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悲惨剧观 论海明威小说的悲惨剧认识和达观精力
穆盛婕
摘 要: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最具特性的巨大作家之一。他共同的创造方法和艺术风格创始了文学创造的一代新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悲惨剧认识的主题、共同的人物形象等构成了海明威共同的小说艺术。
关键词:海明威 小说艺术 主题 达观精力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独具特征的一位充溢传奇色彩的闻名小说艺术家,他的许多著作成了国际文学史上的经典。海明威的小说以其共同的艺术风格对现当代美国和国际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小说艺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本文将从海明威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分析海明威的小说艺术。[1]
一
悲惨剧认识是海明威小说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不管是其人生阅历,仍是其文学著作,海明威的悲惨剧认识都阅历了对悲惨剧的宿命论式的承受,对悲惨剧的自觉躲避,以及与悲惨剧的抵挡三个阶段。现从三个方面来讨论海明威小说的悲惨剧认识:沉重的逝世阴霾、孑立的个别斗争者和逾越失望的抵挡。
1.沉重的逝世阴霾。美国闻名的谈论家赫·欧贝茨称海明威的小说其实只要一个主题,那就是逝世。一些谈论家乃至谈论他为制作逝世的工程师。海明威传奇而赋有冒险精力的终身,直接影响了他的写作,特别影响了他对逝世的情绪。在海明威的许多著作中,有着对逝世不断的理性考虑,从开端的惊骇到后来的超然,海明威终究把逝世看做的一种美丽,一种安静。咱们在他的许多著作里,咱们处处能够看到笼罩在使命四周的逝世的暗影。[2]
海明威的前期小说《印第安营地》叙述的是一个印第安产妇难产,他的老公由于无法忍受难产妻子的苦楚而切断自己的嗓子完毕自己生命的故事。这个故事听起来好像让人感觉很难信任,觉得很难以想象,一个生命的完毕居然是这样的容易,本来能够防止的逝世却出人意料,而事实上逝世是一件再一般不过的工作,它随时伴随着人类。《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哈里的腿被莫名美妙地割伤了,由于没有及时消毒,终究居然患上了坏疽症,被一个小小的创伤夺去了生命。逝世好像就像本来就注定好的相同,正如主人公哈里所想的:“咱们干什么,都是注定好的”a。他也好像能感觉到死神:“你能够千万别信任死神是镰刀和骷髅,他很或许是两个从沉着容骑着自行车的差人或许是一只鸟儿。或许是像髭狗相同有只大鼻子”b,死神无处不在,逝世处处都有。[3]
海明威的小说,不是只充溢着许多的逝世描绘,只表现人类无法逾越的逝世结局,而是写出了他对逝世的了解和尊重。著作中的主人公尽管不都是真实的硬汉,但他们在面临逝世时所表现的情绪都是那么的沉着,由此能够看出海明威对逝世的考虑。海明威参见过几回战役做过战地记者,经常要面临逝世,逝世的暗影一直都围绕着他,终究他安然的用自己最喜欢的猎枪完毕了自己的生命,证明了他对待逝世的情绪---不畏逝世,英勇的面临逝世。他曾说过:“在我看来,整个国际就像拳击场。每一个人都在场内。你只要回击才干生计……要把逝世当作一种美的事物来承受……这就是那种悲惨剧美。”c
2. 孑立的个别斗争者。人的终身中总会有许多的天灾人祸,逝世存在每个人的身邊,逝世是人类永久的悲惨剧。除此之外,面临孑立时所表现出来的无助或许失望相同也是一种悲惨剧认识。诺思罗普·弗莱说:“悲惨剧的中心是主人公的孑立”d。对多数人来说,孑立是一种很恐惧的境况,处在孑立中的人就是一种悲惨剧。
