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付出,从内心出发

点击:0时间:2020-03-28 15:26:15

闾丘露薇

我们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我们发自内心地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在参加完一次公益活动之后,一个同行问我:“如何理解志愿者的付出?”

我告诉对方,在我看来,做志愿者,表面上看,是在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但是其实,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也在收獲。

一个一直在帮助残障儿童的志愿者告诉我,当他第一次遇到这些孩子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大学生,他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一项学业调查。在和这些孩子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变得乐观了,这是因为那些孩子的乐观感染了他,让他不再对生活觉得害怕。于是,当他完成了他的调查之后,他成了一名志愿者,继续去关注和照顾这些孩子。但是,这些关注和照顾,不是自己站在一个比那些孩子更高的高度,而是双方是平等的,只不过各自擅长的东西,或者缺乏的东西不同而已。正如他可以为这些孩子提供日常的方便他们生活的服务,而这些孩子,则是他心灵成长的老师。

我们在讲付出的时候,如果过分地强调自己,就会忽略自己的所得。就好像爱情,如果只是看到自己的付出,由于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和呼应而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这其实也是忽略了自己在这样的付出过程中的快乐和痛苦。

其实,我们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我们发自内心地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但是我们从小却在一种功利主义的奖赏制度下生活,这种制度,对每一种付出进行着精确的计算。

比如,德智体发展,可以成为三好学生;去穷苦地区支教,可以免试读研究生;如果捐献了一大笔钱,就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印刻在某一所高校的大楼上面;做义工,可以在升迁的路途上,增加一点分量……

当然,这样的思维在现在的中国太寻常不过。习惯了硬性指标、量化标准,那么,美德自然也可以进行计算,只是很可惜,这样的计算,并不会让社会的道德水准提升,相反,如果大部分人带着一种功利的心态,那么,在奖励不充分的情况下,这种心态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从内心出发,才能够不计较付出,也许,我们很多的道德标本就是这样的人,只不过后来,被社会人为地量化了,给予了他们并不需要的荣誉。只有自己拥有道德进步的力量,才能完成个人的自我进步,而个人的自我进步,又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个人的道德完善,没有标准,每个人尽力而为,能做多少是多少,在做的过程中感到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李嵬摘自《行走中的玫瑰》(时代文艺出版社)

标签: 生活 东西 调查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