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兰舟 也谈“独上兰舟”中的“兰舟”

点击:0时间:2019-01-03 10:02:08

申一诺

“独上兰舟”,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关于“兰舟”的解说,有学者以为词中的兰舟代指卧床。那么,是不是这样呢?咱们来一探终究。

“兰舟”,词典中释义有二:1.船的雅称;2.床的雅称。

关于释义一,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记载,木质坚固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造舟船的上好资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作为船的美称。

关于释义二,现在尚无依据可考。既无依据,何来“床”义一说?本来问题出在李清照的这首词上。有不少人以为,“独上兰舟”表达的是上床寝息的意思。因前句“轻解罗裳”与“独上兰舟”在句意上相关严密,被误解成寝息的标志;并且情境也合,体现出词人孑身独处、思夫心切而又曲折难眠的情形。果真是这样吗?咱们来回看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荡水自流,一种想念,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著作,写于婚后不久。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她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一起的兴趣喜好。不久,明诚离家远行。因怀念甚切,写下此词。南宋黄升在《花庵词选》中将此词题作“别愁”。笔者以为,“别愁”是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下面就结合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来阐释“兰舟”在词中的意义。

一、“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并非是解衣寝息。

“裳”,裙。“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开始的“裳”与“裙”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在古代,“裳”是与“上衣”相对的[1],指的是隐瞒下体的衣裙。汉曾经称“裳”;汉今后则多称“帬”[2],也写做“裙”。南北朝今后,“裙”才成为女人专属服装,“裳”由此成为“裙”的雅称。到了宋代,受理学影响,女子穿裤有必要以长裙隐瞒。宋代女子下装一般由裙、裤、袜组成,裙的尺度长过裤,举动不甚便当。所以,“上兰舟”时先“解罗裳”,驾起船来才能够轻盈便当。提到这儿,读者或许会说“词无达诂”,焉无“床”义一说。对此,笔者再作几点弥补。

1.古诗词中直接运用“上床”二字的并不罕见。如宋·吕本中“欲下床。却上床。上得床来思旧乡”,宋·朱敦儒“饭饱茶香。打盹之时便上床”。李清照真实没有必要再造出个新词来。

并且,经过检索发现,现在已知揭露传世的著作以“上兰舟”入词的仅有六例:宋·晏几道“约开萍叶上兰舟”,宋·贺铸“便兰舟独上”, 宋·李石“行客上兰舟”,宋·周必大“醉上兰舟”,宋·辛弃疾“且莫上兰舟”,元·赵孟頫“扶上兰舟人欲醉”。但这六例中没有一例可意解为“床”。

2.从知识上讲,解衣和上床是个接连动作,言上床即可,解衣就是废话了。李词用笔俭省,不能不知。

3.一般说来,将“解衣”、“上床”一起联缀入词,似有不雅观,有违和感。封建时代的女子表达情感是很直接宛转的。最多是“半夜凉初透”[3]、“被冷香消新梦觉”[4]。或许,一直接,就显得轻浮和浅俗了。

综上所述,“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意思表达在于“轻装出游”,而非“解衣寝息”。并且,“轻解”二字可体现出词人常常泛舟的熟练架式和行将登舟的轻捷心境,能更好地表达主题。

二、将“兰舟”释义为“船”,契合词人其时的内在情感和日子实践。

李清照不只才思过人,并且喜好广泛,虽是温婉女子却有着男儿的豪气和情怀。日常日子中除读书写诗外,“打马”[5]、喝酒、泛舟等样样不在话下。打马,如:“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喝酒,如:“东篱把酒傍晚后”“陶醉不知归路”“浓睡不用残酒”;泛舟如:“兴尽晚回舟”“也拟泛轻舟”。

李清照阅历过国破、家亡、夫死的磨难。这样的日子阅历,使她的词作,装载着满满的情愁、家愁及国愁。南渡前,多写闺中日子、配偶分别,抒情闺怨闲愁、想念情愁,词风纯洁真诚;南渡后,多写物是人非、国恨家愁,词风悲切沉郁。

明显,《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南渡前的著作。能够幻想,在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秋天。新婚的老公久出不归,词人望眼欲穿,“无计可消”,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愁?