《白叟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最能表现海明威小说中的孑立形象。茫茫大海中的白叟是孑立的,他单独驾驭一叶孤舟,彻底处在一个全部都是不知道的空间里,没有人会留意他,没有人理睬他,也没有人会协助他,全部的全部都要他自己来完结,自己来承当。他的周围有着各式各样的敌人,大马林鱼,鲨鱼,还有难耐的饥饿和不变的变老,为了生计他不得不靠自己仅存的力气打败全部来从大自然中取得生计的本钱。在钓到一条比他的小舟还要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后,白叟与大马林鱼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经过两天一夜的殊死争斗,白叟终究打败了饥饿,打败了变老,打败了孑立,也打败了大鱼。可是全部都还没有完毕,就在白叟成功归航的途中,成群的鲨鱼开端进犯蚕食白叟的成功果实,面临一批又一批强壮又凶恶的鲨鱼群,白叟单枪匹马,用尽了船上全部能作为兵器的东西与鲨鱼进行抵挡,到终究又赤手空拳,力气的悬殊注定是打不败鲨鱼的,但白叟仍是不抛弃与鲨鱼的对立,注定失利的结局使悲惨剧感愈加激烈。相同在《永别了·兵器》中,亨利也是一个孑立的斗争者。当认识到战役的不义,认识到自己仅仅战役狂热者的东西与挽救群众的托言时,他决议从战役中逃跑。他再也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含义与价值,心里充溢着失望与懊丧,仅仅想找一个安静的当地和自己爱的人安静的度过余生,但就是这样一个简略的主意也幻灭了,他仅有的亲人凯瑟琳由于难产而离开了人世,他单独承当着全部的伤痛与压力。他的终身注定永久处于孑立之中,注定了失利。
海明威笔下的这些斗争者都是孑立的,或与世隔绝,或怅惘徘徊,或不被了解与尊重。尽管他们英勇的面临孑立,承受孑立,经过自己的斗争打败孑立,期望能完成自我的人生价值,这些孑立的斗争者终究都失利了,这种不被尘俗、社会所容的孑立斗争精力加强了悲惨剧的力气。[4~8]
3.逾越失望的抵挡。真实的悲惨剧认识在海明威的著作中往往表现为那种分明知道结局是毫无期望的,却仍然持之以恒的走下去的逾越失望的悲惨剧精力。英豪之所以谓之英豪,并不在于那些成功在望时的英勇,而是明知道是失利却决然挺起胸膛无畏的走下去。这种抵挡失望的情绪,是一种含着浅笑的悲歌。海明威的著作之所以能给咱们带来无比的震撼力,就是由于在他的著作里有着一种激烈的明知毫无期望却仍不懈尽力的抵挡失望的硬汉悲惨剧精力。[9~11]
小说《没有被斗败的人》中的老斗牛士曼纽尔就是一个寻求成功、逾越自我、逾越失望的英豪。他的年纪现已不再合适斗牛这个工作了,并且极有或许会在斗牛中损失生命,但他为了找回从前的自傲和光辉,仍是决议应战一下自己。在斗牛的过程中,他虽由于年迈而有些动作缓慢,但仍是完美的做好了每个动作,虽不时处在风险之中,有两次被牛压在身下,牛角抵进了腰部受了重伤,但仍是使用自己终究的力气快而准的把剑插进了牛的身体,终究打败了牛。相同,《五百万》中的杰克也是一个明知毫无期望却仍要斗争到底的悲惨剧硬汉。竞赛刚开端时,杰克还能操控局势,后来越来越不行了,他很快就被对手沃尔科打得跌倒在地上,但他硬撑下来了。“我想我撑得住”,杰克说,“我不想让这个波希米亚混蛋把我打倒”,“他知道自己打不败沃尔科。不过,现在他快乐怎样完毕这场竞赛都成。他不愿意被打倒”e。尽管一开端就知道自己打不过对手并且也知道自己失利了就能赢得二万五千元,但他就是不想这样被打败,效果被打得感到五脏六腑都要掉出来了,即便疼得浑身像是散了架,但他仍是硬撑着,终究有意犯规输了竞赛。明知道不管怎样斗争结局都是失利的,正是在这样的抵挡悲惨剧的过程中,把那种激烈的悲惨剧认识表现出来。在海明威的另一部巨大的著作《白叟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所做的全部尽力又何曾不是一种逾越失望的斗争呢,明知道自己底子不能打败强壮的鲨鱼群,但仍是不懈的做着种种尽力,这种抵挡是明知道毫无效果却在不懈的斗争过程中寻求本身价值的精力,让咱们看到了悲惨剧精力的崇高与巨大。
海明威的著作之所以能给咱们带来巨大的震撼力,原因就在于他的著作中总是充溢着一种激烈的明知注定失利但仍不懈尽力的抵挡失望的硬汉悲惨剧精力。
二
