时,教师组织分糖这个活动,让学生了解单位“1”及分数单位的含义,并进一步把握使用。榜首步,把12颗糖均匀分红2份,取出其间1份,请指出谁是单位“1”,并用分数表明这份糖,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第二步,把12颗糖均匀分红3份,取出其间2份,用分数表明这份糖,由此类推,顺次均匀分红4份、6份,取出其间的3份、5份,分别用分数表明,并写出它们的分数单位。第三步,将分糖进程所得的数据填入试验表格中,比较其分数的巨细。经过“数——分”的分糖活动,凭借学生日子含义上的“数”学习了解分数中的“数”。凸显数学化的活动,能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探求的深度。

三、数学活动要有层次性

在数学活动中,能够培育学生归纳、类化、演绎、直觉等数学思想。但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眉毛鼻子一把抓,在整个活动中缺少主线穿引,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得不到提高。依据A.A.斯托利亚尔的观念,能够将数学思想活动水平分为三个层次:榜首层次称为经历资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描绘),首要凭借于调查、试验、归纳、类比、归纳等办法堆集现实资料;第二层次称为数学资料的逻辑组织化,由堆集的资猜中笼统出原始概念和正义系统,并在这些概念和系统的根底上演绎树立理论;第三层次称为数学理论的使用。因而,数学活动有必要具有层次性。如“三角形的特性”一课的例3,其教育内容是创设详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详细的活动探求中发现“三角形恣意两头的和大于第三边”。授课教师规划“摆小棒,拼三角形”探求活动,其活动方针在于验证“三角形恣意两头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猜测。而且给每个小组预备以下学具:三组不同色彩的小棒,每组3根小棒。红组小棒的长度分别是6、7、8,蓝组小棒的长度分别是1、5、6,黄组小棒的长度分别是3、6、10;它们一致的单位长度是厘米。教师组织活动分两步走:榜首步,感悟认知。提出问题:“哪一组小棒能拼成三角形?”学生经过“摆”这一直观的活动,得出红组的小棒能拼成三角形,其他两组并不能。第二步,试验推理。在得出只需红组的小棒能拼成三角形后,提出新问题:“红组为什么能拼成三角形?其他两组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经过拼小棒持续讨论。学生结合猜测,将同组的其间两根小棒首尾相连后,将第三根小棒跟它们拼在一起,比较长短,直观地得出“三角形两头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师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持续讨论:“是不是只需有一组小棒满意两头的和大于第三边,该组的小棒就组成三角形?”并以黄组为例,证明了“恣意”二字。完成学生从对数学资料的组织化到将数学资料逻辑化的思想提高。有层次的数学活动,能有用提高学生数学思想活动水平。

以上是笔者经过平常的调查和剖析以及自己的实践,对有用规划数学活动的粗陋见地。期望教师每规划一个数学活动时,都能问一句自己“这样规划有用吗”,在施行教育活动后再问一句“怎么让活动更有用”,使咱们的讲堂变得更精彩。

参阅文献

[1]林温冰.浅谈小学数学活动的经历堆集战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4(5).

[2]陈相菊.乡村小学数学活动展开的探求[J].小学教育参阅,2012(33).endprint

标签: 数学 角形 学生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