解下罗裙,轻装登舟。往昔,红莲初开,湖光潋滟,桨声、水声、歌声,嬉笑声,声声中听。现在,荷尽香残,秋冷水凉,落花漂荡,水自长流。想到丈夫未归,音信杳无,词人不由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心头沉重,愁上加愁……

李词善用比兴,方法奇巧。这首词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经过对各种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一个初婚少妇内心深处无法按捺的情思。这儿将“兰舟”释义为船,十分切合词人其时“寓情于兰舟”的内在情感和“泛兰舟以遣愁”的日子实践。

三、将“兰舟”释义为“船”,词的意象会愈加丰厚,意境也愈加开阔。

对意象的刻画是诗词创造常用的方法。李词特别注重意象的刻画和挖掘,极善以物传情、以“象”达“意”。

前面现已说过,这是一首倾吐想念之苦的词。为体现想念之“意”,词人悉心造“象”,以“红藕、玉簟、凉秋、兰舟、锦书、雁字、明月、西楼、落花、流水、眉头、心头”十二种事物为意象,层层铺陈,营建了与词人身份、性情、心思、情感相一致的意境:

“红莲衰落,香气残存,润滑如玉的凉竹席,透出深深的秋意。悄悄的脱下罗裙,换上便装,单独划着小舟去散散心吧。仰头凝睇远天,云中雁阵声声、结伴而回,可谁在托它捎来信件?倚楼相盼,月已西斜,丈夫的锦书迟迟未到,相伴的只有这凄冷的月光洒满西楼。花,自顾地漂荡,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想念,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扫除的是——这想念,这离愁,刚從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约环绕上了心头。”

不难看出,整首词由“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句领起全篇,营建了一种苍凉孤美的意境,为主题的表达做好了环境空气的衬托。

接下来的五句,按次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地址由野外到户内,视界由低到高再到低。让咱们感到,词人之所以“独上兰舟”,是因为“云中锦书”。为觅锦书,站立舟上,目随雁阵,愁上“眉头”。终究,鸿雁飞过,天色已晚,词人才不得不下船回家。回家后,却又独倚西楼,望月思人,烦恼再次袭上“心头”,情感表达瓜熟蒂落。

后边几句直抒胸臆,以眼前看到的“花自漂荡”一景作比,直写孤寂冷清之感,“才下”、“却上”将想念之愁面向高潮。

归纳以上剖析,笔者以为:

1.从意象上看,“兰舟”释义为“船”,比“床”显得愈加起伏跌宕、摇曳生姿。

(因排解烦恼)登舟见荷→(因期盼锦书)仰首雁月→(因花落水流)垂头遐思。这些相连的事情构成了意象的相关、组合和照射,使词的意蕴丰厚而开阔。

并且,整首词从秋日泛舟写到月照闺楼,阐明无论是白日仍是晚上、出外仍是回家,词人无时无地不在怀念着心上之人,想念之情体现得愈加浓郁和酣畅淋漓。

2.从意境上看,“兰舟”释义为“船”,使整首词意境开阔,充溢幻想,意蕴深入。

(1)以船的美称“兰舟”入词,不只开辟了词的内在,还会使读者发生丰厚的幻想。尤其是“独上兰舟”一句,暗含了对往昔日子的回忆。昔,成双成对,今,孤苦伶仃;昔,幸福快乐,今,孤单落寞。今昔构成巨大反差,有很强的时空感,使词在意境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

(2)“独上兰舟”与“红藕香残”、“雁字回时”、“花自漂荡”等意境贯穿照应,视角多变,意象明显,画面感强,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给人以更高的美学享用。

注释:

[1]《毛传》:“上曰衣,下曰裳。”

[2]“帬”:“裙”的古体字

[3]出自李清照《醉花阴·薄雾彤云愁永昼》

[4]出自李清照《念奴娇·春心》

[5]打马:古代博戏名。李清照 《<打马图经>序》:“打马世有二种:一种一将十马,谓之关西马;一种无将,二十四马,谓之依经马。撒播既久,各有图经。”endprint

标签: 词人 释义 意象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