海明威在人物刻画上有一个杰出特征,就是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鲜明特性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中大多是战士、拳击家。斗牛士、渔夫、猎人等,海明威总会用一颗真挚的心去酷爱他们,用简略朴素的翰墨去赞许他们。在这一系列的人物形象中,你能够看到一群异乎寻常的“硬汉”性情的人物形象。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在他的晚年的小说中尤为杰出,《白叟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千锤百炼,多次受挫但又不甘失利,是精力上的成功者,也是海明威的终究一位悲惨剧英豪,也是他终身中刻画的硬汉性情的终究总结。
1.高度自傲。赤贫而又不走运的老渔夫,圣地亚哥是一个“单独在湾流里的一只小舟上打渔的老头”f。日子和岁月给白叟的摧残,令他“后颈上凝聚了深入的皱纹,显得又瘦又瘦弱”g,“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了”h,可是他的那双眼睛“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i。在著作的最初,就介绍了白叟正赶上时运不好,倒了血霉(那是描述倒运的一个最坏的字眼)。84天,整整84天过去了,白叟连一条鱼都没有钓到,者关于一个以打渔坚持生计的渔夫来讲,肯定是倒运到了极点,就连和他在一同很长时刻的一个孩子马诺林,也不得不在第40天离开了他。
接连84天斗没有捉到鱼,学徒离开了他,其他渔夫拿他恶作剧,孑立,讪笑,再加上白叟本身的变老与瘦弱,一同压在了白叟的身上,面临如此大的波折,假如是其他人,恐怕早现已灰心丧气,毅力沉沉,可是老渔夫圣地亚哥却彻底没有损失一丝决心,他决然决议在第85天持续出海打渔。由于他认识到85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他信任自己乃至能够“捉到一条去掉了下脚有一千多磅重的鱼”j。高度的自傲让白叟雄心壮志,他做好了出海捕捉一条真实大鱼的全部预备。其实白叟对现在自己的身体状况很了解诶,和曾经比较,他现已没有满足的力气了,在海上他不能再盼望谁会给他什么协助,由于在海上全部都是个不知道数,当小男孩关心的问道:“你现在还有力气抵挡一条真实大的鱼么?”白叟决然深信“我想是能够的,况且还有许多窍门呢”k。
当白叟的大鱼被鲨鱼吃的仅剩下一副骨骸时,他自问:“可是,是什么把你打垮的,什么也没有,只怪我出海太远了。”l白叟英勇的承认了自己的失利,但又肯定的信任自己的力气,信任自己即便是失利但仍然英勇无比,信任在精力上并没有败给鲨鱼,由于被消除的是鲨鱼而不是自己。
圣地亚哥孑立、时运不好、赤贫、年迈体衰,但却自傲达观,坚强进步。白叟一个人住在湾流的旧茅棚里,屋里只要一张床,一桩饭桌,一把椅子,泥地上有一块用木炭烧饭的当地,床上有一条旧军毯,衬衫是补了又补,帆也是。他靠打渔为生,日子孑立、赤贫。白叟后颈上凝聚了深深的皱纹,两头脸上长着褐色的疙瘩,两只手上长着凸凹不平皱痕很深的伤痕,标明他已年迈体衰。接连84天没钓到一条鱼阐明他时运不好。但他那双像海水相同蓝眼睛充溢了愉快,好不懊丧的生机,从白叟的眼睛里,咱们能够看到他的决心、期望和不平。
2.活跃达观。白叟无依无靠,过着很赤贫的日子,即便他的那双年迈的手现已沾满老茧,皮肤也现已被扎眼的阳光晒出斑驳,身体老迈,却仍然要为了生计而不断的忙碌。即便那艘褴褛的渔船也抵挡不了什么风暴,自己的那间寒酸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里边下小雨的那种,但白叟并为因此而觉得自己低微不幸,相反的在白叟的日子情绪中充溢着活跃和达观。
尽管说85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可是在80日一无所得的重压下不管是谁,恐怕早都难以泰然自若,可是白叟仍旧和小男孩去酒馆喝酒谈天,用谎话来粉饰贫穷的日子;仍旧天天早上迎着榜首缕阳光出海捕鱼,不管有没有收成;仍旧坐在茅棚口晒着太阳,怅然与孩子谈论着垒球和彩票,从他那像海水相同蓝的眼睛里折射出达观活跃。
“扬基队不会输,信任扬基队吧,好孩子。别忘了那了不得的迪马吉奥。”
“你看咱们该去买张结尾是85的彩票么?明日是八十五天。”
“这样做行啊”孩子说,“不过你前次创的记载是87天,这怎样说?”
“这种事不会再发生了。你看能弄到一张结尾是85的吗?”m
在赤贫的日子面前,白叟展现了自己活跃达观,坚强进步的日子情绪,在重压下白叟坚持了自己高雅的风姿。
3.永不言败。在与从古巴来的大个子黑人比手劲的竞赛中圣地亚哥面临的是被认为是当地码头力气最大的享有盛誉的对手,面临如此强壮的对手,圣地亚哥一点也不怯场,与大个子黑人较量了一天一夜,总算把对手打败,这次竞赛以及后来几回与其他对手的竞赛,使他渐渐的形成了一种信仰:假如专心想要做到的话,他能够打败任何人。也正是平常的信仰和寻求,使圣地亚哥渐渐的形成了面临困难和波折不平不挠的硬汉精力。
白叟说:人不是为失利而生的,你尽能够把他消除掉,可是永久不会打败他。海面无波涛,可是在海下六百多英尺的大马林鱼却和白叟靜静的比拼着,在明知道对方的力气要比自己强壮许多的情况下,圣地亚哥并没有抛弃,永不言败的他同大马林鱼做着一场殊死搏斗。在同大马林鱼进行着三天三夜的艰苦斡旋中,饥饿、疲乏、疲倦、伤痛、孑立、越来越激烈的到达白叟身体的极限,哪个都不亚于那条大鱼所带来的困难和风险,他降服的不是大鱼,而是在降服他自己。“鱼啊”,白叟悄悄的说作声来,“我跟你奉陪到死”n。总算,他凭借着自己的力气打败了孑立,打败了疲乏,打败了饥饿,终究也打败了大马林鱼。
当白叟驾着小舟载着他的成功果实凯旋而归时,鲨鱼的到来使白叟再一次阅历一场可怕的噩梦。为了保住自己的成功果实,更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庄严,膂力严峻透支的白叟圣地亚哥,决然坚决的同鲨鱼打起了自卫战。他一次接着一次的兴起身上全部的力气,用鱼叉攮,用绑着刀子的桨扎,刀子断了,有用短棍和舵把打,白叟简直耗尽了自己身上全部的力气,以至于他后来在回家的路上不得不坐在地上歇了五次,鲨鱼是赶跑了,但他的成功效果大马林鱼却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空骨架。圣地亚哥知道“他现在总算给打败了,无法补救了”o。从表面上看,白叟的这次出海的确是又失利了,但白叟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精力标明,他是一位真实的英豪,一个真实的成功者,仍然像他所说的那样:“人不是为失利而生的,一个人能够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
《白叟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硬汉子形象的代表,是作者在三十年代以来的著作中刻画的硬汉性情的开展与提高,是硬汉精力的化身。一起,组成圣地亚哥的硬汉子性情的优异质量是:坚决的决心、坚强的毅力、达观的精力。而这全部优异的质量所组成的硬汉子形象也正是作者自己硬汉性情的表现。海明威凭着他那从不认输,永不言败的硬汉精力,以及其笔下的硬汉式人物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我国读者。
注释
a 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说集[M].陈良廷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74
b 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说集[M].陈良廷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91
c 贾文宇.浅论海明威的硬汉形象[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03
d [加]诺思罗普·弗莱.批判的分析[M].广州: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25
e 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说选[M].陈良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368
f 海明威著.吴劳译.白叟与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17
g 海明威著.吴劳译.白叟与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17
h 海明威著.吴劳译.白叟与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17
i 海明威著.吴劳译.白叟与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17
j 海明威著.吴劳译.白叟与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21
k 海明威著.吴劳译.白叟与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20
l 海明威著.吴劳译.白叟与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81
m 海明威著.吴劳译.白叟与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22
n 海明威著.吴劳译.白叟与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43
o 海明威著.吴劳译.白叟与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81
参考文献
[1]海明威著.吴劳译.白叟与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
[2]董衡巽.海明威谈创造[M].北京:三联书店,1985.
[3]董衡巽.海明威研讨[M].北京:我国社会研讨出版社.1980.
[4]吴然.海明威评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5]郑忠信.外国文学名著导读[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
[6]刁紹华.海明威[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
[7]范海侠.解读海明威的逝世认识[J].研讨者学刊,2007,(8).
[8]贾文宇.浅论海明威的硬汉形象[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9]赫·欧·贝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10]柳东林.“冰山理论”与海明威的小说创造[J].东北师大学报,2001,(1).
[11]蔡凤鸣.《白叟与海》的象征含义及言语特征.贵阳师专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